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泳池裡的尿,堪比140瓶礦泉水!福州門診游泳病驟增!

一個泳池裡的尿,堪比140瓶礦泉水!福州門診游泳病驟增!

N海都記者 陳燕燕

「又到了要喝尿的季節!

一個泳池裡的尿堪比140瓶礦泉水!

三伏天到了,游泳是一大樂事,

但最近朋友圈流傳一個說法,

引起不少人恐慌。

原來,去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李杏芳教授的研究團隊檢測了87個泳池水樣,發現一個泳池平均含尿量約75升,相當於140瓶礦泉水!他們指出,尿液本無毒,但尿液、汗液、污物、化妝品等,與池水中的氯結合,產生的副產物是有害的,可能刺激呼吸系統與肌膚,使人眼睛變紅髮癢。

昨日,記者走訪了福州多個醫院,發現入夏後,因游泳而皮膚過敏、紅眼病、中耳炎等患者增多約兩成。醫生提醒,游泳應注意個人衛生、選擇水質安全的泳池,謹防「游泳病」。

耳朵進水 男子差點「聾了」

「耳朵疼得睡不著,聽不清,我以為我聾了。」最近,35歲的福州男子阿明(化名)游泳後突然失聰,嚇得趕到福州市第一醫院。他說,當天,他的耳朵進了很多水,以為「倒」乾淨就沒事了,沒想到當晚耳朵開始腫脹、疼痛。經檢查,他患上了中耳炎。

游泳前應適當清理耳道

「每天接診4、5個!」該院耳鼻喉科主治醫生蔡友錚說,游泳時耳朵進水,容易引發外耳道炎、中耳炎;嗆水後,污水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也會引發炎症。過幾天後才感覺耳痛,重則聽力下降,可伴隨發燒、流涕、打噴嚏等。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鼓膜穿孔,轉變成慢性中耳炎,聽力永久受損,甚至腦炎。

「兒童的咽鼓管短、平、直,更易患病!」她提醒,耳朵進水,若挖耳朵時不慎損傷外耳道,也會造成感染,引發外耳道炎症。

因此,游泳前應適當清理耳道,防止耳屎遇水膨脹,擠壓外耳道,易引發耳鳴、脹痛等病症;游泳時可使用耳塞,盡量不做跳水等劇烈動作,避免嗆水;若發現耳道進水,可歪頭將耳朵向下,向外牽拉耳廓,單腳蹦跳,讓水流出,或用棉簽輕輕吸干水分。

近3個月做過耳鼻手術的,不要游泳;游泳後如果耳朵漲、疼、聽力下降、耳鳴等,應及時就診。如孩子常喊耳朵痛或不舒服,應警惕中耳炎。

眼睛燒灼 男孩視力驟降

一放暑假,9歲的小亮(化名)就開始學游泳。下水後,他的眼睛有點紅腫,不停流淚。媽媽給他滴了眼藥水,他又繼續下水。5天後,他的雙眼燒灼、畏光,看東西模糊,到東南眼科醫院一看,竟是角膜炎。

他的黑眼珠留下了一個淺淺的斑印,視力從0.8下降到0.4,不得不戴眼鏡矯正,但視力已不能完全恢復。

游泳時應佩戴泳鏡,專人專用

「入夏後,紅眼病增加約兩成!」該院角膜病專科主任張智勇說,急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夏季高溫,各種病原微生物在泳池裡繁殖迅速,尤其是沒有充分消毒過的泳池,眼睛接觸池水,易引發紅眼病,毛巾、手等也會成為傳播媒介。

他提醒,紅眼病傳染性強,可能出現眼部分泌物增多、眼紅、眼癢、結膜水腫等,若不及時治療,很容易並發角膜炎。

一旦發現,最好停止游泳,避免加重病情,造成交叉感染。 游泳時應佩戴泳鏡,專人專用;不建議佩戴隱形眼鏡游泳;不要歡嘗試跳水等刺激性動作,可能造成視網膜脫落、視網膜震蕩。

游泳後立即用清水洗臉;不要濫用眼藥水;若發現眼結膜充血、水腫、分泌物增多、有異物感時,應及時就醫。

反覆濕疹 女孩全身抓痕

入夏後,8歲的小蘭(化名)反覆長紅疹,癢得睡不著,抓撓得全身是傷。媽媽帶她到福州市第一醫院,醫生髮現,小蘭得了濕疹。

「會不會和游泳有關?」媽媽很著急,她說,小蘭游泳不到一周,就開始長紅疹,塗抹了藥膏,稍微好一點,再次下水後,紅疹又冒了出來,很快連成一片

本身有皮膚病,下水易加重

「游泳可能加重皮膚病!」該院皮膚科主任李睿說,大多數皮膚病不會通過游泳傳染, 但本身有皮膚病,下水後,病情容易加重,感染其他疾病的風險也較大。若泳池水衛生不達標,很容易引發軟疣、膿皰瘡、膿痂等皮膚疾病。

此外,很多人喜歡到江河湖海中戲水,覺得更乾淨,其實,天然泳池未經消毒,可能存在較多細菌,加上工業污染,也會導致皮膚病。

一些泳池為了節省成本,不會每天換水,泳池細菌超標,很容易導致傷口潰爛、皮膚出現紅疹;腳氣、皮癬、疥瘡等也會通過接觸拖鞋、公用浴巾等物品傳播。她提醒,應選擇衛生達標的正規泳池;一次游泳不超過兩小時;若是露天泳池,應選擇陽光不強烈的傍晚,或事前塗抹防晒霜;游泳後,用清水清洗全身;若本身患有皮炎、濕疹、足癬等皮膚病、皮膚破損者,不宜下水游泳;儘可能不用公共拖鞋、躺椅、浴巾。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海峽都市報社全媒體中心 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醫說醫 的精彩文章:

15歲少年自殘,只因他迷上了……醫生說,這是病,得治!

TAG:有醫說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