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功夫練習方法,最難的原來是它?
文章來源:外匯交易圈
技術是可以傳的,但功夫是無法傳的。如果沒有功夫做基礎,一切技術都是紙上談兵。要想讓技藝爐火純青,就必須練就過硬的功夫,將技術融入血液。
現在,把我個人的練習方法分享如下:
一、看圖
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知音。沒有感性認識的積累,理性認識只能是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樓閣。必須有大量的走勢圖輸入大腦,不斷看圖,不斷重複,不斷強化,反覆磨練,反覆積累,這是最最重要的。
看圖方法是:用東西將走勢圖遮起來,緩慢地一點點往後移,就和圖形正在走一樣,遮住後面的變化,分析操作方式,然後漸漸往後拉,看看實際走勢如何,與分析和操作有什麼差異。評註:可以使用行情軟體的歷史回顧功能,如通達信的訓練模式
看圖、看圖、反覆看圖、玩死里看圖,一天300幅以上的圖,每天十小時以上的看圖。三五年,甚至十年如一日的反反覆復看圖。練就操盤絕學,沒有比看圖更加重要的。
大量看圖、長時間看圖、反覆看圖。沒有任何技巧和方法能夠替代這種笨功夫。
二、背圖
選一些經典走勢圖,背下來。譬如上證指數、道瓊斯、恒生、日經、外匯的各個品種、黃金的日線圖,月線、周線、各分鐘線等。
這是感性積累的一個強化,是向理性認識升華的過度。僅僅是表面的看圖,似是而非,是永遠沒有進步的。必須下苦功夫背圖。就像學生應付考試一樣,要考高分,就必須下苦工去背,理解、寫作業之類都沒用,只有背,才是殺手鐧。
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而已。背圖、背圖、背得滾瓜爛熟。第一步不走不行,這步不走同樣不行。必經之路,沒有捷徑。
三、讀圖
這部分更加要精了,一幅圖要花大量時間,反覆琢磨,用心思考,將技術融匯貫通。
看看「端點轉變」的具體變化是怎樣的,能不能把握,怎樣把握最好。「偏正平移」的規律到底是怎樣的,現實中的運用到底怎麼操作。「層次服從」到底怎麼把握,用什麼方式把握,定下怎樣的規則最簡單、最便於操作。「區間三調」的細節是怎樣的,如何取巧。
分析和總結走勢變化規律,探索和嘗試操作方式,千錘百鍊,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簡單、可操作的操作系統。
不斷分析,不斷總結,不斷試驗,不斷驗證,反覆檢驗,反覆推敲,反覆琢磨,反覆檢驗,思考、反思、提出設想、進行檢測,直到找到最終檢測合格的系統為止。
四、悟圖
師傳十分從來無,能接七分已高徒;若欲學得十分藝,還有三分需自悟。
世上本無路,路都是人走出來的。最重要的是悟性,悟性來源於持續不斷的分析、思考和總結。
開天闢地,成佛作祖,都在於一個「悟」字。
難者不會,會者不難,任何一門學問或任何一個領域,不然看上去多麼神秘莫測,只要掌握了門道就會變得容易。
生活是公平的,只是你必須具備享受這份公平的能力。
人生在世,總要有立身之處。三百六十行,都有人作為安身立命的事業。金融投資自然也是安身立命的途徑,而且是一切途徑中的上佳途徑。只是很多人不能理解事業的含義,所以總是不能在金融市場遊刃有餘。
古人強調十年磨一劍,為了具備安邦定國或治國平天下的素質,這些英雄埋頭苦讀各家經典並深研兵法、奇門,練習十八般武藝,學成之後方能出山成就事業,匡扶天下。其實現在各行各業也暗含了這一道理,只是現代人浮躁,不能體會專業的真意。
醫生、律師、工程師、職業經理等職業都需要長期的專業學習和鍛煉,有了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積累才能稱職。金融投資也是同樣的道理,必須先把自己變成專業人士,然後才能勝任金融投資。
如果你的金融投資依然是虧錢,那你就該回頭好好反省。其實虧錢的真正原因就是:自己的專業素養不足。
如果不能掙錢,那就回過頭來好好學習,學成了再次出手,才能穩操勝券。金融投資掙錢不難,只是你必須具備相應的能力和素養。
市場就像一面鏡子,它反映出赤裸裸的你,尤其完全真實反映出你內在的一切。你所有的外包裝和面具都毫無用處。甚至法律都沒有證券市場來的公正。
交易為什麼這麼難:自控力才是最難練的功夫
一.無意識決定你的行為
我們常說『我無法控制住自己』。這個我就是有意識的頭腦,這個自己則是內在無意識的衝動。我們內在有意識和無意識兩個部分,我們既是控制者,同時又是被控制者。
