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仙過海的另類版本,渡海逃獄的沙門島囚犯

八仙過海的另類版本,渡海逃獄的沙門島囚犯

位於山東半島最北端的蓬萊,是一座盛名遠揚、風景優美的海濱城市,自古就有人間仙境之美譽。蓬萊的丹崖山臨海矗立,站在丹崖山上極目而望,透過浩渺煙波,可以看見散落在蒼茫大海上的廟島列島。廟島列島蒼翠如黛,環境優美,被譽為「海上仙境」。

在古時候廟島被稱為沙門島。那時候的沙門島荒無人煙,礫石、沙礫堆積,雜草叢生,荊棘滿布。加之風凶波惡,渡海交通不便,屬於遠離人間的荒涼蠻夷之地。

北宋太祖趙匡胤立國後,從建隆元年,也就是公元960年,沙門島成了朝廷囚禁重犯的地方。第一年,朝廷往沙門島押送了三百名犯人,也是從那年開始,朝廷規定每年往沙門島撥發三百個人的口糧。後來,遣往沙門島上的囚犯越來越多,朝廷仍舊撥給三百人的口糧。

撥發的口糧不夠吃,總不能一下子全都餓死。沙門島守兵將領李慶,不向朝廷要求增加糧食,反而想出了一個惡毒的辦法:每當犯人超過三百人的時候,就隨機將超額的人員選出來,捆住手腳扔進大海.用這樣的方法將島內的囚犯保持在三百人之內。就這樣,在短短兩年之內,李慶就處死了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巨浪吞沒。

這一天,李慶宣讀了五十 名即將被投入海中的囚犯名單。當天夜裡,李慶讓他們飽餐一頓、準備第二天投海。五十名囚犯聚在一起商議,與其手腳被捆綁投入海中,倒不知自己跳海。還有逃生的機會.

慶幸的是,當晚天氣晴朗,海面上風平浪靜,五十多名囚犯避開看守,拖著木塊、葫蘆等跳入海中,朝著蓬萊山方向游去,蓬萊山和沙門島相距三十里路之遙,好多犯人體力不支,葬身大海。其中的八名犯人,七男一女,體格強壯,身負武功。成功游到岸邊.

第二天,當地漁民在蓬萊山北部丹崖山下的獅子洞,發現了疲憊不堪的八個人。當得知他們是從沙門島游水而來的時候,即便是久經風浪,長年累月在海中拼打的漁民們,也驚嘆不已.將他們視若天神下凡,

漁民們愛惜他們是英維好漢,自此,八囚徒渡海逃生生的故事,被傳領開來。

八囚渡海的故事,在傳頌過程中逐漸被神話,人們尊他們為「八仙」。並且賦予了他們各自渡海的工具。也就演變成現在傳說中道教八仙各自持有的法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百科大課堂 的精彩文章:

司馬遷游山川,為的是搜集真實的歷史材料
灶王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

TAG:國學百科大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