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項羽用過最絕的一招,以少勝多扭轉局勢,從此沒人敢再用

項羽用過最絕的一招,以少勝多扭轉局勢,從此沒人敢再用

項羽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秦亡漢興,雖然與他本意相悖,但不可否認,項羽添了不少助力。

秦始皇還活著時,在生命最後兩年來到吳地巡遊,項羽站在夾道歡迎的百姓中頗不是個滋味,碎碎念「要是我,能比他做的更好」,哪裡好?沒等他說完,便被叔父捂上了嘴,但出不了如何開疆拓土,禮賢下士,總之都是胸懷和抱負。以至於後人用「有勇無謀」形容項羽,筆者卻總覺這詞與他太不相稱。

秦始皇從吳地路過的第二年就病死了,秦二世的登基並沒有完成王朝穩中求進的過渡,反而從此開始,天下大事逐漸不受控制。

起先,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一聽,可高興壞了,倒不為的這句口號,而是起義反秦這事既有人做,就有市場。

項羽有一叔父,名叫項梁,楚國大將項燕之後,中規中矩的貴族做派,可未必在他內心沒有恨,想到眼前有機會為已亡的楚國做點什麼,不禁潸然淚下。淚畢,募集了8000子弟兵把當地郡守給斬了。

當然,抱有同樣想法的人不止他們,曾經六國貴族,凡有血氣的,皆蠢蠢欲動。

很快,陳勝被秦軍殺掉的消息傳來,起義軍紛紛轉而投靠項羽,楚軍的人數一下子壯大到數萬人。

但是這些人的投靠,未必是真心,或者說,他們也未必分的清自己的行為是真心歸順還是因為一時群龍無首而慌了神。所以為了穩住他們,項羽必須做點什麼。

在謀士范增的計划下,他們從鄉下找了個放牛郎,年僅12歲,認為楚懷王之孫。因楚懷王在六國之君中死的格外委屈,所以托他後人之名起兵也就顯得格外正義。

就這樣,以楚王為「盟主」,六國貴族為主力的義軍建立了。

歷史給人的教訓是,聯盟大多鬆散,只要朝著領頭人玩命打,其他人會自覺氣餒。

秦朝末年任用的大將名叫章邯,沒什麼用兵的才能,特點只有兩個:1.人多2.想活命。

時,秦國有正規軍20萬,庶守邊境鎮壓匈奴20萬,因為獲罪而充當了壯丁的40萬,最終都投入到鎮壓內亂的戰爭中。除去守邊戰士,剩餘60萬人均交給章邯指揮。

章邯先把項梁殺了,然後將趙王圍困在巨鹿。前面說,聯盟大多鬆散,在巨鹿之戰就可以得到清晰體現:

趙王送出了無數封求救信,有無數人收到了求救信。最先趕到現場的,是齊王和燕王,但他們並沒出手,而是擇了一山頭,時刻觀望局勢。

楚王也收到了求救,派出宋義前去救援,可是宋義趕到現場,亦沒有快速參戰,而是隔著河找了處空地,安營紮寨,一住就是40天。

因為秦軍太強了,名氣大,驍勇善戰,正規軍,最關鍵的是人多,20萬不止。

最後一個到達的,是項羽。看到面前這些逡巡不進的人,也是憤怒,但是憤怒過後,項羽心中明白:起義軍處在一個困境之中,因為前面巨大的失敗,各自為政的諸侯王不可能捨己救人。唯一破局的方式,就是一場勝利。

在這場戰役中,項羽做了最絕的一招,臨陣將畏戰的宋義殺掉,而後收拾出三天的乾糧,將做飯的鍋全部砸爛,帶著手下渡過漳河。過河之後,又命人將船全部沉入河底,即所謂的破釜沉舟。

殺宋義,是向起義軍明確,不需要任何一個畏懼戰爭的將士;僅帶三天的乾糧,是告訴手下,此去速戰速決,只有三天時間;砸鍋沉船,是表示,要麼勝利,要麼死。

這次戰役帶給項羽的,是空前的收穫。首先,秦軍被殺的節節敗退,不久以後,受到中央巨大壓力的章邯選擇歸順項羽,帶著20萬大軍進入楚軍營帳;隨後,項羽將這20萬大軍全部坑殺,秦國最關鍵的戰鬥力消失殆盡;除此以外,項羽還以過人的膽識與勇氣贏得足夠名聲,起義軍將其推向神壇。

但終歸,項羽不是神。

破釜沉舟的所有霸氣,都在烏江自刎中磨滅。以至後人,一提起巨鹿一戰或持質疑的態度,將那看成項羽有勇無謀的證據:你看,他贏了終歸是巧合,理智的人誰敢背水一戰呢?

至於項羽破局的考慮,似乎已經沒人記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中飆車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最神秘組織,錦衣衛、東西廠根本不敢招惹,官員見了下跪行禮
解放戰爭,我軍俘獲國軍一師長,中央得知後,急回電放人

TAG:風中飆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