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克羅埃西亞輸了,我是否應該跳進大海?

克羅埃西亞輸了,我是否應該跳進大海?

文/王勤伯(騰訊·大家專欄作者,體育記者)

目睹自己心愛的國家隊在世界盃決賽中2:4輸給對手,悲傷?難過?最好的消解是跳進蔚藍的大海。

幾個臉上畫著紅色格子的小男孩已經跳下去,濺起一片歡騰。一個穿著莫德里奇10號球衣的靦腆小男孩仍在堤岸上接受父親的安慰,或許他也想跳,失利卻讓他眼前一片茫然,海一樣的茫然。

接受父親安慰的小球迷,作者供圖

這是我在克羅埃西亞海濱城市扎達爾的所見。扎達爾古城位於一個小半島尖上。當地市政府把大屏幕設在古城廣場,大海只有幾步之遙。比賽結束,一些球迷留在廣場動情地唱歌,另一些呆坐在長堤上靜看斜陽。

世上沒有什麼比地中海夏日傍晚的陽光更能治癒。乾爽的陽光,像細雨一樣灑在身上。


我在世界盃期間的報道任務是跟隨巴西隊,小組賽期間一直呆在巴西大本營所在城市索契,也老早根據巴西獲得E組第一的路徑預訂了從1/8決賽到半決賽的機票和旅館。

在喀山舉行的1/4決賽中,巴西1:2輸給比利時直接回家。我和大批也做了提前預訂的巴西球迷同路去了聖彼得堡,一起觀看了一場無趣至極的半決賽。賽後比利時球員抨擊法國隊「反足球」,並不是沒有道理。法國人就是不擇手段要奪冠。對克羅埃西亞的決賽,法國隊上半時只有1次射門(點球),卻憑藉曼朱基奇的烏龍球2:1領先。

曼朱基奇烏龍球

俄羅斯世界盃的觀賞性很像它的組織,一種完美的無聊。每個人都生怕自己做錯了什麼,即興意識被消滅在萌芽狀態。本屆大賽標誌性的定位球+頭槌得分戰術,就是人類生活掉進工業化設計和套路的模樣。

我選擇支持克羅埃西亞,在4強里只有他們並不依賴定位球,莫德里奇和隊友們仍然保持著即興發揮和創造的願望。但我不想繼續留在俄羅斯觀看決賽,因為今年的世界盃註定會屬於功利。即使不肯定克羅埃西亞能進入決賽,我還是第一時間離開了俄羅斯,取道義大利,在英-克半決賽吹響開場哨時到達克羅埃西亞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

小組賽期間,冰島得到狂熱禮遇又被迅速拋棄,讓我再次見證了中國人對「小國」一點就著也稍縱即逝的興趣。或許這就是中國人和小國之間的哲學關係。很多的大國國民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自己並不敢總是去直視的小國,它時而名叫冰島,時而名叫克羅埃西亞,但終究還是名叫雅典。

雅典是現代文明的起點,也是任何一個試圖代表現代文明的大國無法抵達的終點。雅典在規模上是一個小國,公民對政治生活的參與是直接的,每個成員掌握著主動權和決定權。民粹主義浪潮在今日西歐泛濫,一個訴求即是直接民主,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對最近幾百年的「代議制」感到懷疑。

克羅埃西亞地形圖,源自維基百科

克羅埃西亞隊合影

克羅埃西亞是世界盃決賽歷史上繼烏拉圭之後人口第二少的參賽國,它的420萬人口比烏拉圭的300萬略更多。從領土面積來說,5.6萬平方公里的克羅埃西亞也是第二小,第一小是4.2萬平方公里的荷蘭。

但克羅埃西亞並沒有小到比西歐諸國更接近雅典。在地理上,它距離雅典很近,在時空里,它和今天的希臘一樣距離昔日那個名叫雅典的小國很遙遠。

而且,20世紀人類歷史的諸多可能與不堪,都以高度濃縮的形態發生在巴爾幹半島,克羅埃西亞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這些和足球並沒有特別的干係。世界盃刺激人們對產生對世界的興趣,成績驕人的小國更容易成為寵兒一樣的關注熱點,但也催生出一大堆倉促而就的文字,試圖以最簡單和迎合的方式去解釋一個國家的現狀和歷史,禍害程度並不比學校教科書更弱。


