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的「以德報怨」是真的嗎?被誤解了千百年,下半句才是經典!

孔子的「以德報怨」是真的嗎?被誤解了千百年,下半句才是經典!

孔子作為兩千年以來至今香火不斷的聖人,他的思想不僅影響了華夏子弟,還傳播到了國外,現在至今有很多人都以他說的話當做道德思想標準,就連小學生都能出口背誦他的論語經典,教導做人要善良、腳踏實地,甚至還提出人性本善的觀念,並且還讓人們在遭受欺負的時候,以德報怨,但是孔子真的是教導人們要白白受欺負忍耐嗎?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簡直是至理名言。

論語中有關於朋友關係相處的至理名言,也有關於學習的至理名言,還有關於生活上的,關於師生相處的,還有為人處世的大道理,教導人們要熱情的對待自己的朋友,也要在朋友之中,學習長處,在學習中,要學會思考,不用腦袋去想問題,腦袋就會生鏽。

在生活中,更是有很多激勵人心的話,不要因為困難和挫折就放棄、氣餒,由於與人為善的觀念,孔子還說要以德報怨,被別人欺負的話,要學會原諒還要去教化他,由於斷章取義,這句話,不知道影響了有多少人,被人欺負了,還要忍著,甚至用自己的愛和道德去教導他。

其實說完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很多人都直接給跳過了,但是能從這下半句中,看出孔子做人的智慧,他除了教導做人要與人為善之外,還教導人被欺負的時候,絕對不能做個老好人,因為他說完以德報怨這句話後,又說道: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別人對你好,你肯定就要對別人好,但是別人若是欺負你,打罵你,就要還回去,對付什麼樣的人,就要有什麼樣的態度,對人善良也是相互的。

被欺負了,還想著要當老好人,那種事情豈不是傻子才幹的事情,做人雖說要善良,但是也不能窩囊,做個有脾氣的好人,對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態度,這種以德報怨,是一種非常盲目的善良,只會讓欺負你的人得寸進尺。

只不過這句話流傳的時間太久,導致很多人都備受影響,認為孔子就是一個老好人,打不還口,罵不還手,其實人家也不喜歡這種盲目的博愛,不僅會委屈了自己,也會助長他人氣焰,要是孔子知道,千百年來,人們都以為自己說的是以德報怨的話,估計要苦笑不止了。

然而在如今的法制社會,只要自己的權益或者是人身受到了傷害,要懂得利用法律捍衛自己的權力和安全,不要想著要私下解決,期盼打擊你,欺負你的人會回頭是岸,因為孔子教導的不是以德報怨,而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司徒說史 的精彩文章:

《封神演義》十二金仙為何只有他不收徒弟?學會了一門法術太厲害
共工不死,大禹不出!顓頊為帝位陷害共工,卻成全了後來的大禹!

TAG:大司徒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