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人貨架「驟冷」,頭部玩家果小美能否逃過「生死線」?

無人貨架「驟冷」,頭部玩家果小美能否逃過「生死線」?

2017年下半年,無人貨架作為搶佔辦公室新消費場景的創業項目高調入場,快速的融資速度,瘋狂的擴張速度讓這個賽道火得發熱。然而,在經歷了不到一年的野蠻生長和瘋狂擴張後,無人貨架項目迅速轉冷。目前各玩家發展狀況到底如何?

創業邦聚焦該領域,走訪了入場玩家並對其進行了系列分析和報道,這是我們報道的第2篇。

作為無人貨架的頭部玩家,「果小美」曾經風頭無兩。

創業團隊堪稱豪華,創始人是前阿里聚划算負責人閻利珉,總裁殷志華,顧問干嘉偉,後兩位都曾是美團王興的左膀右臂。

融資創造最快記錄,不到半年時間,先後完成5億人民幣規模的多輪融資。

2017年6月於成都創辦之初,便獲IDG數千萬元投資;

2017年8月,獲藍馳創投和IDG領投的1000萬美元A輪投資;

2017年11月,獲7000萬美元B輪投資;

2017年12月,獲5000萬美元C輪融資;

投資方包括不限於IDG、藍馳創投、瑞峰資本、祥峰資本、德商資本、東方弘道、沂景投資......

此後也是不到半年,果小美陷入倒閉傳聞

與果小美同樣經歷「過山車」的,還有幾乎整個無人貨架的玩家。今年春節後,無人貨架形勢急轉直下。多家創業公司被爆大幅裁員,貨架無人運營。資本也更為冷靜,寒冬降臨。

邦哥第一時間聯繫到了果小美的董事和投資人,對方只是表示,果小美在做業務的轉型,目前賬面現金還比較充足。據最新消息,繼猩便利獲新一輪融資後,果小美也於日前獲得了C+輪融資,但果小美並未公開承認。不可否認的是,企業還未真正跨過生死線。

從盛況到寒冬,再到如今似有的回暖跡象,無人貨架何以至此,又將向何處去?果小美的成長軌跡,是風口下眾多創業公司野蠻生長的縮影,也引導創業者去探索新零售的本質。

資本的狂熱,和果小美的狂奔

去年的無人貨架賽道,有以果小美、猩便利、七隻考拉等為代表的創業玩家,有以每日優鮮便利購、餓了么NOW等為代表的基於原有業務延伸的獨角獸玩家,還有像豐e足食、攜豹便利的巨頭玩家,儼然是繼O2O、共享單車後的又一風口。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3月份,無人貨架行業湧入了超40名玩家,瓜分了20多家VC/PE至少25億元的融資。

資本為何追逐?

首先是賽道的天花板足夠高。當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線下則成為了增量市場,並能通過場景化的線下入口將需求導入線上,渠道產生放大效應。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城鎮企業數量達千萬級,就業人數超3億。基於辦公室零售場景,真正有想像力的恰是無人貨架的流量價值。人是需求的集合,當無人貨架成為用戶觸手可及的渠道時,便可以延伸出多種業態,甚至不僅限於零售商品。

其次是無人貨架似乎能低成本擴張以「佔山為王」。業內衡量無人貨架企業的市場份額,主要是基於點位,這很容易量化。得點位者得流量,得流量者得市場想像力。

也因此,在資本的加持下,果小美與其他競爭對手展開了點位爭奪戰。據果小美官方4月底公布數據,其貨架終端數量近10萬,服務企業超8萬家,業務進入北京、上海、武漢、成都、杭州等59座城市。

果小美一位運營人員表示,隨著鋪設點位的增多,提成會呈階梯增長,擴張最迅猛的時候,平均月收入超2萬。曾一段時間,果小美的點位數量月增長持續超過300%。去年年底,果小美總裁殷志華稱,2018年將鋪設100萬貨架。

