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各朝帝王都想得到它?原因是這個……

為何各朝帝王都想得到它?原因是這個……

據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用了一塊上等的藍田玉(又說為和氏璧)製成了一枚傳國璽,以後各代帝王都看重這枚傳國璽,認為要得了此璽,才是真命天子。東晉時的幾個皇帝都沒有得到這枚璽,被譏為「白版天子」。漢以後的各代還專門規定了達到某一級別的人才能有資格得到什麼形制的玉璽。以玉為璽的制度,一直沿襲到了清代。乾隆皇帝釐定的25枚寶璽,絕大多數為玉制。

《周禮》一書中曾作了詳細的記載,哪「六瑞」的使用規定為:天子用尺寸最大的鎮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和男用谷璧和蒲璧。不夠某一級別身份的人不準持佩。《左傳》中明確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由此可見,從原始社會末期到清代,某些玉器一直是政治等級制度的重要標誌器物。玉器又是聚斂財富的手段和顯示富有的一種標誌。良渚文化中出土幾十件以上玉器的墓葬,墓主都是有權有財富的人。

在商代出現了玉作的幣,即貝形玉幣,同時玉也作為了交換品和貢品。婦好墓出土的一件玉戈上刻有「盧方皆人戈玉」。商代明期,商王室所用的玉器的玉材,有相當部分來自遼寧和新疆等地,是通過交換或入貢得到的。在西周,僻處四川的蜀國就曾向夷王貢獻瓊玉。名貴的玉器價值連城,為了得到一塊上等的玉器,不異發動戰爭,甚至割地相讓。秦漢之後,玉作為顯示富貴的財物,一直受到權貴們的青睞。

簡介中國古玉器的文化內涵不僅包括設計藝術、碾琢工藝、文字記載等,而且還包括古玉器的豐富的價值、禮儀功能。宗教功能、經濟價值和裝飾功能。古玉器的政治價值表現在古玉器是社會等級制的物化,是古代人們道德和文化觀念的載體。出土玉器基本上出自有身份和地位的大中型墓葬中,春秋戰國就有

類別中國古玉器大致可分為禮樂器、儀仗器、喪葬器、佩飾、工具、生活用器、陳設器、雜器等八大類。在這幾類玉器中,除了玉禮器幾千年來品種變化不大外,其他幾類都隨時代的不同而發生了品種的變化。(一)禮樂類在祭祀、朝享、交聘、軍旅等禮儀活動中使用的一些器物,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即所謂藏禮於器。有些玉器直到清代晚期也依然作為重要的禮器。

(二)儀仗類又稱玉兵器,主要有玉戈、玉刀、玉戚、玉、牙璋、玉斧等。這些器形本源於實用器,主要出現於商、周兩代,以商前期最為突出。春秋戰國乃至以後的時代,除仿古玉器中有少量的作品外,這幾中器物均很少見到。大多無使用痕迹,而主要為儀仗用器。(三)喪葬類簡稱葬玉。古代的人們由於受鬼神觀念和宗教思想的影響,相信人死亡後,靈魂便會到另外一個世界。為了靈魂永存,人們認為玉能保護死者的屍體。

(四)佩飾是指人身佩玉,其內容十分龐雜,主要有頭飾、耳飾、項飾、手飾、身飾之分玉佩飾產生於原始社會。許多器形較小的板狀體,器身有穿孔的各形器物都被認為是佩飾,主要有:玉、玉人、玉龍、玉耳、玉、玉及各種玉佩、玉墜等。(五)生產工具主要見於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隨著青銅冶鑄業的繁榮和鐵器的出現,以玉材琢成的生產工具逐步消失。玉工具有斧、、箭、鏃、斤、鑿、刀等,與青銅工具的形制沒有什麼差異。

