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獲「全國教子有方最美家庭」桂冠,95歲老奶奶是如何讓五世同堂黃家做到的

獲「全國教子有方最美家庭」桂冠,95歲老奶奶是如何讓五世同堂黃家做到的

首發:7月16日 《新華每日電訊》成風化人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強曉玲徐旭忠

6月12日,16歲的黃顏豪在朗誦《黃氏家訓》。本組照片均由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家訓是黃家的『傳家寶』,是黃家的魂,丟了魂,家就會出問題」

如今,五世同堂,約120餘人的黃氏家族,依然恪守「以孝為首、克勤克儉、忠厚傳家」的百年傳統,220餘字的《黃氏家訓》宛若一股清泉滋潤著這個大山深處幾代家族的繁衍發展,生生不息

「傳家忠和孝,興家文與德,持家勤與儉……」16歲的黃顏豪語音標準動聽。還沒等他背誦完,一邊的姑婆黃繼書語速極快,不帶喘息地用重慶方言繼續道:「早讀書,晚習作,恆可醫愚。嚴教子,莫寵溺,禮教可風……」

聽著三女兒黃繼書的背誦,坐在長凳上,95歲的楊興明默默地笑了。

從重慶武隆城區向西20公里,過烏江,再沿北岸進山,跨過一條小溝,踏一尺多寬的羊腸小道徒步向上,穿過一片茂密的桃林,坐落在羊角鎮石床村的黃氏祖屋便出現在視野里。

拾級而上,在深山裡不易尋覓的一片不大的空地上,這座已經居住了百年的老屋,門頭上掛著「俊逸家風」四個大字,門框兩邊的對聯「詩書經世千秋銘祖德」「孝悌傳家勵志榮家賢」在午後的陽光下分外醒目。步入堂屋,牆壁正中高掛著的一幅匾額,「齊家立德」四個大字的一邊,是小楷書寫的《黃氏家訓》。

「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女兒背誦完畢,一臉慈祥的楊興明低聲吟誦,「……箴言具在,門楣高懸,朝夕誦頌。子孫倘敗家風,當鳴鼓攻之。」

這篇220餘字的《黃氏家訓》,由黃家高祖輩在清朝年間撰寫,以「忠、孝、勤、德」為核心,內容涵蓋勵志勉學、治家教子、修身處事、慈孝婚戀,是黃家人安家、持家、興家、傳家、守家的基本要求和行為準則,更是血脈同源的精神紐帶和價值坐標。

每個黃家子孫必須接受家訓教育,不僅要會背,還要在生活中執行,家訓教育了家族一代又一代子孫。如今,五世同堂,約120餘人的黃氏家族,依然恪守「以孝為首、克勤克儉、忠厚傳家」的百年傳統,《黃氏家訓》宛若一股清泉滋潤著這個大山深處幾代家族的繁衍發展,生生不息。

「在黃家,傳承了百年的黃氏家訓就是家風……」楊興明老人聲音清晰,鏗鏘有力。

家訓比棍棒更管用

「我們家從不打人,但教育出來的娃娃個個是好人」

「我們一大家人沒有一人在外面做過壞事。」黃繼書快人快語,「沒有人干過違法亂紀的事情。」一旁的楊興明老人知足地笑著,「這是黃家人最自豪的事。」

「我們家教育子孫都是靠祖傳的家訓。」1943年,楊興明嫁入石床村,踏進黃家第一天便開始背誦《黃氏家訓》。儘管不識字,在一遍一遍的誦讀中,楊興明理解了什麼是忠孝愛國,什麼是治家教子;夫妻怎樣和睦、婆媳如何相安……滲透生活細枝末節的智慧與引領都在這短短的幾百字間,越吟誦越覺得祖傳家訓的珍貴,越理解越覺得這是最好的治家良方。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們品德最重要。」黃繼書記得小時候幫家裡放羊回來,發現自家的羊圈裡多了一隻羊,「爸爸就跑到村飼養室去報告,發現是鄰村人家走丟的,就把羊給送回去了。」

在黃繼書的記憶里,兄弟姐妹們在父母的以身作則、家訓家規的指引下,有些不舍地退回了在放學路上撿到的漂亮鉛筆;在交公糧的長隊里,一再讓忙碌的長者先來;在過烏江的渡船上,永遠讓著急的人先過河。黃繼書說,「爸爸媽媽總是告誡我們永遠不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要先人後己。」

