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結束後,蔣介石真的拋棄過杜月笙嗎?

抗戰結束後,蔣介石真的拋棄過杜月笙嗎?

文 | 楊津濤

對於抗戰結束後,杜月笙和國民政府的關係,流行的說法是,蔣介石及國民政府拋棄了有功的杜月笙,先是阻止其出任上海市參議會的參議長,迫使他「以本會任務重大,議長一席責任繁重,本人身體衰弱,不堪負荷」為由請辭;之後又對杜公開批判,導致他拒絕赴台,寓居香港直至去世。

這種說法和真實情況頗有差距。

首先,杜月笙其人並無政治野心。

戰爭後期,杜的門客章士釗慫極力恿他以恆社為基礎,組織新黨,聲稱「我章某人素來擁護杜先生,際茲勝利不遠,國民黨開放政權之際,正乃我輩組織政黨,參與國是之機會,在座諸君均系追隨杜先生有年者,如奉杜先生為領袖,相信此一政黨之成立,必可造福於邦家」云云。對此建議,杜完全不為所動。杜月笙遺囑中,說自己「余質樸無文,生平未嘗參加實際政治」,也確屬實情。

圖:張嘯林、杜月笙、黃金榮

其次,杜月笙患有較嚴重的哮喘病,當真無力承擔議長工作。

如青幫老人顧嘉棠回憶,杜在抗戰時期時常往來於港、渝之間,「以操心危而憊患深,加以跋涉奔波,備嘗艱辛,致患氣喘之症」;與杜多有交往的學者王覺源說,「其早患有哮喘痼疾,先不慣於香港的潮濕,此時也不慣於重慶的濃霧」;杜月笙之子杜維藩更說,其父請辭議長後,只是日常排解工商糾紛,還是「以致氣喘宿疾日益加重,不勝繁劇,但遇會議之重要者猶勉力出席」,至於「普通例會,命余代表」,由杜維藩代為出席。

第三,杜月笙留在香港,仍自動請纓願意為蔣介石效力。

蔣經國上海「打虎」,抓了杜月笙之子杜維屏後,1949年7月,重慶《中央日報》又發表社論,點名批判,「我們只要看上海參議會議長一席,竟聞人杜月笙辭而不就的位置,以及去年上海的限價政策之突然受到聞人的逆襲而崩潰,可以想見那些『聞人』之已取得上海實際統治權,與夫我們少數同志養虎遺患的不智」云云。可以想見,這篇社論一定對杜月笙產生很大衝擊。不過,並無證據表明,這是導致杜拒絕赴台的直接原因。杜月笙在抗戰期間曾居香港4年,地方比較熟悉,病情嚴重也非託辭。其老友洪蘭友說,杜避居香港,「宿疾時發,復以羈滯療養,不獲來台,引為深遺憾,病日加劇」;杜維藩說,其父病情一度嚴重至「氧氣管片刻不能隔離」,1950年6月「病態益重,合家惶急,幸醫治得宜,漸見起色」。杜月笙還命人帶信給蔣,說自己效忠領袖的態度和1927年時一樣,且將「繼續努力,以求貫徹」。信中說,「他自己仍在上海留有若干關係,尤且隨時可以派人潛往工作」,杜月笙十分熱烈懇切的自動請纓,他說,不論最高當局有任何任務交辦,他定竭儘力量,設法達成。

圖:杜月笙和孟小冬

第四,台灣方面也未對杜月笙懷怨。

這從其死後哀榮可以看出。杜月笙的靈柩安厝台灣時,由於右任主祭,王寵惠、張群、何應欽、顧祝同等一眾黨政要員皆出席致哀。杜月笙的家眷移居台灣,也受到很高禮遇,如杜的四姨太姚谷香在宋美齡引領下,成為基督徒,「她到官邸來的時候,跟夫人聊聊天,或是吃吃飯。遇到喜慶節日,也能清唱幾段拿手的評劇助興。」可見台灣對杜家照顧頗好。

綜合來看,1945年後,杜月笙和國民政府的關係和從前比,雖然有所疏離,但更多是時局變化所引致,而非如坊間傳聞並那般緣自杜、蔣之間的私人怨懟。

圖:台灣的杜月笙墓,蔣介石親題「義節聿昭」四個字

注釋

胡敘五:《杜月笙傳》,蔡登山編《上海大亨杜月笙》,秀威出版2013年,第121頁;杜維藩:《過庭錄》,蔡登山編《上海大亨杜月笙》,第306頁;洪蘭友:《追憶月笙先生之逝》,《杜月笙先生(鏞)紀念集》,第10頁;章君糓:《杜月笙傳 第五冊》,傳記文學出版社1986年,第198頁;《蔣中正總統侍從人員訪問紀錄 上篇》,黃克武,黃自進,游鑒明訪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年,第476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外婆」和「姥姥」,究竟哪個才是普通話?
汪精衛叛國,蔣介石如何應對?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