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小時候看的動畫片,放在今天可能都會禁播吧

我們小時候看的動畫片,放在今天可能都會禁播吧

動漫和電視劇有個共同規律

那就是喜歡炒冷飯

就像是金庸古龍的小說

被拍了幾十遍還沒夠

動漫也有很多故事

也會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

做成各種「重製」「高清重製」「全新重製」

GIF

一直以來文字君都很看不上這種行為

不過有一個動漫最近出了再版

卻讓我硬是在花唄都還不上的情況下

心甘情願買買買

那就是前段時間出來的

《灌籃高手》再編版

/封面/

動漫這東西,很奇妙

常常有各路的人爭執

關於動漫是不是

「幼稚的小孩子東西」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爭執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因為動漫只是個載體

決定幼稚與否的是承載的內容

如果有人說《灌籃高手》幼稚

那我大概一鞋底子糊上去

但如果有人說《熊出沒》幼稚

我可能下一秒就拿著戒指向你求婚了

而每每說到國產動畫弱智

十幾年前的那些老動畫

就會被拿出來作為反例

時隔許久大家再咂摸

《魔方大廈》《大鬧天宮》這些動畫

總覺得非常有滋味

但又說不明白滋味究竟在哪裡

於是只能絞盡腦汁,貼了一個粗暴的標籤:

「童年陰影」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童年陰影」的動畫

及其背後的思考

前排瓜子小板凳準備好了啊

GIF

記得去年年初的時候,鄭淵潔還曾上過新聞

說他正在做一些努力,讓《魔方大廈》復播

這個原本26集的動畫當年沒能夠全部播出

只播了10集就被強行咔掉

剩下的16集再無緣被見

GIF

現在鄭淵潔希望可以

讓那16集有機會重新播出

這個消息讓文字君驚訝了很久

小時候覺得這部動畫好多好多集

沒想到竟然只看了10集而已

雖然很希望鄭淵潔老師能夠成功

但講真……誒……

很多80後90後說

《魔方大廈》是自己的童年陰影

確實如此

畢竟在中國動畫里

很少見到如此灰暗的色調

以及恐怖電影般的燈光效果

GIF

那時的我們還小

看不懂裡面的故事內涵

但只看畫面

就是詭異+重口Cult片的結合體

像是從《電鋸驚魂》里拿來的鐘

冰冷燈光下的水晶棺材

棺材裡猙獰的男主

門上都是

眼球的密恐畫面

至今都不懂的

帶黑眼睛的葫蘆

而且裡面的人物

似乎並不是為了好看而畫

脫離了對美感的追求

每個人都是一個大大的眼白小小的眼仁

詭譎的吊梢眼處處都是

這種眼睛

特別適合表達負面情緒

而在劇情上

這個動畫更是充滿了對現實的映射

不可明說的政治隱喻

以及卡夫卡式的黑色幽默處處可見

比如有一集叫作《裝在罐頭裡的爸爸媽媽》

男主在通過全民選舉當上市長後

將所有的爸爸媽媽關進了罐頭集中營

每個罐頭還會貼上爸爸媽媽的罪狀

小孩們戴上了紅袖章

開始對大人發號施令

一開始大家都非常興奮

結果很快事態就開始失控

沒有自控力的熊孩子們得到權力後

開始隨心所欲任性妄為

喊著「打打打,打個稀巴爛」的口號

將所有地方都砸了個遍

有人說這是隱喻了

某衛兵們

噓——這可不能瞎說啊

還有一集叫作

「夏河銀行」

在這個國家裡

不允許有任何負面情緒存在

你只需快樂,其他任何情緒

都要存在銀行里

簡直像極了十幾年前的樣板戲

每個人都是積極向上

每個人都是為了國家充滿幹勁和笑容

甚至每個人都像是同一個流水線製造的產品

有著整齊劃一的性格和特徵

/微笑中透漏著一絲恐怖/

講真,哪怕現在來看

這部動畫的含義也是非常深刻隱晦的

對於還處於只會玩泥巴年紀的小孩子來說

不僅觀感上讓兒童失去了興趣

內容上也讓孩子們充滿了困惑

但這就說明《魔方大廈》是個失敗的動畫嗎?

還真不是,畢竟

誰說這部動畫只給兒童看的了呢?

GIF

說到童年陰影

還有一部動畫經常提到

就是《十二生肖》

/豆瓣短評/

為什麼呢?

