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個人信息保護論壇在京舉行

2018個人信息保護論壇在京舉行

人民網北京7月16日電 (易瀟)近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中國互聯網協會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委員會承辦的個人信息保護論壇在2018(第十七屆)中國互聯網大會期間成功舉辦。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網路安全管理局等政府部門負責同志、全國知名法學院專家、互聯網企業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本次論壇。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隋靜在致辭中指出,信息採集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信息流動日益突破地域和行業,對個人信息保護和安全保障提出了嚴峻挑戰。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始終將維護用戶合法權益、保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作為監管的重要理念。一方面,著力完善個人信息保護的規章制度,2013年制定出台了《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另一方面,大力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強化對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規則的告知、賬號註銷等環節的監督檢查和違法違規行為處置,持續開展手機應用軟體、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技術檢測等工作。

中國互聯網協會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周漢華作主旨演講。他指出,《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制定一直是各界呼籲的熱點問題。在立法過程當中,要建立一個激勵相容的制度。以歐盟為代表的國家(地區),從個人權利角度論證個人信息保護的必要性。美國實踐中更多將個人信息保護作為風險管理處理。路徑的選擇關鍵不在於模式差別或者進路不同,也不在於是否一定要立法,而在於個人數據治理的制度設計是否科學。探索中國個人數據治理之道,必須超越歐美兩種模式的簡單對比或移植,避免簡單立法的可能陷阱,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在數據沉睡時代,個人數據實際處於未被開發的受保護狀態。

周漢華認為大數據時代,開發的力度越大,數據面臨的風險就越大,失衡現象就愈發嚴重和常見。個人信息保護需要有效的內部組織架構,培育良性運行外部環境,並循序漸進。如果打破次序,不是先從風險管理角度切入,由易到難,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或者一步追求最終目標,勢必加大內生機制的形成難度,欲速則不達,事與願違。中國三十多年成功的漸進改革經驗對探索激勵相容的數據治理之道有很強的參考意義。放權鬆綁、改革開放,都是調動內生機制的精妙之筆。強制性法律的實施效果普遍不理想,也是因為簡單的命令控制式立法必然會遇到的結果。

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郝智超還發布了《個人信息保護行動計劃(2018)》。此項行動計劃目的是為促進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堅持創新與規範並舉、安全與發展並重,貫徹落實「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以積極措施推動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商業利用之間關係的平衡、良性協調,引導成員單位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提高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和水平,切實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形成個人信息保護行動計劃成果,彙集產業界力量,努力推動實現個人信息的合法收集、有序流動、合理利用,營造清朗網路生態。

論壇由中國互聯網協會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李美燕主持。互聯網界、法律界代表600餘人參加會議。

(人民網-IT頻道 孟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IT頻道 的精彩文章:

從拉斯維加斯到上海,亞洲CES的「變與不變」
搜狗副總裁吳滔:在人工智慧戰略中我們有獨特優勢

TAG:人民網-IT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