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呂曙光:想要成功,就得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

呂曙光:想要成功,就得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

GIF

人物 | 呂曙光

凌晨1點,窗外一片靜謐,偶爾有幾輛車呼嘯而過。他點擊滑鼠,退出公眾號後台,關閉電腦,所有動作一氣呵成。然後抬起頭,扭扭脖子,再揉一揉乾澀的雙眼,起身收拾好東西,踏著一地星光回家。

這是呂曙光在咪蒙實習期間的日常,整整一年,已成習慣。

多篇10W+文章的作者

呂曙光,筆名呂白,曾任咪蒙旗下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副主編。他和另外兩個95後大學生一起創立了這個自媒體平台,旨在「讓95後看見不一樣的世界,讓世界看見不一樣的95後」。僅僅8個月的時間,他們就將其做到了新榜500強,擁有近50萬的粉絲。

傲人的成績背後,有呂曙光的努力和付出。在那期間,他曾寫出多篇10W+,甚至100W+的文案,被人民日報、中國新聞周刊等各大媒體平台轉載,刷爆全網。

但其實,呂曙光並非出身文學或傳媒專業,而是擁有空中乘務和人力資源的雙學位。不過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寫文章,喜歡錶達自己。從幫同學寫情書,到自己創業時寫小故事吸引大家關注他的產品,再到後來創建公眾號「麻辣校園」做後期推廣,他一直都在文案寫作的道路上摸索著前進。而給他打下堅實文學基礎的,是堅持已久的好習慣——每周讀完一本書。

呂曙光分享了自己的讀書心得:先從簡單的故事、小說入手,培養起閱讀興趣後,再看一些較為深奧的作品。喜愛武俠小說的他,基本上把金庸、古龍的書都看了個遍。而當他開始鑽研文學性作品時,更是帶著一種工匠精神。朱自清的《背影》被他反反覆復看了好多遍,文章裡面的各種細節描寫他都熟記於心。

大三時,咪蒙團隊招人,當時在用新媒體創業的呂曙光正好在研究咪蒙,知道她在新媒體行業全國領先。於是,他毫不猶豫的遞交了簡歷,並順利成為其旗下平台的一名實習生。那個時候,在山東讀大學的呂曙光還有兩門課,在同一天,他每周都得坐火車從北京到山東,上完課再回公司。可呂曙光從來沒有抱怨過,他說:「那段時間確實很累,可是想要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事情,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呂曙光深諳新媒體創作的邏輯,他坦言自己不需要靠靈感寫作。文章該有什麼樣的格式,讀者喜歡看什麼樣的文章,他都心裡有數。「要懂得抬頭走路,更要學會低頭看路。」這句話,呂曙光強調了好幾次。因為除了寫,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分析。他分析過多篇爆款文章,從標題到結尾,從起承到轉合,他都能夠輕鬆拿捏。他說:「其實新媒體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也沒有外界說的那麼艱深晦澀,好產品都是聰明人用笨方法做出來的,真正的秘訣都是樸實無華的,就是要多分析、多練習、多總結。

在實習期間,他作為聯合發起人和「一起app」策划了「戀愛盲測實驗室」,主要負責視頻的基本構思、活動文案的撰寫和最後的傳播觀點。這個活動7天內就吸引了2w+的人參與,視頻播放達到300w+,全網收穫數千萬閱讀。除此之外,他還為時尚芭莎策劃撰寫了《中國有嘻哈》8 強專訪稿,採訪了人氣天王GAI、PGone、歐陽靖等人,這些經歷進一步提升了他的個人能力。

現在他已經離開了咪蒙,到其他公司開拓自己的天地了。「新媒體很大,以後會繼續走內容創作的道路。」他也鼓勵很多有志於傳媒行業的青年們,不要害怕,勇敢地去嘗試,新媒體行業還很新,只要用對了方法,成功不是難事。

