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行汽車張華坤,聚焦三四線城市人群出行需求,發現新藍海

清行汽車張華坤,聚焦三四線城市人群出行需求,發現新藍海

來源:投中網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報道:名不見經傳的新車商,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切下了一塊蛋糕。

7月11日,清行汽車CEO張華坤出席2018中國互聯網大會,並做了題為「網聯 電動 車與新出行時代」的主題演講,暢談未來出行生活,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注三四線城市新能源汽車用戶需求。

對於張華坤來說,他所創立的清行汽車自誕生之日起,就聚焦於三四線城市新能源汽車用戶需求。在中國的造車新勢力中,與自帶光環的李斌、何小鵬和沈暉相比,清行汽車CEO張華坤是很少被曝光的。但是他的履歷相比前幾位,卻並不遜色。

理工男,邏輯嚴謹,說話直接是張華坤給人的第一印象,提及友商可以直言不諱,說自己也是極力客觀。「不為有錢人造特斯拉」在今年的互聯網大會上讓人印象深刻,在主流視野仍聚焦在高端車型時,張華坤的清行汽車企業在吉林召開經銷商大會,一小時就簽約4860台,截至18年底,預計會實現4萬-6萬台車的銷量。名不見經傳的新車商,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切下了一塊蛋糕。

從特種車到新能源汽車

清華系出身的張華坤,從小就喜歡車,大學期間也主攻車輛工程專業。在清華求學期間,張華坤就和同窗李可瑞創立了人生第一家公司,為各汽車製造商提供汽車工程設計、培養專業人才。

畢業之後,這兩位清華同窗又瞄準了特種工程車輛,從零起步,僅用6年時間就與合作夥伴將企業規模做到了行業第二。

據數據統計,目前在中國已註冊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就多達300多家,加之傳統車企的分食,競爭激烈是不爭的事實。如此激烈的競爭,對於清行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那時候我們的競爭對手都是三一重工這樣的巨頭。」張華坤平靜的說道。

由於特種車的主要作業範圍都分布在待開發地域,張華坤便經常會到全國各三四線城市出差,這一過程中,他們發現了汽車產業的新機會。

張華坤說:「其實三四線城市是對電動車需求最大的地方,幾乎家家都有一輛兩輪電動車, 一些價格低廉的四輪電動助力車也非常搶手,但是他們通常並不合規。」這讓張華坤意識到,對於這些用車頻繁,但是經濟能力有限的人群,急需一款定製化的新能源汽車。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保有量超過2億,未來汽車將會是除手機之外使用最多的智能終端,作為新的互聯工具與埠,汽車將成為可移動的數據終端,構成智能交通體系、乃至新型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智能一環。

彼時,國家鼓勵新能源汽車的政策相繼出台。張華坤和李可瑞進行了一次詳細的市場調查發現,市場存在剛需,但是也存在問題。

首先,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三四線城市普通用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直觀體驗是電很便宜,合規的電動車很貴。沒有合適合規的電動車去滿足他們短途的出行需求,是最大的問題。

對於絕大部分造車新勢力來說,電動車本身自帶的互聯網屬性和零加速能力特彆強,加之特斯拉的標杆作用,在新能源行業開始的時候,大家把這種體系移植到車裡面來,這也導致電動車的售價註定高昂。

但是相比不斷上漲的汽油價格,電的成本是極低的。用戶完全可以用燃油車未來幾年剩下的油費,支付現在的購車費用,只要這款車可以滿足他們短途的用車需求。

「清行要做的就是要把新能源汽車經濟性發揮到極致。」張華坤說道。清行400定位於一款6座小型SUV,長寬高分別為4148/1680/1740mm,軸距為2655mm,綜合續航里程在305km以上,預售價為7.98萬~8.38萬元。清行主打三線以下經濟出行市場,面向將車輛作為生活或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客戶。該車售價還不包含地方補助,其價格已經低於同類型傳統燃油車的成本。

這部分客戶是完完全全的藍海用戶,他們受互聯網影響小,卻迫切希望可以享受紅利,其增長勢必會是指數級的。從目前來看,在清行聚焦的「經濟出行」賽道上,並未出現強勁的競爭對手。如果說特斯拉想做的是豪華總統套房的話,那麼清行顯然是瞄準了經濟適用房。

連橫資本,合縱大廠

由於目標清晰,專業背景強,清行此前的融資非常順暢。當初曾三小時拿下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的TS,隨後一周就完成了Pre-A輪融資。在其背後的投資機構包括真格基金、梅花天使創投、青山資本等。