因為這麼多年以來

兒童動畫一直在竭盡全力避開生死這個問題

就連迪士尼也很少讓反派的死亡畫面赤裸裸呈現

但是在這個動畫里,幾乎是一集死一個生肖

每集的標題就是死亡名單

全死完就是大結局

/《十二生肖劇照》/

文字君印象最深的是雞和蛇

雞是滿世界灑血拯救人類

直到最後一滴血流盡

蛇更慘,直接被扯斷

除了《十二生肖》

直面死亡的動畫

在那個年代真的不少

《黑貓警長》里的白貓警官

放現在妥妥男二,結果一言不合就掛掉

以及其中一集「公螳螂死亡」

結果發現是被母螳螂活活吃掉

雖然充滿了科學依據

但讓大家還是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可以說,那時的動畫

就是「和諧」的典型反面教材

它告訴我們死亡並不美好

告訴我們負面情緒也是合理的存在

告訴我們社會有著很多無奈又可氣的規則

告訴我們成人的世界藏著許多的陰暗面

它們用極其隱晦,但又極其直接的方式

將這些呈現在了觀眾面前

所以

關於為什麼這些動畫成了「童年陰影」

其實你的心裡早就隱約有了答案

那是因為它們講述的

是大人們不敢說的事情啊

GIF

不論是《魔方大廈》

還是《十二生肖》這樣的動畫

從不是只給兒童的,就像文章開頭說的那樣

動畫只是載體,重要的是搭載的內容

那個年代的動畫

給孩子們一個窺探社會的洞口

長大的人們一個反思的機會

GIF

對於動漫來說

「合家觀賞」確實是一個需求

卻不是存在的唯一意義

鄭淵潔做《魔方大廈》時認為

做動漫首先要搞清楚

每一集故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而不是像現在的真·兒童動畫一樣

存在就只是為了填補那20分鐘的播出時長

我們總是懷念80、90年代的作品

不論是動漫、音樂、電影,還是國產劇

都是起於情懷又高於情懷

因為有點判斷力的人都可以發現

國內過去的文化產業

在創造性和故事性上

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再加上那個年代的創作者

確實經歷過中國發展的一些特殊時代

看到過矛盾,挺過了折磨,懂得了衝突

而現在的創作者,相對來講環境太過安逸

所以想要在文化藝術上達到一定高度

一個字:難

當然,現在的國產動畫雖然舉步維艱

但也總有認真努力的作品出現

曾經在微博上

人氣很高的《大護法》就是之一

用豆瓣網友的話說:

重要的是,這部動畫在內容上有一定的深度

其他不說,文字君在寫的時候發現

自己竟然擔心說多了會讓你們覺得「劇透」

僅憑這點就可以說明

它確實有劇情值得你們去看的

GIF

此外,還有一個動畫

也深得人心:《大世界》

不僅得了金馬獎提名

還有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畫風充滿了今敏特有的半寫實半扭曲風

有幾個場景差點讓文字君穿越到《未麻的部屋》

這部片子里

導演用視覺和音樂塑造了一個工業世界

到處是刺眼的廣告牌和霓虹燈

這裡既生機勃勃又荒誕破敗

人們信仰缺失,金錢至上

現實很粗糲,情感很尖銳

雖然在效果上有點PPT感

有些表達也顯得很生硬和經不起推敲

但對於十幾年來的國產動畫來說

這可以說是首次走出了舒適區

嘗試這種極其難以把握動畫類型

算是值得給出豆瓣上相比同類較高的7分

此處應有掌聲

最近在微博上經常看到有人說

我們要對外「輸出傳統文化」

但輸出了這麼多年

其實只不過是「在自嗨」

從故紙堆里翻出一堆艱深晦澀的東西就叫傳統

然後包裝都不帶包裝就直接推給外國人

本國年輕人都不熟悉的古詩詞

你怎麼能指望征服老外

GIF

本國年輕人都不感興趣的歷史和典故

你怎麼指望不懂中文的人get到其中的精髓

畢竟當日本靠著二次元

把自己的和服傳播到全世界的時候

我們的人還在圈裡天天撕逼誰的漢服不正宗

而且大人們似乎都有兩副面孔

你說別國的動畫在文化輸出上十分成功

他告訴你我們也有土味十足接地氣的《熊出沒》

和中西結合的《汽車總動員》

你說我們想要讓動畫能夠成為文化輸出的一環

就要在深度和表達上如何如何

他們說:

這都是小孩子看的玩意兒,瞎搞這些幹啥

所以啊

與其天天想著對外輸出傳統文化

還不如先好好想想怎麼對內撿起自己的文化

文化不是任何固定的物體

但一切事物皆是文化的鏡子

什麼時候我們做出的一部動畫

可以讓兒童好奇,讓青年思考,讓成人感慨

那時候再想對外輸出的事才比較靠譜吧

GIF

文趣星駕到是微信公眾號「字媒體」出品的漢語趣讀類欄目

- 第60期《童年陰影》-

策劃丨李楚翹

撰文丨熱心市民許二狗

編輯&製圖丨Eudemonia

有哪些「童年陰影」

讓你現在都無法忘記?

插播廣告一則

文字君的爸爸@搜狗輸入法

招募PC皮膚用戶啦

歡迎成為我們的皮膚體驗官

加群暢聊建議和想法~

還有花式福利等你拿哦

/文字君換了新尾巴,喪寶有話跟你說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字媒體 的精彩文章:

錢鍾書還是錢鍾書?大師們起名真的很嚴格

TAG:字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