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集中營三年,我經歷了什麼?

集中營三年,我經歷了什麼?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

《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弗蘭克,心理學家,猶太人。納粹時期被關進集中營,在這地獄裡活了三年。因這三年的經歷,他開創了意義療法,他變得更積極更熱愛生活,67歲開始學開飛機,並拿到駕照,80歲還登上阿爾卑斯山。

這書不太好讀,我認為可以翻譯得更好,長句太多,用詞不平白。我看第一遍時,越看到後面,越要使勁堅持才能讀下去。這樣的好書,翻譯得下里巴人些,老百姓喜聞樂見些,更有功德

全書先以集中營俘虜心理變化的三個階段為線索,講述了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歷見聞,及其體悟。然後著重解析了,意義治療法是什麼,怎麼運用的問題。

今天先寫寫,在作者講述的經歷見聞中,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進營第一天,僅弗蘭克所在的那一隊,就有90%的人被處死,而決定他們生死的,只是一個傢伙的面試:「我們挨個走到他面前,他眼珠上下一動,接著用手指向左邊或右邊。」「後來才得知,指向左邊的都被立刻押到了火葬場。」接著,所有東西都被收繳,身上的毛都被剃乾淨,這逼人領悟到:「除此一身赤裸的皮囊外,別無可失去的了。」可哪怕到了這個境地,大多數人還有心情互相打趣:「洗澡時,他們說,蓮蓬頭總算還噴得出水哩!」

「他的屍體尚有餘溫,一窩人就湊過來,有的把他的鞋脫了換到自己腳上,有的因為搶到一點他沒吃完的土豆泥而高興半天……」這是進集中營一段時間後,俘虜見慣了身邊生不如死或死亡的慘劇,變得麻木的表現。這種麻木很普遍,連弗蘭克自己也不例外:「我喝著熱湯,抬頭看見一具屍體,那人剛還跟我說過話哩,可此刻,我只是低頭繼續喝湯……若不是因為職業關係,對自己的冷漠大感驚異,我可能早忘了這事。畢竟,一丁點感覺都沒有啊!」

終於,三年後,自由了:「我們走出集中營,到了一個山坡前,鮮花遍地,藍天白雲彷彿伸手可及,但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當晚,大家圍坐一起,一人問同伴說,老實講,你今天開心嗎?那人回,真的,一點也不。我們已經喪失了快樂的能力,需要重新學習。」當這些苦難重重的人,回到家鄉時,本以為這一生最苦的滋味,都在集中營嘗過了,結果卻發現痛苦遠未結束,甚至還更痛苦:「同鄉的人並沒有對他特別善待……更重要的,』還有人在等我回去』這一信念,支撐他熬過來,結果回到家,根本沒有人在等他。」像弗蘭克的父母妻子哥哥就全死於集中營毒氣室。

寫完這些,世界無聲。

弗蘭克於1997年逝世,那個時代的那些苦難,那些具體到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生離死別,現在都在歷史角落裡,積滿了灰塵。1945年,離今天不過73年,一個甲子,那些痛,我們多少還能理解一些。那就多去理解吧。也不用說什麼諸如,堅決抵抗種族歧視,堅決維護和平之類的大話,理解了那些痛,那我們現在生活中的痛,就能當是撓痒痒

共勉。

如有收穫,點贊捧個人場,謝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托藏夢閣 的精彩文章:

TAG:阿托藏夢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