得到資本幫助的清行馬不停蹄的去尋找合適的主機廠,吉林一汽成了最合適的夥伴。一汽具備深厚的汽車底蘊,擁有完整成熟的生產鏈,曾連續多年位列國產車銷量榜首。由於近年來,汽車市場的競爭加劇,一汽如何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突圍,也成了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

牽手一汽並不容易,但是對於清行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畢竟後者擁有張華坤和李可瑞這樣深扎汽車領域十餘年的專業人才。

當時,清行從一汽手上買了兩款在售車型,一個月時間,將其改造為電動車。這贏得了一汽的尊重,也迎來了與主機廠的合作。

目前,清行與一汽的合作,清行一直保持主動。從產品定義到技術開發,再到生產製造,包括質量體系和生產體系,直至後續的銷售和售後全都由清行獨立完成。

在前期跟一汽的合作過程中,清行會參與框架和人員的管理,並逐步加深在整個過程中的掌控程度,目前質量和採購均由清行掌控。

簡單地說,整個生產製造和質量控制等等是清行自己在管理,一汽為清行提供場地和大量設備。清行的目的有三個,首先,前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快速的把產品推向市場,保質保量實現規模化;其次,這樣做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和質量;最後,在生產製造端,可以利用市場的一些優勢,借用一汽的體系完善自己的生產線,把汽車生產製造端的隊伍建立起來。

張華坤對於是否會選擇自建,與李斌、沈暉等人的看法完全不同。在他看來,造車新勢力選擇自建生產線的原因有三個。其一,如果沒有自己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會導致它的合作工廠隨時可以越俎代庖,主導產品的設計和研發;第二,是合作就會有摩擦,在磨合中出現不可調和的問題,雙方會出現極大的分歧;第三,合作工廠在技術上不能滿足造車新勢力的要求,在車輛的質量和功能上不能達到標準。

目前來看,清行與一汽的合作是愉快的,其生產體系較為完善,生產組織和質量體系、人員構架更加合理,即便雙方合作,主動權也一直在清行手裡。

把營銷做到用戶眼前

今年6月清行召開經銷商大會,受到全國150餘家經銷商的追捧,當場預定了4860台訂單。張華坤甚至有信心地表示,:今年銷量將達到5萬台以上。

雖然清行汽車極少出現在新聞中,但是在三四線城市的渠道鋪設,清行卻是從未偷懶。在張華坤看來:「新能源的銷售過程有別於傳統4S店模式,更不是僅僅依靠互聯網銷售的。基於此,我們借鑒了OPPO和vivo的模式:建一些終端精緻的小店,面積在150平到500平之間,這些店最大的特點就是渠道下沉,對用戶來說是能摸得到看得見,溝通得了的。同時這些店的成本也較為低廉,與一年4S店要賣500台車才能盈利的傳統4S店相比,每家店每年銷售50台車就已經產生利潤了,所以這種模式規模小、形式靈活、離客戶更近,並且這種規模的店面擴張速度也非常快,已經移植到了我們的海外市場,以馬來西亞為例,清行預計在各大加油站旁邊鋪設網點,然後通過這種方式去賣車,相信很快就會有很大的成效。」

在網點的建設方面,廠家將會補貼50%資金。與此同時,清行會要求每家一級網點都要具備售後維修能力;不具備該能力也需要與特約維修店展開合作。未來,清行將會把銷量規模排名前列的經銷商拉到入公司股東中,通過將經銷商與清行利益綁定的形式進行激勵。

張華坤說:「清行在鄭州有一家體驗店,兩年前就開了,我們對於渠道的建設比我們做車還早。」對於清行來說,將更大力度投入到渠道建設,將營銷下沉,是其在營銷上的重要突破。

在友商還在宣稱沒有200億不要造車時,清行另闢蹊徑,反倒成功地提前將品牌樹立起來。「慚愧的講,清行到現在還沒有200億,因為我只要賣車就一定要保證每台車都是賺錢的。如果僅僅是想著,我現在有兩百億,可以不考慮虧損,那麼未來會有更大的資金缺口在等著。我們要做的是充分利用投資人的每一分錢,讓友商看到,賣新能源汽車可以不用虧錢。」

張華坤表示,這樣的做法很大程度上也得到了投資人的認可,目前其B輪融資已經在路上了。

(編輯:冉一方)

版權聲明:

1.本文為投中網原創,未經許可不準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2.微信平台轉載請聯繫投中網官方公眾號進行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Facebook承認收集非用戶個人信息 通過第三方的網站渠道
曹中銘:名企扎堆赴港上市的背後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