7月15日的決賽,我的觀賽起點是扎達爾的柯洛瓦爾酒店停車場。

這是一個奇特的巧合。原本打算把車停在更靠近古城入口的公共停車場,再步行至此參觀。但公共停車場老早就已爆滿,乾脆把車直接停進柯洛瓦爾酒店的收費停車場。

25年前,克羅埃西亞國家隊隊長盧卡·莫德里奇和家人一起住在這裡。莫德里奇一家原本住在距離扎達爾大約50公里的扎頓·奧布洛瓦茨基村,是當地的大姓。村民大約有500人,主業是在狄那裡克山脈乾旱貧瘠的南坡上牧羊,山坡下方有個美不勝收的瀉湖。

一位名叫貝拉諾維奇的紀錄片導演對狼情有獨鍾。他收養了一隻小狼,把它放回到這一帶山區,不斷追蹤拍攝狼的行跡。正是在貝拉諾維奇的一個小短片里,短暫出現了5歲的盧卡·莫德里奇趕羊的鏡頭。小盧卡穿著一件嚴重偏大的外套,和長大以後一樣顯得格外瘦弱。

視頻截圖:盧卡·莫德里奇趕羊鏡頭

貝拉諾維奇對莫德里奇一家印象很深,他們都是誠實善良的山民。但民族主義主導的歷史歷來鄙視他人的誠實,也鄙視善良。1991年12月18日,莫德里奇的祖父和另外6個上了年紀的村民被塞族武裝分子當眾處決。

小盧卡就這樣以難民身份和家人一起被安置在柯洛瓦爾旅館,一住就是5年,之後又換到別的旅館。戰爭期間,一切蕭條不堪,空蕩蕩的旅館停車場成了小盧卡開始「足球生涯」的地點。

在貝爾格萊德的支持下,塞族武裝在新剛宣布獨立的克羅埃西亞境內瘋狂拓展領土,一度試圖進攻扎達爾城,被克羅埃西亞軍隊擊退。

很有意思的是,盧卡·莫德里奇後來回憶起往事,表示對戰爭並沒有太多慘痛的記憶,他仍然享受到了童年的快樂。

莫德里奇家遺棄的農舍,作者供圖

到過這家旅館和扎達爾古城,我完全相信他的描述,旅館背後就是美妙的海景,古城內外到處是破破爛爛的小球場,男孩女孩的運動氣氛相當火熱,踢完足球打籃球,打過籃球跳進海里玩水球,不是在球場上跑跑跳跳,就是在往水裡跳,童年即夏天,這種快樂對童年記憶具有絕對統治力。

當然,如果你相信自媒體上那些為了煽情一層一疊添油加醋寫出來的細節,或許會認為莫德里奇刻意不提心酸往事,例如「在地雷邊上踢球」,「停車場上到處是彈坑」,「去足球學校需要一大筆錢」……

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的小孩去足球學校需要花不少錢:中國和美國。在歐洲和南美,足球俱樂部是社會基層自發性組織最好的體現,很多人都是義工,僅僅因為對足球的愛好聚在一起。

克羅埃西亞直到今天都沒有一個國家主導的足球運動員培訓系統,但基層社會的自發組織為小孩滿足踢球愛好提供了足夠的保證。這和南美很相似,也是在此類更接近原生狀態的足球國家,更容易走出莫德里奇一樣才華橫溢、踢球極具感染力的球星。

略顯失落的莫德里奇

莫德里奇榮膺世界盃金球獎


克羅埃西亞國土分為4個傳統地區:首都薩格勒布所在的克羅埃西亞本部,中南部沿海的達爾馬提亞,內陸和塞爾維亞、波斯尼亞接壤的斯拉沃尼亞,北部靠海鄰近義大利的伊斯特里亞半島。

斯普利特和扎達爾同屬於達爾馬提亞。漫步在兩個城市的古城區,你隨時會懷疑自己身處義大利。這並不奇怪,2000年以前,達爾馬提亞完全是羅馬帝國的土地,斯拉夫語族的克羅埃西亞部落尚未來到。整個斯普利特古城就是在古羅馬皇帝迪奧克萊斯(英譯「戴克里先」)的宮殿殘垣斷壁上建起的約200棟建築。

在飲食、穿著、說話的神態和語調等諸多方面,克羅埃西亞人和隔海相望的近鄰有著眾多相似之處。如果把克羅埃西亞人描述為說斯拉夫語的義大利人,並不會太過分。他們都在乎華麗的外表和可口的食物,都有航行的願望與僱傭兵天賦,都曾較大規模移民南美和澳洲,同有難以抹去的法西斯過往,是天才的沃土也是腐敗的沃土。