人的意識只佔10%,無意識卻佔90%。無意識就像冰山隱藏在水下的那部分。
無意識是盲目的衝動。它是與生俱來的習氣,所以它有著強大的力量。我們內在的貪婪、暴力、憤怒、嫉妒等等這些都屬於無意識。這些習性是文明社會所譴責的,所以這些無意識被我們壓抑在內的暗處,但它們仍然在內部沸騰,隨時躍躍欲試要掙扎出來。
我們行動的力量往往出自我們的無意識,而不是出自有意識的決定。(想想你們現在正在堅持的事情,是否正是因為你的慾望或者本能習慣呢?)這和我們通常所認為的恰好相反。當我們內在意識和無意識發生衝突的時候,最後佔上風的往往是無意識。意識可以做出一個決定,但這個決定的背後卻沒有力量的支持。
伊索寓言有個有趣的故事就講得很清楚,希望你們能明白。
一隻烏龜來到河邊準備過河,這時一隻蠍子上來搭話說「我也要到對岸去,你能不能把我放到你的背上載我一起過去」。烏龜笑著說,「你以為我是傻瓜嗎?一旦你在我的背上的時候咬我怎麼辦?我可不想冒這個險」。
蠍子不屑地說,「我看你白活了這麼多年,你連基本的邏輯都不懂,如果過河的時候我咬了你死了,我不也跟著淹死了嗎?」
於是烏龜就同意背蠍子過河,剛過了河中央,蠍子還是咬了烏龜。
烏龜臨死前問蠍子,「你的邏輯哪裡去了?」
蠍子說,「我也後悔,我自己也活不成了。我是承諾過不咬你,但這不是邏輯的問題,我可以那樣說,但實際上我做不到,這是我的本性,理智上我知道不應該咬你,但我沒有辦法不這樣。」
意識和無意識經常處於衝突中,意識像是獄吏,無意識如同囚犯。這是人類大部分緊張和焦慮的根源。任何壓抑都創造出焦慮和內在的混亂。正是因為我們內在無意識的騷動才使得我們單獨一個人的時候很不自在,我們對別人的尋求,對各種活動的熱衷都只是逃離自己的方式。
二.意欲驅使著你的智力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在他的哲學裡對智力和意欲的關係有過非常詳盡而透徹的探討。他認為智力是意欲的工具,人有限的認識力為慾望效勞,為生存意志服務。當人的意欲完全平息冷卻,智力才能完美工作,才能清晰客觀。
每個人身上智力和意欲的比例不同。天才有多餘的智力,當智力脫離意欲的擺布就成為純粹的認識力,純粹的認識力能夠看到和領悟真理。科學,藝術,音樂,哲學的產生就是來自少數天才多餘的智力。
純粹而客觀的智力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只是一種奢望。被意欲驅使的智力只能看到局部、個體和現象,不可避免造成扭曲和片面。
水面平靜時相當於鏡子,這就是心如止水的意思。如果水在加熱沸騰的情況下就會失去鏡子的功能,無法清晰映照事物的真實面貌。這時的鏡子如同哈哈鏡。一切反映在裡面的事物都被扭曲。
意欲是熱情,是熱是火,智力相當於水。因為智力是意欲的工具,在意欲的騷動中,智力必然失去清晰和客觀。在少數情況下,認識力可以作為意欲的冷卻劑,用水熄滅慾望之火,這樣就產生了無欲無求的聖人,修行人。
但無欲無求的達成不是通過壓抑,而是了解和領悟,領悟到慾望帶來的痛苦和慾望最終的無用。不過人本身就是慾望的化身,眾多慾望的集合體。無欲做不到,只能爭取達到老子所說的「少私寡慾」。
三.人性的缺陷你知道多少
大多數投機者在證券市場上失敗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對自己人性上的盲點毫無察覺,他們多次掉進同一個陷阱中。(其實這也解釋了證券市場上最著名的一句話——歷史會重演)
主觀、扭曲的智力。大部分情況下,智力受意欲的操縱,尤其在你涉入你的情感和願望的情況下,相信這樣的智力就等於相信一個瞎子的眼睛。
就我們目前的內在而言,我們還沒有一個中心,我們的內在是由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部分拼湊而成,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在叫囂,我們的內在是一個烏合之眾。(就像天使和惡魔打架,相信這不止出現在電視上)
我們常常做出一個決定,但很快又後悔了,因為沒有一個中心能夠做出真正的決定。一個人無法承諾,因為他的內在有很多相互矛盾的東西各自為政。我們有時無法入睡就是因為各種矛盾的思想在頭腦里不停地撞擊。
頭腦會製造幻覺蒙蔽你,安慰你。如果你過分渴望一個東西,頭腦就會製造幻覺欺騙你,給你一個虛假的滿足。我們晚上做的很多夢就是頭腦給你的一個安慰,你白天不能滿足的,頭腦就創造夢境來滿足你,以緩解你的緊張和焦慮。
