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怒吼:認個父母有這麼難嗎?

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怒吼:認個父母有這麼難嗎?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小暑

 靈跡

玄觴 

00:00/04:48

作者:齊雲軻

(陳寶國版嘉靖皇帝朱厚熜)

一般說來,皇帝擁有著所謂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後宮粉黛三千人,甚至有的皇帝後宮上萬人,成年的皇帝都不缺少留下子嗣的機會。

但是,事事都有例外,在明朝有個皇帝,閱女無數,實際上何止成千上萬,甚至二三萬也不止,他擁有的女人種類又十分的豐富,不僅有出身官宦人家的大家閨秀,也有小家碧玉,甚至還有妓女、寡婦、西域外族舞女、朝鮮少女等,卻偏偏沒能為他生下一個兒子,最終絕嗣——這位皇帝,就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

一、喜從天降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荒唐放誕、荒淫無恥的明武宗朱厚照病死了,年僅31歲。朱厚照一生雖然擁有數萬女人,卻未能留下子嗣,皇位只好讓他的堂兄弟們「兄終弟及」了。

當時主持政府日常工作的是內閣大學士楊廷和,此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有個兒子是個大才子,大家應該熟悉,名叫楊慎,《三國演義》開篇的那首詞《臨江仙》便是楊慎的傑作:「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廷和的升遷,與明孝宗妻子張皇后的提攜有關,所以,楊廷和與其他政府領導一起去徵求當時的張太后的意見。張太后與大家商議,最後決定迎接明孝宗之弟興獻王朱祐杬的兒子,也就是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zǒng)援引「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方式繼位。

朱厚熜本是一個王爺的世子,沒想到白撿了個皇位,真是喜從天降。

不久,明朝駙馬都督崔元、內閣大學士梁儲、禮部尚書毛澄、定國公徐光祚、太監谷大用等人便南下安陸(今湖北省孝感市境內),迎接朱厚熜到北京繼位。

二、暫時收斂

在迎接朱厚熜到北京繼位之前,張太后已經與楊廷和等人謀劃好了,新皇帝應該是以明孝宗兒子的名義繼承哥哥明武宗皇位的。也就是說,朱厚熜必須承認明孝宗是皇考,明武宗是他的親哥哥;至於興獻王朱祐杬,只能是朱厚熜的叔父,朱祐杬的王妃,則是朱厚熜的嬸嬸。以張太后的原意,是先立朱厚熜為皇太子,然後再繼承皇位。

所以,當朱厚熜到達北京城外時,禮部是按照皇太子的禮儀去迎接的。但是,朱厚熜很生氣:「我是來當皇帝的,不是來當皇太子的。」於是,他堅決不入城。

眾臣見此,無奈只好請示張太后。張太后只好做出讓步,讓群臣向朱厚熜「勸進」,等於在形式上確認了他的皇帝身份。朱厚熜這才同意進城繼位。

朱厚熜即位後,楊廷和、毛澄等人建議他「宜稱孝宗為皇考,改稱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大王,興獻王妃為皇叔母興獻王妃」,也就是說改稱自己的伯父為父親,伯母為母親,自己的父母則是叔叔、嬸嬸,自己成了父母的侄兒。說白了,就是把朱厚熜過繼給明孝宗為兒子了。

楊廷和等人認為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兒,只是走一下手續。但朱厚熜卻不樂意了,說:「茲事體大,容我考慮考慮。」

朱厚熜這一「考慮」不當緊,讓朝廷大臣惱了:你繼承的是明孝宗、明武宗父子留下的皇位,你稱呼明孝宗為父親,是名正言順的,有何需要考慮的?

於是,群臣紛紛上書,請求、甚至是要求皇帝朱厚熜按照他們設定的那樣做,以給明孝宗父子一個名位。

朱厚熜卻十分反感,讓群臣再討論討論。說白了,他是想讓有的大臣站在他這邊兒,為他說話。確實還真有人站出來為他說話,這人就是張璁,是新科進士。他說:「皇上繼承的大統,實際上是太祖皇帝的大統,是來自皇上祖父憲宗皇帝的。現在應當立即迎接聖母(朱厚熜生母)來京,做我大明朝的皇太后!」

張璁也不想想,朱厚熜的生母做了皇太后,那麼張太后何以自處?這也是楊廷和等人所力爭讓朱厚熜認明孝宗為父親的原因。朱厚熜如果認明孝宗為父親的話,那麼張太后自然成為他的嫡母了,可以繼續當名正言順的皇太后;若是朱厚熜「認」生母為母親的話,那麼他的生母也就是堂堂正正的皇太后了,張太后成了皇帝的伯母,也就無法在朝廷內外立足了。

所以,張璁遭到了群臣的圍攻,被逐出京城。

見此,朱厚熜明白與群臣攤牌算總賬的時候還不到,只好勉強聽從了大臣們的意見,接受稱「興獻王為興獻帝,興獻王妃為興國太后」的做法。

三、全面反擊

在逐步鞏固帝位後,嘉靖元年年底(1523年初),嘉靖帝下令「興獻帝、興國太后皆加稱皇字」,就是「興獻皇帝、興國皇太后」。禮部尚書毛澄予以反對,嘉靖帝派出身邊的太監向毛澄磕頭,請求他改變主張,毛澄卻堅決拒絕,並以辭職相要挾。