達爾馬提亞的龍蝦料理,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最後一點是南歐國家讓北歐人永久性又愛又恨的地方。命運讓英格蘭在世界盃遇上了頑強又精彩的克羅埃西亞,英國媒體對克羅埃西亞的報道同樣遭遇了一次難堪。

除了前往杜布羅夫尼克的廉價航空票價,他們對克羅埃西亞知之甚少,面對莫德里奇和隊友們的成功,堅持按照英式媒體風格來操作,一是尋找醜聞,二是尋找解釋。

英媒挖掘出來然後又被中文媒體大肆抄襲的醜聞其實是超級舊聞,關於一手遮天掌控本國足壇的原克羅埃西亞足協副主席馬米奇腐敗案件。莫德里奇也捲入此案,他在去年一次庭審中翻供,提供了有利於馬米奇的說法。

克羅埃西亞球迷反對馬米奇的抗議早在幾年以前就發生過了,莫德里奇翻供則是去年的事情。《太陽報》等報紙提供了多種分析和總結,例如克羅埃西亞國家隊在世界盃上的成功造成了克羅埃西亞人民的分裂,因為醜聞,很多人並不支持莫德里奇和隊友們;或者,莫德里奇並不受所有球迷喜愛,他因為說謊面臨牢獄之災……

英格蘭輸給克羅埃西亞,不是輸在組織,而是輸在才華。但這讓英格蘭人格外不服氣,為什麼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富有的聯賽、近年足總為國字型大小青訓付出那麼多,卻打不過一個職業聯賽很弱、國內足球不成體系的小國代表隊?或者說,為什麼才華方面不如人?

他們需要解釋,自己提供了不了解釋,就邀請克羅埃西亞記者寫稿(如《衛報》)解釋。但刊登的稿件明顯有強大的編輯部提問背景,「為什麼有成功」,「為什麼有才華」,「為什麼進了決賽」,克羅埃西亞人給出的答案足夠誠實:克國的成功,混亂造就之。

很像2006年世界盃決賽前義大利記者們詢問國家隊老領隊里瓦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足協,我們的成績反而更好了?」

事事尋求「合理解釋」,本身也是一種迷信。在一個深陷組織、制度和秩序迷戀的時代,我們越來越遠離混沌之美、混亂之自由。在足球場上,定位球+頭槌得分就是我們時代最具規劃性的無聊特徵,我們懷念的貝斯特、馬拉多納、坎通納、羅納爾多,曾經都是讓組織和秩序汗毛直立雙腳顫抖的敵人。

資料圖:馬爾蒂尼和卡納瓦羅一起防守外星人羅納爾多


我是幸運的。到達當晚,克羅埃西亞戰勝英格蘭闖入決賽,我在斯普利特目睹了當地人的狂歡。如果克羅埃西亞沒有進入決賽,這趟旅行會缺少濃郁的色彩。

420萬克羅埃西亞人是否因為國家隊而分裂?這真的是個大笑話。或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按照同樣的模式來操作一條新聞:英國遊客小心! 由於某大型醜聞,克羅埃西亞(或義大利,或西班牙,或……)上空的陽光發生了分裂。

在南歐和南美,人們需要永久性地面對政府和足協的腐敗問題,但這絕不會影響到他們追捧自己國家隊的熱情。腐敗歸腐敗,體育歸體育。這是正確對待激情的方式。莫非體育的激情必須以政治清廉、街道整潔、軍民魚水情為前提?

克羅埃西亞球迷

決賽當天,我也看到了克羅埃西亞人的「本分」。輸給法國,有個別球迷面容悲傷,有個別人輕輕擦眼淚,但不見任何人大哭,整個廣場是一片歡樂的海洋,人們鼓著整齊的掌聲迎接終場哨的到來,又在比賽結束後齊唱被選作國家隊隊歌的民謠《你真美》。他們不僅為克羅埃西亞的歷史性戰績感到驕傲,還懂得體育就是一場節日盛會。

倒是我比較失落,走在長長的海堤上,很長一段時間裡笑不出來。本屆世界盃上,我喜歡的球隊全都輸了,克羅埃西亞是最後的期待。

我感覺自己就像那個不願跳進海里的小男孩,知道結果已定,甚至可能老早就料想和擔心著這樣的結果,但在它終於出現時,又不想服氣這即是現狀。

20年前的莫德里奇,目睹克羅埃西亞1:2輸給法國的半決賽以後,是否也曾一個猛子跳進大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留學移居海外後,總有一些事情讓你追悔莫及
慶幸吧,足球也許是中日差距最小的領域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