我們就是帶著一個經常扭曲的智力,一個會製造幻覺的頭腦和一群烏合之眾貿然闖進證券市場,難免不被強力的市場衝擊得頭昏眼花、七零八落。
所以為了避免被市場衝擊得散了架,在進入市場之前,就內在而言,我們首先要在整合自己的心態上下很大的功夫,外在的方面則需要有一個完整和相對固定的交易策略和方案。
四.建倉後就被意欲收買 回想建倉後的表現
建立頭寸之前,一般人能夠保持相對客觀,但不可能絕對客觀。
但建立頭寸後我們甚至無法保持相對的客觀,大多數人絕對主觀。智力被意欲所收買,這時的智力無法被信任。頭腦無法理性的思維,無法公正客觀的分析市場。
這時的頭腦思維會排斥任何相反的觀點,對任何不利於自己頭寸的盤面跡象和信號視而不見。
正是因為這樣,交易前的計劃,策略至關重要。
一旦進入市場,頭腦思維就變得不可靠,完全無法信任。所以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非常有必要,例如止損。我們常常無法執行事先計劃好的止損,而且還會為自己不止損尋找理由,為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放縱自己,等等看,放大止損,有第一步就有第二步,最後造成重大虧損。
頭腦還有這樣一個傾向,你應該去做而你卻不想做的事情你會去推遲,這是慾望的一個詭計。這就是止損被一再推遲的原因。無意識的衝動對投機交易活動的巨大殺傷力。
在交易過程中常有這樣的現象,我們事先對這次的交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推理,制定了周密可行的策略,但真正落實到交易活動過程中卻變得面目全非。因為我們對於無意識的衝動給交易活動帶來的衝擊還沒有充分的認識。
我們所有的理論、分析、策略這些理性的部分只屬於有意識的頭腦,但這部分很脆弱。而非理性的部分,意欲的部分卻是非常強有力的,它有它自己的願意和不願意, 喜歡和不喜歡。理性的頭腦只能建議,決策權和行動的能力屬於非理性的部分。這就好像專家沒有決策權,而掌握決策權的人又什麼都不懂。
我們理性的部分,有意識的努力那部分就像是一個菜農,他小心而勤勞地耕種和照料著自己的一塊菜地。我們內在無意識的衝動猶如一頭狂躁的野豬,它隨時都會闖進這塊菜地,把整個菜地糟蹋得一片狼藉。
大多數情況下,人非理性的部分,衝動的部分無法約束自己。它常常不是根據理智上的對錯,事實上的對錯來行動,而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和喜好來行動。就像伊索那個寓言里的蠍子。我們明明知道重倉是不好的,頻繁交易是不好的,與市場賭氣是不對的,但是我們還是沒有辦法不這樣。
所以,無意識的衝動對交易活動的最終結果有著非常大的破壞力。其實野豬和菜農都是我們內在的部分。誰佔據主導地位將決定我們整個投機生涯的成敗。
五.如何超越無意識 請變得真實
幾乎每個人對自己的定位都偏高,因為他們與自己有意識的頭腦認同,他們壓抑,迴避自己本性中那些陰暗、負面的東西。
但這些東西仍然存在,在裡面沸騰,隨時要衝到外面。因為我們壓抑和迴避的態度,這些東西就無法進入我們的意識,從而在暗中操縱著我們,這樣事情就變得更加糟糕。因為我們如果對它們沒有察覺的話,就沒有辦法預防。
人的無意識的衝動是一種習慣或習氣,佛教把它稱為無明或業力。習慣的力量非常強大,它一旦形成就不再需要你的幫助能夠自己運作。通常我們只是它的奴隸,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犯同樣的錯誤而不能自拔。
壓抑和迴避是無法超越的,只有和它們面對面的接觸,有了徹底的了解才有超越。
一個人必須要花很大的功夫去穿透自己的無意識,經常性的捶打和練習是需要的,僅僅理智的了解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永遠記住:我是所有發生在我身上事情的原因。但自我總是向外找借口,一旦什麼事情出錯,我們通常首先要保護的就是自我。自我會去懷疑一切,唯獨不去懷疑他自己,其實我們的自我才是最可疑的。所以一個人首先要變得真實,這是在證券市場上能夠成功的首要條件。一個虛假的人很難在市場上生存,因為他不習慣面對事實,他會自我欺騙。
六.幾個常見交易心理陷阱
1.抗爭的心理