當潮水湧來,會不自覺被裹挾,甚至順著潮水加速。與果小美同樣激進的還有其他玩家,也讓無人貨架似乎陷入了「虛假」的繁榮,並迎來了市場的嚴峻拷問。

寒冬降臨,緊急「剎車」

「傳言稱果小美正在大裁員,要解散,確有其事?」

「不存在倒閉,只是戰略性的收縮,有裁員計劃,質量不高的網點也需要取消掉。」

「下一步怎麼走?」

「正在做業務轉型,但從賽道上來說,我們仍然看好。」

這是今年4月末果小美陷入倒閉傳聞後,邦哥與其C輪投資方德商資本的連線。相關人士表示,之前是布點,需要大量資金,現在從擴張速度來講,不會那麼快了。

曾經同樣被看好的七隻考拉,今年5月被爆90%的網點都已撤櫃,更多無人貨架公司也相繼被爆資金斷裂,數據造假,甚至人去樓空。原本表示4月會完成新一輪融資的果小美,也一度陷入沉默。

行業冷下來的原因?還是因為模式違背了商業本質。

從效率上來看,無人貨架形態,非線上化,導致其後期運營成本非常高。一方面體現在選品,缺乏數據做支撐;另一方面體現在貨損率,無法準確得到交易信息,也就無法及時作出預警與補貨。

從成本上來看,行業進入門檻低,難以防守。猩便利聯合創始人司江華曾表示,當線下點位鋪設到30萬個左右的體量,賽道將關閉。但實際上無人貨架甚至智能貨櫃,是屬於「依附型」的業態,難以切入辦公室場景的價值鏈中,導致其黏性並不強。

當眾多賽道玩家爭相進入,點位費也水漲船高,更有甚者付出上千元來「擠」出對手。與此同時,因缺乏監管而產生惡性競爭,市場人員相互給「拆台」的事情屢有發生,鋪設看數量不看質量,多因素使得點位鋪設和後期維護成本都比測算的高出很多。

此外,點位鋪設只是第一步,無人貨架還面臨普遍的供應鏈缺陷,採購、倉儲、物流、配送,整個鏈條複雜。無人貨架由於點位分散,以及單次上架貨品數量有限,導致配送成本高。據記者走訪多處無人貨架,辦公室人員表示後期補貨時效明顯不足,甚至電話都打不通。

僅依靠物理距離的優勢,成本居高不下,零售的又是低毛利的商品,無人貨架就只是燒錢的生意。

「轉型」生死戰

果小美對轉型細節緘口不言,只是說模式基本跑通。通過多方渠道了解,果小美是從線下轉到線上,基於現有流量走熟人拼團電商模式,想做辦公室零售版的拼多多。

拼多多改變的是決策方式,將傳統的「人找物」,變為了「物找人」。果小美能否在辦公室場景下打造出爆款,考驗其團隊的運營能力。「合箱拼團、團長代收」的新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供應鏈的配送成本。

在運營上,果小美計劃從「自營的重模式」轉變為「與第三方聯合運營以及區域合伙人制的輕模式」,未來終端不排除貨架、智能貨櫃、迷你店等多種終端形態,發力雲端電商;

在業務範圍上,從精選的預包裝零食升級到生鮮水果商品品類,從辦公室場景擴大到社區、學校等特定區域以及開放式環境。

猩便利也在轉型,轉為生產和推廣智能貨櫃「猩+」。螞蟻金服作為重要投資方,為其提供生物識別技術、信用消費體系等技術支持。智能貨櫃,成了主流的轉型方式,主要因為它能夠通過技術來採集數據,並進行線上分析,反過來進一步優化線下,且降低貨損率。

一些無人貨架公司開始上架自有商品,簡化供應鏈進行產地直采或合作加工,希望形成差異化的同時通過非標品來獲得較高的利潤,或搭配擺放熟食機。

在轉型的岔路口,無人貨架的玩家向不同的方向走去。其間質疑聲不斷,比如智能貨櫃成本高昂,難以快速批量化複製;辦公室零售賽道,是否又會像共享單車棋局一樣,難分勝負,最終成為嵌入巨頭生態中的風景。

零售之戰,歸根結底是成本和效率之戰,誰能在人、貨、場上最大程度實現「降本增效」,誰將率先走出「無人貨架」的生死線。而這一輪洗牌,拼的絕不只是擴張速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3個月,凈賺160萬;普通寶媽,也逆襲港大博士、CTO、500強高管,她做了什麼?
你爸正在輸入……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