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穿越台海:中國和一流軍事強國還有多遠?
原標題:美軍穿越台海:中國和一流軍事強國還有多遠?
導語
任你經濟、科技再發達,沒有軍事力量的支撐,都是一紙空文。
1
台灣風雲
7月7日,也就是貿易戰正式開打後的第二天,美國兩艘軍艦悍然穿越中國台灣海峽。中國台灣問題,一直是中國大陸最敏感那根的神經。
美國在這種時候穿越中國台灣海峽,顯然是想搞事情,挑釁意圖非常明顯。
復盤君早就說過,貿易戰只是中美對抗的初級,未來金融戰、貨幣戰甚至局部武裝對抗都有可能。
隨著中美摩擦加劇,不止台灣問題,朝核問題、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中印邊界等問題,都有可能會被拿來做文章。
解決這些潛在危機,光靠喊話是沒用的。最重要的,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有強大的軍事威懾力。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事告訴我們,想以德服人,那也得建立在能擒住的基礎上。
2
中美差距
之所以美國敢大搖大擺的在我們眼前亂晃,靠的就是世界第一的軍事實力。GFP排行榜是世界上最權威的軍力排名,美國第一,中國第三。
表面上看,中國和美國的差距也就一步之遙。但就是這一步,有點遙不可及。
美國的軍費開支,常年保持在6000億美元,實際軍費開支超過從第2名到第20名的總和!即使在上世紀末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後,奮起直追了十幾年,中國現在的軍費開支也只有美國的35%左右。
軍費開支,直接決定了有多少錢搞研發,有多少錢來採購武器。因此,軍費開支和一個國家軍事實力是成正比關係的。
接下來,復盤君帶你看看真實的中美雙方的軍事實力對比:
第一,海軍方面,美國壓倒性優勢。
噸位是衡量海上力量的綜合指標,但中國大型軍艦太少,軍艦噸位普遍不高。即使是我們最優勢領域(驅護導),也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
具體到主力艦對比,見下表:
中國
美國
導彈驅逐艦(低配)
6
64
導彈驅逐艦(高配)
0
2
航空母艦
2
13
雖然中國這些年在以「下餃子」的速度生產,但預計也要10年之後才能勉強和美海軍抗衡。
第二,空軍方面,美國壓倒性優勢。
數量上,中國軍用飛機總數3000多架,美國則是變態的13000多架!
質量上,戰鬥機根據性能從低到高為一到五代,目前中國的主力戰機是三代機,而美國的主力戰機是四代機,五代機已經在大規模裝備,三代機則早已全部淘汰。
中國
美國
一代機
0架
0架
二代機
0架
0架
三代機
665架
0架
四代機
560架
1771架
五代機
10架
195架(1903架在產)
目前的空軍差距,至少要用十年才能趕上,而且是在美國不發展的前提下。
第三,陸軍方面,中國佔優勢。
和之前倆軍種不同,海軍和空軍戰力高低主要拼裝備,陸軍則主要拼人數。中國陸軍有140萬人,是美國49萬人的3倍左右。
不過,中美兩國發生摩擦主要集中發生在海上和天空,直接在陸地上短兵相接的概率不大。因此,海軍和空軍,是中國未來幾十年要奮起直追的短板。
根據十九大給出的時間表,2020年中國才實現軍隊機械化,到2035年才能實現現代化,到2050年中國才能成為世界一流的軍事力量。
中國強軍之路,任重而道遠。
3
戰爭潛力
不過,先進的武器裝備,只是取得勝利的要素之一,但並不是最重要的那個。
好比冰山,武器裝備就像露在水面上的10%,真正的90%都藏在水下,那就是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
觀察從18世紀到20世紀期間發生的所有戰爭,結果有一個鐵律:
如果兩個交戰國家人口差不多,那麼工業水平高的一方獲勝;
如果工業水平差不多,那麼人口多的一方獲勝;
如果一邊人口多,一邊工業水平高,就會進入膠著狀態,最終大概率人口多的一方獲勝。
戰爭打的就是消耗,別管你開始武器多牛,人員戰鬥素質多高,上來一波基本上就消耗掉了。接下來拼的就是誰能更快的補充武器,誰能更快的補充兵源,這就是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
補充武器速度,靠的是國家工業水平。補充兵員,靠的是各自的人口規模。
我們以二戰蘇德戰場為例,看看武器裝備差距,是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德國人嚴謹,而且科技水平很高,二戰期間什麼噴氣戰鬥機、導彈、核武器都是德國人先搞的,甚至還造出了和飛碟一樣的飛行器。
他們造出的坦克,是這樣嬸的:
上面這款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是二戰期間戰鬥力最兇悍的主戰坦克。
曾經在諾曼底登陸戰中,一輛虎式坦克以一己之力,單挑23輛英國坦克不落下風,簡直比趙子龍還神勇。
這款坦克造價30萬馬克,幾萬個零部件、炮塔為了堅固,經過幾萬下錘擊鍛造而成、自動變速、液壓傳動啥的,完全就是坦克中的特斯拉。
在蘇聯戰場上,虎式坦克的對手是蘇軍主戰坦克T-34,就是下面這位:
呃,光看外形,是不是有點梁朝偉和曾志偉的感覺?
