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或許也是中國電影的一劑良藥……

或許也是中國電影的一劑良藥……

豆瓣目前評分8.9,點映期間票房便過億,按照這個架勢,《我不是葯神》註定要成為年度話題電影。

是的,我們等一部這樣電影的太不容易,或許它也是送給久患「不差錢卻難保質」毛病的中國電影的一劑良藥,不妨來看看方子是怎麼配的:

1. 現實題材,直指人心:

比起玄幻仙俠張口閉口的「黎民百姓」,《我不是葯神》的故事才是真正的天下蒼生。不是腳不沾地的架空IP,不是活在虛無縹緲中的傳奇,這是中國觀眾真正要看的,也理應看到的電影。

飄忽不定的審查尺度,成了懸在所有創作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就意味著自縛手腳,裹足不前嗎?其實不然,從今年的多部電影中,觀眾彷彿嗅到了些許改變:年初,推遲5年上映的《無問東西》,其中表現批鬥的段落讓不曾經歷的觀眾,感知到了那段殘酷的歲月;同一天上映的動畫電影《大世界》,滿是對現實荒誕辛辣的諷刺和黑色幽默;再來4月的《暴裂無聲》,如網友所言「像手術刀一樣,劃開上層失態,中層失德,底層失語,人間失格」。我們已經感受到制度和創作之間回暖的信號,是的,「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不是葯神》選擇的醫藥問題,可謂十分敏感,也關乎你我。正如電影中,患病的大娘說「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不過,《我不是葯神》的「求生欲」也是相當的強,沒有觸碰現實中懸而未決的案例,避免陷入無解。選擇實際已經「法外容情」並正在逐步推動改革的故事來展開,同時在片頭和片尾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用字幕表達著電影創作與現實發展的聯繫和區別。在創作的訴求和制度的章法間,這種「曲線救國」的微妙平衡,可能會是中國電影人在現今語境下,現實題材表達可以借鑒的方式與啟發。

2.紮實的劇本,鮮活的人物:

從本質上看,《我不是葯神》依舊是不折不扣的商業片。而講好一個故事,永遠是商業片的命門。從電影最終呈現的效果來看,所有人物的動機,命運的牽絆,情緒的轉變,矛盾衝突抉擇理解,起承轉合應該說是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才是真正不糊弄觀眾,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打磨劇本,塑造人物,講述故事。

《我不是葯神》可以概括為主副雙線敘事,再合二為一。主線是由徐崢扮演的程勇,領銜的「復健者聯盟」,又稱「尋葯F4」。電影前半段是明顯的「小隊集結」:生意慘淡,交不起房租,還跟老婆離了婚的神油店老闆程勇,又面臨父親患重病,急需大筆手術費用,只有懂事貼心的兒子是唯一的安慰。某日,不速之客呂受益突然到訪,讓他意外得知代購印度仿製葯「格列寧」這門生意。經過內心掙扎,他決定鋌而走險,並在呂受益的牽線下,結識能說英語的劉牧師,保證銷售渠道的病友群大群主思慧,與同樣患病的社會青年黃毛不打不相識,五人合力拿下獨家代理權,程勇也被冠以「葯神」稱謂。

這種小隊刻畫,通過不同的分工,最能多快好省地互相體現人物性格,表達角色情感。同時,這五個人,以及他們背後的家庭,也代表著社會草根人群的眾生相:

程勇,典型loser,沒錢沒事業也沒了老婆,渾身上下的小市民氣質。父親病重,雪上加霜,這才上了仿製葯代購的船,陰差陽錯當起了「葯神」;

呂受益,典型上海男人的感覺,看起來唯唯諾諾,總在團隊里打哈哈,但沒有他,這個「復健者聯盟」根本無法組建。另外,呂受益的家庭設置代入感最強,本是甜蜜的二人世界邁向幸福的三口之家,結果一場病,晴天霹靂。但他仍然想努力的活下來,想守著妻子,看著兒子長大。如果葯沒有停,他沒有死,呂受益有可能是活地最幸福的一個,但沒有如果;