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都是建立在抗爭和競爭的基礎上,如征服自然,戰勝各種艱難障礙,與困難搏鬥。這種意識已經深深地紮根於我們的內在。當我們進入證券市場還是帶著這樣的心理意識。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各行各業的精英來到證券市場,遭受失敗,而且比一般人的失敗更徹底。這是因為這些其他行業的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很強烈的自我,他們不相信自己會失敗,也非常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失敗。
他們的成功使他們的個性變得很堅硬,所以當市場變得對他們不利的時候,他們不懂得屈服和退讓,而是採用抗爭的態度,直到被摧毀。
在證券市場要生存下去往往需要一些反人性的品質,柔軟而有彈性的交易者更適合投機市場,堅硬的人很快就會被淘汰。老子非常讚賞柔軟的品質,他說柔軟的東西更有生命力。當颶風來臨,柔軟的小草能夠安然無恙,堅硬的大樹卻被連根拔起。
在人性中有這樣一個幾乎是最頑固的傾向,那就是扞衛自己的觀點和不情願承認自己在判斷上出現的失誤。所以一個人不管自己是對是錯,都會把自己的態度堅持到底。因為那個觀點是自己的觀點,所以他扞衛的不是真理,而是他的自我。
人性為什麼喜歡抗爭?因為通過抗爭、摩擦、否定,對別人說『不』,一個人的自我就會被增強。通過抗爭他會覺得自己是強有力的,覺得自己是個人物。順從,屈服,說『是』卻很傷一個人的自我。那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喜歡跟別人抬杠。
人性中這種抗爭的天性,這種不願意屈服,不願意放棄自己的錯誤的態度是證券交易的最大障礙。
2.追求完美的心理
追求完美是一種非常貪婪的心理,是一種極端的心理。因為追求完美,你就不允許有一點瑕疵,就不能承擔哪怕小小的損失,該止損時就難以下手執行。因為追求完美,一個人就試圖抓住所有的波動,不希望漏過任何行情。每個人都有自己局限性,都有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追求完美的心理很容易導致重倉交易和頻繁交易。
3.畢其功於一役的心理
把單次交易的結果看得過重,圖謀在一次交易中暴富。或者拒絕在明顯看錯市場的情況下止損離場,像守寡一樣堅守虧損的頭寸。
證券交易是長期的過程,沒有必要為一次交易的結果弄得要死要活,死去活來的。有時候接受一些小的損失是非常健康的,這樣就能夠預防大的虧損。這就像適當的感冒對一個人的整體健康有益無害。
4.數錢的心理
這是一種患得患失的心理。我們一旦建立頭寸,就時時惦記賬面資金的起伏變化,並被這種變化左右了情緒,忽略真實的行情本身。這對我們正常的思維判斷有非常大的干擾。
我們更應該注重過程的正確,結果會隨之而來。如果提前去考慮結果,就會擾亂整個交易過程,從而導致動作變形。人的頭腦總是提前跳到遠處想著虛幻的結果而忽略當下真實發生的事情,這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荒謬和顛倒。
5.轉換時間框架
本來是短線交易的單子被迫轉換為中長線,還有把本來中線的單子做短線處理,整個交易混亂,無序。
6.熱衷預測市場,試圖抓住頭部或底部
任何預測都是主觀的,不可能是客觀的,甚至許多著名的諮詢機構的預測都是錯誤百出。一旦你預測了行情或者相信某個市場評論的觀點,你就無法看到市場的真實面貌,因為你會把自己的主觀看法投射到市場,市場變成一塊屏幕,不論市場怎樣波動,你都會有自己的解釋。你會形成一個看多或看空的情結,這個情結就像一塊烏雲一樣籠罩在投機者的腦海里,最後這個情結就變成了死結。他會帶著扭曲的觀點看待市場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從而導致整個投機活動陷於癱瘓。
一旦預測了市場,你就不願意設置止損位,因為你相信任何對你不利的波動都是短暫的,市場最終會回到你預測的方向上。許多投機者在試圖抓住市場底部或頂部的時候損失慘重。
感覺不錯?歡迎分享!


※《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
※交易之路:心如止水 方可遊刃有餘
TAG:環球辛聞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