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村鎮銀行未來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2個建議

村鎮銀行未來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2個建議

近日,某國有商業銀行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交易旗下所持有的27家村鎮銀行股權,掛牌底價合計約15.65億元。

毫無疑問,村鎮銀行在解決「三農」問題上所發揮的作用舉足輕重。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村鎮銀行主要業務集中在「存貸匯」等基礎業務,向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合計佔比達92%,連續四年投放力度均在90%以上。村鎮銀行紮根縣城,堅守服務農村金融定位,在完善基層農村金融體系,激活農村金融市場,合理配置城鄉金融資源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是當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普惠金融的重要推動者。

筆者查閱該行2017年年報發現,大多數村鎮銀行雖然盈利規模不大,但都實現了資金正向流入,只有少部分村鎮銀行處於虧損狀態。該行打包出售27家村鎮銀行的股權,最重要的原因或在於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建設村鎮銀行的目的,是為了帶動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因而網點一般位於經濟落後地區,缺少必要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持,加之貧窮地區往往信用基礎薄弱,使得銀行「單打獨鬥」變得非常艱難。同時,該行所擁有的村鎮銀行數量較少、關聯性較差,資金流通範圍和融通渠道也不夠豐富,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事實上,對於村鎮銀行來說,規模化是當前最突出的問題,但絕不是唯一的問題,缺乏融資渠道也是問題之一。村鎮銀行因規模小、網點少、業務單一,導致群眾認可度較低,吸儲較為困難,再加上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亦擠壓了村鎮銀行的融資空間。此外,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也是村鎮銀行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數據顯示,2017年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達2.5%左右,遠遠高於其他類型銀行。農業生產本就容易受到自然環境、宏觀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而村鎮銀行發放的貸款幾乎都流向農業,再加上村鎮銀行通常缺乏完善的企業管理和財務制度,經營面臨較大的潛在風險。

當然,村鎮銀行真正開始發展也只有近十年時間,面臨各種問題實屬正常,至於未來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筆者有兩個建議。

從外部宏觀角度看,應當全面優化村鎮銀行監管體系。根據村鎮銀行的特點,在基礎法律監管力度上,對村鎮銀行的監管進行適當調整,給予銀行更多自主權,健全定期彙報和主動巡查兩種監督機制,根據村鎮銀行經濟狀況進行斟酌調整;在風險監控制度上,應當將傳統的農村信貸網制度化,對借貸人制定系統的信用評估體系,明晰借款用途,規範交易行為。

從銀行內部角度來看,應當引入現代銀行經營管理理念,強化內部控制。遵循全面性原則,將內部控制滲透到各項業務的各個操作環節,降低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消除死角;將審慎性原則作為銀行內部控制的核心,嚴懲業務活動中的違規現象,將風險防範前置化,將審慎經營和防範風險貫徹於銀行活動始終;還應遵循獨立性原則,內部控制檢查部門應當獨立於其他部門,避免職責交叉,提高控制體系的有效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百年縱橫 的精彩文章:

TAG:重慶百年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