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的「炮火」都砸向俄中歐?印度趁機悶聲發大財

美國的「炮火」都砸向俄中歐?印度趁機悶聲發大財

原標題:美國的「炮火」都砸向俄中歐?印度趁機悶聲發大財


美國正在忙著四處樹敵,卻忘了一個最應該警惕的對手——印度。在白宮2017年底的報告里,「南亞霸主」的標籤是夥伴,甚至是「百年盟友」。這對印度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新德里正在努力抓住這個「悶聲發大財」的戰略機遇期。而給印度提供掩護的就是白宮目前認定的主要敵人——俄中歐。


特朗普在與普京舉行會晤前夕,再次向歐盟「開火」,聲稱歐盟在經貿領域是美國的敵人。最近幾個月以來,白宮一直在抨擊歐盟,認為其商貿方面的所作所為傷害了美國出口商的利益。而歐盟則惴惴不安地等待「雙普會」的結果,尤其擔心美國總統突然發表充滿敵意的言論。美國還認定俄中是戰略競爭對手,並不惜在能源和經貿領域發動「七傷拳」一樣的攻勢,只為阻礙、遲滯乃至掐斷這2個世界大國的正常發展。


在瘋狂打壓軍事和經濟實力方面與美國最為接近對手時,印度迎來了好時代。開始學習鄰國的「韜光養晦」,不再積極響應充滿冷戰色彩的「印太戰略」,拒絕加入「美印日澳」4個國家組成的軍事聯盟,反而開始塑造自身的「協調者」角色,與俄中法等國召開海上雙邊對話會議,加強溝通與交流合作,逐漸回歸到以前處理國際關係時的不結盟立場。


印媒報道,印度與北方大國在7月13日開始舉行第二輪關於海洋問題的會議,似乎在有意向中俄澄清因為「印太戰略」而產生的疑慮和誤解。新德里正在逐步調整外交方向,對「印太戰略」既不積極,也不否定,處於一種遊離的狀態。


2017年6月莫迪訪美,外界普遍認為美印進入蜜月期。緊接著印度就敢主動向北方強鄰發起挑釁,對峙時間長達數月,一度接近開戰。但印度盲目的冒險行為並未獲得西方的回報,如同阿基諾時代的菲律賓一樣愚蠢。這讓印度發覺自身成了某種工具。於是乎,這個蜜月期只維持了不到1年就名存實亡。


真正的問題在於,特朗普對印度一直拉攏,但「美國優先」卻成為雙方無法彌合的分歧。


不少美國人認為印度發達的軟體業服務外包搶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在白宮強調製造業和就業機會迴流的大背景下,印度無疑成了美國的障礙。莫迪提出的「印度製造」戰略也令美國人警惕和不悅。在經貿方面,美國推行保護主義,損害了印度最為看重的全球經貿秩序。美國還以制裁作為威脅印度的手段,試圖強迫印度不再購買俄羅斯的武器、斷絕進口伊朗石油。對印度而言,當前最大的威脅恐怕應該是美國的單邊主義。


白宮想把印度、日本都編織進圍堵新型大國的「印太之網」。而印度則清楚地意識到,如果加入西方的反華俱樂部,對自身來說是弊大於利。因此莫迪在6月初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安全大會」上放出與美國保持距離的信號,拒絕加入什麼「四國同盟」,也不想讓印度洋成為大國對抗的前線。


日前,印度防長西塔拉曼強硬拒絕了美國的要求,堅持向俄羅斯購買5套先進的S-400反導系統。五角大樓一向反對這筆交易,甚至打算向印度提供THAAD系統。但印度這次沒有給美方面子。美國對印度是不滿的,因此推遲了本應該在7月初舉行的「2+2」(防長+外長)高層會談。印度似乎對此並不惱怒——因為反正美國人還會主動妥協——只要白宮還認為最大的對手是俄中。


印度需要保證未來15年的穩定與可預測。西方機構經過測算認為,印度2018年——2019年還將保持7.4%——7.8%的經濟成長率,是世界平均經濟增長率的2倍。印度將在2032年將成為僅次於美中兩國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實現崛起。


為此,印方也加快了步伐。根據印媒報道,郭台銘在8月份將前往印度,兌現投資50億美元建廠的承諾。「大餅」在3年前其實就送了印度嘴邊,之所以遲遲沒有落實,恐怕三哥要多找找自身原因。如今在比較嚴峻的外部環境下,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終於著力推進這件大事。如果這個生產手機和零件的工廠投產,將從2020年起為印度創造50000個就業崗位。


隨著印度即將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美國也在竭力吸收工作崗位,二者的衝突恐怕不可避免。含情脈脈,很快就會變成拔刀相向。對印度而言,抓緊時間比什麼都重要,最糟糕的局面就是還沒有完全強大起來,就遭到美國的打壓。美國不會允許世界上出現另一個超級大國,即使是印度也不行。(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探客 的精彩文章:

這2個國家的首腦同時訪華,印度和澳大利亞有點焦慮?
美國「誤傷」最好的盟友?韓國815億美元順差或成炮灰

TAG:海外探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