都說「黃荊棍下出好人」,但是在黃家,教育子女,從來都是用背家訓替代「棍棒教育」。

如今已經76歲的黃繼財是黃家長子,提起兒時背誦家訓仍記憶猶新。

一次貪玩回家晚了,母親讓他在門外背了10遍家訓。他邊背邊流淚,當背到「早讀書、晚習作」時,「原來的委屈漸漸變成了羞愧」。

「我們家從不打人,但教育出來的娃娃個個是好人。」黃繼財說,家訓比棍棒更管用。

再後來,黃繼財做了父親,理解了當初父母的用心,更發現曾經背誦的家訓已然刻在自己內心,「很多事情潛移默化地就照著家訓來做了,忠、孝、勤、德,受益終身。」

30多年前,楊興明丈夫去世,她便挑起整個家族的管訓重擔。「逢年過節,我們全家都會聚在一起,點蠟焚香,誦讀家訓。」黃繼財說,「《黃氏家訓》是我們大家庭的『必修課』,不管大家相隔多遠,一起誦讀家訓時,心都離得更近了。」

家訓里有一句話,「子孫倘敗家風,當鳴鼓攻之。」黃家人若是誰違反了家訓,就會「四面受敵」。第三代孫輩里曾有一人沉迷於麻將,多次勸說無果,楊興明就召集家庭會議,長輩們給這個晚輩上「家教課」……「他不再打麻將了,腳踏實地,好!」楊興明笑著說。

「『共樓居,休猜忌,寬仁慈厚』,家訓深入人心,不僅夫妻關係和睦,婆媳之間也如親生母女一般。」黃家子孫們說,有時兩口子鬧彆扭,只要一句「安家讓和忍,修身戒惱怒」,再大的矛盾兩人也會相視一笑,紅臉瞬間就變笑臉,「有事情好商量」。

楊興明(前排中)家中部分家庭成員合影(6月12日攝)。

「傳家忠和孝」

「忠,就是忠於國家,為國家做貢獻,這是黃家家訓的重點」

「我們兄弟姐妹6個,不,是7個。」說起兄弟姐妹,黃繼書介紹道,「媽媽還有一個養子。」楊興明老人一共育有6個子女,而她70年前的一個決定,不僅改變了一個孩子的命運,更讓石床村老小提起此事無不豎起大拇指。

「胡庶發三歲離了娘,父親長年在外不著家,娃兒非常可憐。」說起當年的那個決定,楊興明一臉平靜。

上世紀40年代,看到本村小孩胡庶發生活無著,楊興明便與丈夫商量,把胡庶發接到黃家,每天煮飯洗衣,送他去學校念書,像親娘一樣關心照顧,即便是在家庭經濟最困難的時候,楊明興一邊告誡子女不能做「偷雞摸狗」占集體便宜的事情,更把胡庶發視如己出,不離不棄,「只要我們有口飯吃,就有這個娃兒的一口。」

就這樣,直到胡庶發18歲參軍,老人整整撫養了他15年。如今,已經70多歲的胡庶發會經常回來看望他的「楊媽媽」,「母子倆」在屋前拉家常的場景成了石床村最動人的畫面。

楊興明總是教育後輩「傳家忠和孝」,「忠,就是忠於國家,為國家做貢獻,這是家訓的重點。」

如今,年事已高的楊興明還會經常去給村民、學生講過去的故事,講新生活的美好。「我沒讀過書,文化少,能過上如今的好生活全靠老革命們用生命換來的,要珍惜。」

曾孫黃春紅18歲走進軍營,在部隊一干就是十幾年。不能在身邊照顧曾祖母及親人常常讓他內心不安,楊興明就對他說,「保家衛國就是最大的孝道。」當兵期間,黃春紅先後兩次榮立三等功,兩次獲「武警部隊優秀士官人才獎」,數十次受到各級嘉獎。

黃繼財是楊興明唯一的兒子,也是十里八鄉出名的「土醫生」。幾十年來,村民誰有個頭疼腦熱,或者家裡牲畜生病都會來找他,黃繼財不僅藥到病除,而且從來不收取任何報酬,「都是義務的」。

石床村黨支部書記趙明生告訴記者,黃家人以家訓修身立德,常年為村民做好事,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黃繼財待人熱情,不管什麼時候村民叫他看病,總是有求必應。」

「自學成醫」的黃繼財更看重「與人為善,鄰里和諧」。他說自己上山採的草藥「不值幾個錢」,「父親常說以前家裡窮得揭不開鍋,都是靠著周圍鄰舍的救濟和恩惠才活下來的,所以有能力了自然要回報村民。」