(六)生活用具類即玉制器皿。最早見於商代,哪玉簋。戰國秦漢時,玉角杯、玉卮、玉奩、玉燈、玉羽觴等也較常見。唐宋以後,玉杯、玉碗、玉瓶大量出現,餐具、文具、酒具等品種激增,仿古玉器皿在此後開始製作。到了清代,玉器皿的品種及數量均達到鼎盛。生活用具類的玉器也有可能因為隨葬而變成喪葬類玉器。(七)陳設類主要是玉山子、玉屏風、玉獸等器物,以清代最多見。商周時,一些無穿孔的小件圓雕玉器也可能是玉陳設。

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古玉欣賞中國國家博物館紅山文化玉龍新石器新石器時代後期紅山文化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高26厘米玉龍由墨綠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揚,軀體捲曲若鉤。造型生動,雕琢精美,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新石器時代很多遺址中都發現有類似龍形的遺存,或為蚌塑,或為彩繪,或為雕塑。

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古玉欣賞中國國家博物館紅山文化卷龍新石器新石器時代後期紅山文化遼寧朝陽牛河梁出土高7.2厘米、寬5.2厘米卷龍是紅山文化標誌玉器之一。龍身圓形,額頭隆起,吻部前凸。除頭頂的三角形大耳,大眼睛以及吻部的多道皺紋由比較簡潔的線刻劃外,光素無紋飾。首尾之間有橫向窄缺口,或連或斷,或為一道不明顯的劃紋。頸背部對穿一小孔,可穿系佩掛。

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古玉欣賞中國國家博物館紅山文化勾雲形玉佩

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古玉欣賞

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古玉欣賞中國國家博物館良渚文化玉璧新石器良渚文化1984年浙江餘杭鍾介出土直徑17.6厘米、孔徑5.2厘米璧是良渚文化最有特徵的玉器之一,在大墓中經常與琮、鉞等構成固定的玉器組合。《爾雅?釋器》載:「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這裡的「肉」與「好」分別指代玉器的實體與中心孔。良渚文化的玉璧多為規整的圓形,中心孔徑小於器體,在璧類器物中比較典型。

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古玉欣賞中國國家博物館大汶口文化玉串珠.

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古玉欣賞中國國家博物館紅山文化璧新石器紅山文化(約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寬8.3厘米、高8.2厘米璧是中國傳統玉禮器之一,多為圓形。紅山文化除少量圓形璧外,還獨有外廓和中心孔為圓角方形或四角為直角的方璧,一般中間厚,四周薄,通體素麵無紋,邊緣打磨如刃狀。除中心大孔外,璧邊緣通常還鑽有1-3個小孔。

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古玉欣賞中國國家博物館紅山文化神面形佩新石器紅山文化(約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高11厘米、寬4.7厘米神面形玉佩是紅山文化標誌玉器之一。此玉佩雙面均有紋飾。正中用粗陰線刻神面紋,內凹式圓眼,五組長齒,左右兩端捲曲成勾雲形角狀,為神化了的獸面形式。頂部鑽三孔。

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古玉欣賞中國國家博物館龍山文化三牙璧新石器龍山文化直徑9.5厘米此器圓形,中部有大圓孔。身扁薄,中部弧狀凸起,邊緣磨薄近刃狀。外緣凸出三個齒牙,三牙多同向,只有其中一個方向相背。牙璧以三牙居多,此外還可見到二牙、五牙等形態的實物。墓葬內多位於墓主胸部,當為佩飾一類的物品。

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古玉欣賞

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古玉欣賞中國國家博物館良渚文化玉琮新石器良渚文化1972年浙江餘杭鍾介出土高5厘米、面長7.5厘米、射徑7.7厘米、孔徑6厘米琮是良渚文化最具特徵的玉器之一,集宗教、裝飾、儀禮和權力於一體,是禮器的核心。在良渚文化的大墓中,琮作為重要的隨葬品與璧、鉞等玉器成套組合。良渚文化琮分圓形或內圓外方形,單節或多節等不同形式。

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古玉欣賞

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古玉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力說史 的精彩文章:

TAG:大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