在新媒體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呂曙光就像一個統領萬千文字的將軍,運籌帷幄,縱橫沙場。

大學賺20W+的創業者

其實,在進入咪蒙專職做新媒體之前,呂曙光已經是一個賺了20W+的大學生了。

剛上大學,家道中落的他面臨著一個月只有500塊生活費的困境,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在大一下學期就開始和朋友一起創業。

他加入了一個兼職團隊,並通過努力成為了這個團隊的中堅力量。當時,他們接到了美團外賣的地區推廣,商家要求他們1周做到1萬app下載量。任務發布後,大家壓力都特別大,想了很多辦法進行推廣都無疾而終。最後他們發現,在小廣告上寫下凄美的愛情故事,然後落款該產品,並在最後附上二維碼,能起得不錯的效果。

發現這一規律後,呂曙光開始廢寢忘食地寫小故事。每天早上準時6:00起床開始寫,寫到一定量後帶著隊伍去超市等各種地方擺攤推廣。等到天黑,他們又抱著40多斤的海報騎著老舊的自行車,在食堂、宿舍樓、廣場等各個角落,貼上這些故事型的小廣告。直到晚上12點後,呂曙光才完成他的任務,而那個時候宿舍已經門禁了,他只好從窗戶爬回宿舍,在舍友的鼾聲中繼續編寫故事……

幸運的是,他們最後超額完成任務,做到了三萬單的下載量,賺了3萬元,這是初涉創業的他得到的第一桶金。而按照這樣的發展模式,他們團隊後來成為借貸寶的全國推廣代理,並賺了近10萬元,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跟其他大學生比起來,呂曙光實在是太特別了,在大家都以學習為主,頂多玩玩社團噹噹班委的時候,他卻一早就跳脫出這個模式,做了很多別人不敢嘗試,甚至想都沒想過的事。

然而,這卻引來了眾人的不理解,「剛上大學年紀輕輕的,做這些亂七八糟的幹什麼」是他經常收到的評論。可他一點都不在乎,也從沒想過放棄,講完創業經歷後,他說:「如果真的想要做成什麼事,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如果人人都能理解你,你得平庸成什麼樣子呢?想比別人更厲害,就要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

我們也看到,在這條不一樣的路上,呂曙光已越走越遠。

找到支持者的夢工坊er

如此特立獨行的呂曙光坦言,自己很少有能夠互相理解的同齡朋友。而幸好,這不被理解的孤獨感,因為夢工坊而減輕了一些。

呂曙光是在大二的時候了解到夢工坊的。當時在創業並研究新媒體的他覺得這個平台非常適合自己,便決定去試一試。在面試時,他的創業故事打動了導師,最後在8萬大學生中脫穎而出,成為其中的1/100。

在夢工坊期間,他依舊發揮所長,帶領團隊在創業大賽中勇奪初賽第一名。

不過,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在夢工坊期間認識的人。夢工坊里集結了很多優秀的大學生,那些是和他一樣在做著與眾不同的事情的人,他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也終於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當他把自己的困惑向輔導員張瀟月一一傾吐時,不僅得到了她的理解,還收到了很好的建議,這讓他感念至今。

同樣讓他有所收穫的,還有夢工坊里導師的講座課程。其內容涉及經濟、政治、傳媒多種學科,交叉貫通的知識灌輸讓他聽完後如醍醐灌頂,懂得了用跨學科思維去思考問題。

後夢工坊時代,他仍然帶著那份堅持做著自己所熱愛的事情,和所有夢工坊人一樣,會迷茫、會困惑,但總會腳步堅定地邁向遠方。

這個手握筆桿的少年啊,願你秉持初心,永葆期待,在追夢的路上大步向前。

編輯 | 陳楠

文案 | 陳樺 邱紫薇

排版 |周思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夢工坊 的精彩文章:

徐心越:執著於理想,純粹於當下

TAG:傳媒夢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