時間轉眼到了嘉靖三年(1524),這場號稱「大禮儀」的論爭已進入第四個年頭,嘉靖帝與群臣相互妥協,決定稱呼生父為「本生皇考」,明孝宗為皇考。雖然有點彆扭,但是,嘉靖帝以自己的執著為自己的親生父親爭得了「應有」的尊重和相應的地位,儘管這稱呼有點打折,但畢竟比起稱呼叔叔來要強得多。

可是,被逐出京的張璁等人不樂意了,恨透了楊廷和等人。張璁回到北京後,上書皇帝,認為「本生皇考」其實與「皇考」意義相差甚大,這是群臣玩的文字遊戲,欺辱皇帝。

這時候,楊廷和等人有的已經死了,有的已經致仕退休回家了,朝政被嘉靖帝緊緊握在手中。見張璁如此一說,原本就窩一肚子火的嘉靖帝,決定以父親為皇考。群臣聽說後,以楊廷和的兒子楊慎為主,一起到左順門大哭,對嘉靖帝的做法表示反對。

嘉靖帝派人來勸退,可是群臣不僅不退,反而高舉著明孝宗神位嚎啕大哭,於是下令抓人下獄,一下子抓了近二百人。又將楊慎、張原等人廷杖,張原被打死,楊慎被削職為民,其他人充軍的充軍,貶退的貶退,史稱「大禮獄」。

九月,嘉靖帝頒下聖旨:以親生父親興獻王為皇考,生母為皇太后,明孝宗為皇伯父,張太后為皇伯母。至此,算是為父母完全爭得了名分,也等於解決了他是誰的兒子、他的父親是誰的難題了。

四、餘波難平

由於張太后曾經極力反對嘉靖帝以自己的生父為皇考,觸怒了嘉靖帝,所以嘉靖帝一掌權,就將矛頭對準了張太后。首先,他不動聲色的削減張太后宮中的用度,其次是借故調出張太后宮中的忠實奴婢,致使無夫無子、失去依靠、孤苦無奈的寡婦張太后有苦難言。

後來,張太后的弟弟張延齡因事為人所告,嘉靖帝喜不自勝,下令嚴懲。錦衣衛得其授意,將張延齡下詔獄,屈打成招,冠以「謀叛」罪。

張太后聽說後大驚失色,不相信弟弟會造反,忙去向嘉靖帝求情,嘉靖帝卻閉門不見。

大學士張孚敬勸嘉靖帝善待張太后,不要忘本,勿忘自己登基為帝是張太后施的恩。嘉靖帝算是暫時沒有誅殺張延齡。不久,奸賊之輩劉東山又誣告張太后另一個弟弟張鶴齡謀反。嘉靖帝下令逮張鶴齡下詔獄。張太后穿著破衣爛衫,再去求情,嘉靖帝還是閉門不見。

後來,張鶴齡在獄中經受不住嚴刑拷打,死了。張太后對嘉靖帝又氣又怒,氣火攻心,活活氣死。

嘉靖帝如此絕情,連朝中大臣都看不下去了,紛紛上書,請求皇帝厚葬張太后,赦免張延齡。可是,張太后的葬禮還是草草結束了。然後,「帝竟殺延齡」(《明史-列傳第二》)。《明史》中用一個「竟」字,意味深長,表達了對嘉靖帝如此絕情的憤慨和不解。

按理說,嘉靖帝本是一個藩王世子,張太后讓其繼位為帝,對他可謂有大恩;只是為了給父親爭個名分,嘉靖帝就如此這般忘恩負義、恩將仇報,著實讓人憤懣和不平。再者說,張太后、楊廷和等人讓嘉靖帝尊明孝宗為皇考也不算過,符合正統繼承要求,你繼承人家的帝位,尊稱人家為父親,猶如民間的過繼,這合情合理合法。

當年宋英宗為父親也爭過名分,雖對宋仁宗皇后不滿,但也保留了最起碼的尊重,沒有如此絕情。宋英宗與明世宗相比,最大的區別的是,宋英宗心裡雖然不滿,但是他善於納諫,聽從大臣們合理化的勸諫,能顧全大局,為禮法所約束,而明世宗則是一意孤行,無論大臣們說的多麼合情合理,他就是不買賬,還是堅持自己的那一套,至死不改。

嘉靖帝如此剛愎自用、一意孤行的性格,也為他執政治國埋下了隱患,更為明王朝的逐漸衰敗、走下坡路埋下了因,撒下了種。

【作者簡介】齊雲軻,男,1988年生,教育工作者。2007年以來,在各級各類媒體發表作品七十餘萬字。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孔子學會會員、河南省青作協常務理事、汝南縣作協副主席。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公元223年6月10日劉備病逝,他的白毦兵哪裡去了?
《紅樓夢》後四十回里調包計的始作俑者是王熙鳳,這不合常理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