思慧,單身媽媽,女兒患病,不得不在夜場從事鋼管舞女郎的工作,忍辱負重。為母而剛,她身上帶著大姐大的領導氣質,仗義果敢,也更讓人心疼和理解她受的委屈和不公;

劉牧師,電影里唯一沒有體現或說明家庭成員關係的小隊成員。其實牧師是可以結婚了,當然你也可以說他為了事業或者其他原因不結婚,教徒就是他的家人和朋友。但這個人物多多少少體現了主動或被動選擇自己生活的一群人的狀態;

黃毛,頂著一頭洗剪吹殺馬特,剛出場顯得沉默暴戾。其實也是苦命的娃,少小離家出走到城市流浪打工。看似「問題少年」一言不發,但重情重義,在團隊中是「忠犬」和「苦力」定位。人設接地氣,有標籤化的屬性,本身就是對《我不是葯神》現實題材選擇的支持和烘托。

電影的副線,是周一圍扮演的警察曹斌追查仿製葯,從另一個側面給觀眾解釋和驗證了仿製葯與假藥的區別,也為之後他的掙扎抉擇埋了伏筆。電影的前半段,主線與副線基本是分開進行的,若即若離,唯一的聯繫是程勇其實是曹斌的前姐夫。而真正將主副線串聯在一起的「針」,就是中段登場的,王硯輝扮演的假藥販子張長林。

正是他的出現,讓「復健者聯盟」分崩離析。又是他的被查被抓,令藥品短缺,讓程勇目睹昔日「隊友」呂受益離世,並決心再次代理仿製葯,開始救贖之旅。重新出現的仿製葯讓曹斌尋著蛛絲馬跡找來,追擊途中引發黃毛意外車禍身亡。深受刺激的曹斌頂著被處分的壓力,選擇退出調查組,卻還是阻擋不了程勇和其他病友被捕的結局。案件審判,塵埃落定,三年後,來接程勇出獄的,只有昔日看不慣他的小舅子。如今,他們都已經改變對彼此的看法,三年前沒能喝上的酒,終於可以兌現了。

可以說,主線、副線、串線,人物、事件、矛盾,環環相扣,緊緊相連,觀眾被牢牢牽引著,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我不是葯神》里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有的是真正人的掙扎,抉擇,矛盾,衝突,理解。生而為人,誰都不是神,生活無「容易」二字。而故事要講明白,電影要拍清楚,也無「容易」二字,這種邏輯敘述上的相對嚴謹和認真,劇本的難得紮實和細緻,也值得很多需要「回爐再造」的所謂「電影」,好好學習。

3.恰當的節奏,精準的把握:

面對深刻的主題,如何在創作者的訴求和觀眾的接納間找到平衡,兼顧市場和藝術,《我不是葯神》給出的方式是:以「復健者聯盟」散夥為分割線,前半段基本就是黑色幽默的荒誕喜劇,後半部分則畫風急轉,寫實沉重,有明顯的韓影痕迹。看著是很好區分,但真的要把這不同的畫風平順融合,就必須是在用搞笑吸引觀眾的同時,危機伏線也得鋪地不緊不慢,節奏的把控至關重要。

作為監製,寧浩和徐崢也將濃重的個人風格帶進了電影里。治癒小隊組建部分,「寧式喜劇」橋段的氣息不要太熟悉。小人物,魚龍混雜,沒事來點帶顏色的笑話和段子;徐崢扮演的程勇初登印度,分分鐘有「印囧」的既視感;還有那場程勇呂受益開車追黃毛的段落,「瘋狂的小麵包」VS「瘋狂的自行車」;這種黑色幽默在「感恩的心」音樂映襯下,小隊成員手撕假藥販子的段落中達到頂峰,也是「由盛轉衰」的開始。之後散夥飯,必須吃火鍋。只有火鍋這種能把食材從「丁是丁卯是卯」,煮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烹飪手段,最能反襯此刻決裂的矛盾爆發。