相比德國的虎式,蘇聯這款坦克做工就粗糙多了。一輛造價4萬馬克,是虎式坦克的七分之一。
在一個拖拉機廠里就能組裝完成,減震裝置就是個破彈簧,炮塔不是鍛造,而是澆鑄,把鐵水往模具里一扣就出來,恨不得一分鐘能搞出仨來。
基本上就是個鐵殼子套個發動機,裡面啥多餘的東西也沒有。
由於配置懸殊,單挑虎式百戰百勝。蘇聯發明的戰術是:德軍每派出一輛虎式,就用8輛T34迎擊。平均犧牲7輛T34,可以換1輛虎式陣亡!
不過,雖然蘇聯坦克在科技上落後,但工業水平很高。憑藉強悍的補充能力,在二戰期間一共生產了5萬多輛T34!而德國虎式坦克只生產出1300多輛。
德軍把蘇聯這種恐怖的淹沒戰術形容為和神話里的惡龍纏鬥,每砍掉一個頭,接著冒出來兩個,源源不斷。
這大概就是中國人說的亂拳打死老師傅,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武器裝備優勢,在巨大的數量優勢面前根本無用武之地。
回到中美,兩邊的戰爭要素對比如下:
人口規模
工業生產值
中國
13.9億
4.5萬億美元
美國
3.23億
2.3萬億美元
人口是中國的零頭就不說了,美國從70年代靠印鈔過日子後就放棄了苦哈哈的工業製造,現在GDP中工業佔比只有10%。
美國工人還出現了斷層,在一些地方都找不到50歲以下的工人。
綜上,從戰爭潛力的角度看,中國是占絕對優勢的。
4
以史為鑒
不注重軍事力量建設,教訓是慘痛的。歷史上,宋朝就在這上面吃了大虧。
說起宋朝,經濟上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但在中國歷史上各朝代中GDP排名第一,在當時的全世界GDP也是第一,佔比有80%的恐怖規模。
宋朝富有到什麼程度?宋朝兩年的鑄幣量,就超過明朝276年鑄幣總和!清明上河圖也算有圖有真相了:
科技上發達,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有三項都在宋朝誕生;
文化上繁榮,唐宋八大家有六位都是宋朝人;
政治上開明,終其一朝不殺士,得罪皇帝最多貶到偏遠地方去當官。
就是這樣一個經濟、科技、文化、政治樣樣全能的宋朝,最終被還在茹毛飲血的蒙古騎兵滅掉。
宋朝毀就毀在不重視軍事力量建設上,由於宋朝開國皇帝是武將篡權,所以成天也擔心別人也給自己來這套。
為了永除後患,整個宋朝都重文輕武。為了不打仗,通過給北方民族歲貢來花錢買平安。最終,自以為錢是萬能的宋朝,為自己的滅亡埋下禍根。
結語:
中國雖然在裝備上不如美國先進,但在戰爭潛力上卻遠遠佔優。如果只從裝備的角度,距離一流軍事強國,大概還有30年左右。更多關於股票乾貨的資訊,徽信好友shelacui,我的名字是「蔥頭學社| 小諸葛」,交個朋友吧。
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聲音是否響亮,取決於軟、硬兩種實力。其中軟實力來自經濟體量,硬實力則來自軍事實力,二者共同鑄就大國脊樑。
為了強國強軍這個目標,多少年來無數人默默為之付出。為了保家衛國,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我們之所以看不到黑暗,是因為有人正竭盡全力,把黑暗擋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比起這個:
他們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國家精神。
感恩讓我們生活在和平中的無名英雄們,平靜就是最幸福的生活。
本文獻給最可愛的人,以上。


TAG:蔥頭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