黃顏豪的媽媽王蘭秀,是楊興明的大侄媳婦,「我嫁到黃家,受家訓影響,公婆關係、鄰里關係都很好,從沒有跟任何人吵過嘴,說過不好的話。」

戴銀貴是黃繼書的兒子,儘管不姓黃,但從小一樣接受著家訓教育。如今經營連鎖餐飲,生意非常紅火。對於媽媽提起他的眾多「拾金不昧」的案例,戴銀貴覺得那是「商人的本分」。他說,自己一直秉承誠信經營、品質至上,「百年家訓的教育,讓自己有信心把品牌經營成百年老店。」

6月12日,16歲的黃顏豪陪同95歲的曾祖母楊興明在屋前散步。

家風帶動村風

一家行善,全村受益。如今石床村湧現出一批好媳婦、好公婆、好鄰里

孝敬老人是黃家家訓最基本的要求。年邁的楊興明老人是全家最大的牽掛,一到節假日,黃家子孫就紛紛趕回老家,陪老人聊天、吃飯,給她梳頭、捶背、剪指甲。

特別是到了春節,五代人齊聚一堂,每個小家庭都做一道拿手菜,大家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吃團圓飯,場面十分溫馨。

2014年2月27日,是楊興明老人90歲福壽,近百位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的子孫為老人拜壽。壽筵上,老人的子孫們分排站立,齊聲朗誦家風家訓,壯觀的場面令在場村民為之動容。

很快,「五世同堂傳家風」的故事從村裡傳播到了全國。2014年,黃家被中宣部、全國婦聯聯合授予「全國教子有方最美家庭」榮譽稱號,楊興明當選「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楊興明一家『五世同堂』在石床村僅此一家,而黃家子孫相親相愛、恪守孝德的好家風,全村人有目共睹,其尊老敬老的祖德特別值得村民們學習。」趙明生說,黃家是石床村唯一有家訓的家庭,幾十年來,他們熱心村裡的公益事業,默默做了很多好事,「黃家『五世同堂』的好品德、好福氣,要歸功於這個好家訓。」

在村裡,即便是鄰里之間發生矛盾,「黃家總是會自我檢討、主動化解。」趙明生說,正是因為有《黃氏家訓》,鄉親們有事總會找黃氏家族的人商量。家訓還被不少村民拿去教育他們的子孫,周圍的鄉鄰也陸續整理或制訂出自己的家訓。

一家行善,全村受益。如今在石床村,家風帶動村風,人人律己修身,善待鄰里,一派祥和安康。趙明生說,「村裡湧現出一批好媳婦、好公婆、好鄰里。」

湖南青年張有花嫁到石床村,家境貧寒,丈夫常年在外務工。但受到村裡民風影響,她把已經80多歲、卧病在床的公爹照顧得特別好,不僅精心照顧老人的吃喝,給老人洗衣服,床褥收拾得乾淨整潔,還會打計程車載著老人去城裡喝喜酒。

如今,「家風潤萬家」已經從石床村吹遍羊角鎮的每一個村莊。越來越多的人穿過那片茂密的桃林,來到這個古樸的祖屋,看望身體健朗,依然下地勞動的楊興明老人,讀一讀傳承了百年的《黃氏家訓》,去理解「道德傳家,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中,每一個家庭所追求的願景。

楊興明老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子孫後代能把家訓代代傳下去,「『家訓』是黃家的『傳家寶』,是黃家的魂,丟了魂,家就會出問題。」

《黃氏家訓》全文

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故撰《黃氏家訓》傳子孫。無論世之變遷,家之貧富,能守,萬世可興。

傳家忠和孝,興家文和德,持家勤和儉,安家讓和忍,守家遵法度,敗家酒和賭,處事遠小人,修身戒惱怒,無嗣宗業毀。父母恩,深似海,終生大孝。同根生,莫相煎,團結共勉。慎婚姻,重品德,咸宜配擇。共樓居,休猜忌,寬仁慈厚。早讀書,晚習作,恆可醫愚。嚴教子,莫寵溺,禮教可風。為人善,不勢欺,天必佑之,能受苦,志遠大,吃虧何妨。祖上在梨坪,休遷門戶、永保田產、建祠修譜、端俗睦鄰,萬世莫違。箴言具在,門楣高懸,朝夕誦頌。子孫倘敗家風,當鳴鼓攻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拔掉窮根長出富苗——一年後再訪貧困戶老王
腦瘤狙擊手林松和他的神外「蛟龍突擊隊」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