此後走入寫實部分,電影的配色也從橙黃棕的暖色調,轉為黑藍灰的冷色調,而且幾場重頭戲全部是在夜間。呂受益病情惡化到離世,節奏表現非常堅決,沒有拖泥帶水,悲愴中又帶著克制,讓觀眾的情感慢慢積蓄;程勇再次徘徊印度街頭,與藥劑揚起煙塵中的佛像擦身而過,充滿獻祭般儀式感的藍灰畫面令人倒吸涼氣(至於我後來回憶那個畫面的時候,會想起《大衛?戈爾的一生》這部電影),「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故事副線中,曹斌查案,扣住了黃毛和病友,奶奶哭訴「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真乃四兩撥千斤,所有的情緒的都聚集到了行將迸發的檔口。於是,導演就用追捕、飆車、車禍,醫院中的衝突打鬥,「他才20歲,他想活著,他有什麼錯」,徹底給出了暴擊。隨後,程勇被捕,他目送拿到葯的病友離去,滿眼釋然。可下一秒,病友也被堵截,他扭曲的表情和喊不出的話,成為了深深地絕望。

尾聲部分,情感營造轉入溫情。雖然囿於大家都懂的原因,這裡的轉折較之前面,顯得十分生硬,但導演還是審時度勢地通過法庭上程勇的自白,街上病友拉下口罩的致敬,成功營造淚點並給出希望。最後,用「葯已經入社保了,沒人再吃仿製葯」這種大而化之的方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給電影畫上了句號。應該說,《我不是葯神》是拉地起,穩地了,收地住。面對這麼一個現實題材,什麼時候是笑點,什麼時候是淚點,什麼時候是爆點,精確制導,收放自如,實屬不易。

4.優秀團隊的保駕護航:

看了編劇列表,看了監製名單,看了導演,看了演員卡司,看了剪輯師等等等等,應該說每個人都在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精心創作著,也都將個人的風格和思考帶入了這部作品,這才是強強聯合,也是電影創作的良性循環。

《我不是葯神》的非常典型的「老帶新」。文牧野,是寧浩,徐崢扶植項目中發掘的新人導演。正如有影評把他們比作一碗豆漿,配上兩根老油條,妙哉。豆漿的豆腥,便是生猛,文牧野的確拍地有些石磨原味豆漿的生猛;寧浩徐崢玩得賊溜的商業類型元素,是嚼起來嘎嘣脆的油條。清爽的豆漿化解了油條的油膩,油條又增添了豆漿的口感層次。文牧野是幸運的,徐崢和寧浩也是幸運的,彼此各司其職,彼此成就,很雜糅,也很融合。這種腳踏實地與挑戰變革,商業與題材的「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或許正是「老帶新」組合與大製作,大場面,大IP,大數據,分庭抗衡的自謀出路與另闢蹊徑。

《我不是葯神》,徐崢本年度的第三部作品,他也再次證明自己不僅僅可以演喜劇;王傳君,從《羅曼蒂克消亡史》就開始令人眼前一亮,這次他演活了外表唯唯諾諾,內心充滿生存渴求的呂受益,這種內斂式的處理方式,讓包裹在市井小民外表下的頑強,顯得那麼動人和難得;譚卓,已經入選我個人「年度特別關注演員」榜單。理由也很簡單,今年她的三部電影《暴裂無聲》,《西小河的夏天》和《我不是葯神》已經在個人「年度國產十佳」入圍名單上鎖定了位置。看三部電影的時候,完全意識不到翠霞、楊惠芳、劉思慧是同一人,可塑性令人充滿期待。章宇對「黃毛」大開大合的演繹,是電影里的驚鴻一瞥,絕對是觀眾們的意外之喜。還有「姜還是老的辣」的王硯輝,張長林這個人物戲份雖不多,但全是重要的轉折,「黃金配角」的光芒讓銜接的部分穩紮穩打,被捕後審訊室內段落,簡直是《烈日灼心》附體,十分過癮。

當然,關於「《我不是葯神》到底是不是神作?」的爭論還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豆瓣的評分也可能浮動和變化,也可能最終還是被人們遺忘,直至煙消雲散。但願它留給中國電影人的啟示能更長,更久,更深遠,畢竟「良藥苦口利於病」。

歡迎轉載~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叔的電影放映室 的精彩文章:

這部電影差點讓斯皮爾伯格放棄做導演
狗屎英雄的好人病

TAG:龍叔的電影放映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