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古代定情信物,美麗浪漫與詩意祝福並存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古代定情信物,美麗浪漫與詩意祝福並存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君知否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

此物最相思。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含蓄的民族,而在情愛方面,更為羞澀。過去的佳人才子們,迫於封建思想總不能露骨的表達愛意,只能將拳拳之情寄予物件上。就像如今的鑽戒代表著婚姻,過去的許多首飾也被賦予了「定情」的內涵。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那些浪漫富有詩意的定情信物吧。

同心鎖

相傳月老有一件寶物同心鎖,相愛的男女只要被同心鎖鎖住就會永不分離!如果戀人的愛情能夠感動月老,他就會賜給戀人同心鎖,讓戀人從此生生世世永結同心。

玉佩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繫於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所以《詩經》里有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描述女兒出嫁時,母親戀戀不捨地與其束結羅纓,這就是"結縭",它後來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清聞人倓《古詩箋》中把"美玉綴羅纓"解釋為"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古代女子為心儀之人的佩玉結綴羅纓,心意昭昭。

戒指

資料表明,中國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就已有人佩戴戒指。到秦漢時期,婦女佩戴戒指已很普遍。東漢時期,民間已將戒指作為定情之物,青年男女往往以贈送指環表達愛慕之情。到了唐代,戒指作為定情信物就更加盛行,並一直延續至今。

發簪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代時候的女子,是不會輕易給他人觸碰頭髮的,而簪子亦是屬於非常私密的東西。在古時候,常常用男子替女子別上發簪來暗喻他們恩愛。據《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寵愛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頭,搔頭之名由此而來。因此,簪子也屬於定情信物的一種。

梳子

古人用頭髮寄託相思之情,而梳理頭髮用的梳子也成了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在我國古時候,送梳子有私訂終身,欲與你白頭偕老的意思,另外,古代的女子出嫁前有家人為其梳頭的習俗,所謂"一梳梳到底,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子孫滿堂",既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願,也有愛意的傳遞。

纏臂金

如果說在古代,男子還有接觸外界世界的自由,那麼,對那些大多數禁錮在家的女性來說,信物幾乎代表了她們的身心伴著所愛的人神遊外界,讓所愛之人隨身攜帶的信物就起到了使情人睹物思人的作用。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綰臂雙金環"指纏臂金,是用金銀帶條盤繞成螺旋圈狀,所盤圈數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纏臂金的奧妙在於戴上之後無論從什麼角度看,所見都為數道圓環,而相互不關聯,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般美麗。

耳環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古語有云: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山海經里也有寫:「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齒,穿耳以鎼」。由此得知,耳環從古至今,不止是作為裝飾的存在,其還具有情人之間互表心意的作用。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講的便是一位已經名花有主的女同學委婉拒絕冒失追求者的故事。這裡的「明珠」指的就是耳環。

香囊

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有一說,女子佩香囊意謂有所歸屬,這也是中國不少民族用贈香囊(荷包)來表示愛慕之情的緣故。香囊在我們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它傳情達意的密碼是多種多樣的,含蓄且優美。

手鐲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跳脫"就是其中一種。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金和玉的跳脫。蒲松齡《聊齋志異.白於玉》中寫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一個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釧送給吳生留念。

手鐲作為信物的功能越來越淡了,但它仍然是女孩子們手腕上最美的風景線,古典與現代在不經意間暗暗地聯繫在一起,戴著手鐲的姑娘,可能已經不知道古代女性腕上的玉鐲常常背負著盟誓的重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珠寶專家 的精彩文章:

美國的網路商城賣翡翠:滿綠手鐲17美元,狗屎地手鐲17500美元
史上最全的蜜蠟鑒別技巧都在這,看完再也不用擔心被騙!

TAG:珠寶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