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老人走了,他捐贈了300多所學校,自己卻賣掉豪宅,住出租屋

這位老人走了,他捐贈了300多所學校,自己卻賣掉豪宅,住出租屋

田家炳。來源:田家炳基金會

如果搜索以「田家炳」命名的學校或學院,可以列出一份長長的名單。

/

文 |《中國企業家》記者 田甜

編輯 |林文龍

田家炳基金會於7月10日發布訃告,田家炳先生於7月10日上午安詳辭世,享年99歲。

這位香港著名的實業家出生於廣東梅州大埔高陂銀灘村,上世紀50年代舉家前往香港,上世紀80年代創辦田家炳基金會,用於中國的教醫療、交通等公益事業,其中教育所佔比例高達90%。

如果搜索以「田家炳」命名的學校或學院,可以列出一份長長的名單。據田家炳基金會統計,田家炳先生在全國範圍內已累計捐助了93所大學、166所中學、41所小學、約20所專業學校及幼兒園、大約1800間鄉村學校圖書室。這些學校或學院遍及國內所有省級行政區。

曆數田家炳日常生活和慈善捐贈的細節,又會發現他是一個矛盾體。捐贈了300多所學校,自己卻住著出租屋;創辦化工實業成為業界翹楚,卻沒有購置專車,坐地鐵上下班;極盡低調鮮少在媒體面前露面,國內卻處處是「田家炳」中學,有人甚至說他「名過其實」……

這背後其實是田家炳樸素的公益觀,以及他如何做教育公益的思考。

捐贈中小學「投資回報率」最高

田家炳幼年家境貧寒。16歲那年父親去世,他是家裡唯一的兒子,只好初中輟學,接手父親的磚瓦窯生意。

18歲那年,田家炳遠赴越南推銷瓷土,20歲出頭他又到印尼從事橡膠業。田家炳在印尼工作生活了多年,有了一定積蓄後,他得以有機會走訪歐洲國家。

這些經歷對田家炳視野的形成影響很大。為什麼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的素質都很高?

田家炳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地教育發達。這也成為後來田家炳基金會成立後,在教育公益領域發力的重要原因。

「我的學歷低,但是,提高國民教育水平,是我畢生希望所在。」田家炳曾說。

在田家炳捐贈的教育項目中,絕大多數又是在中小學,尤其是鄉村學校。

「要把教育辦好,首先是基礎教育要辦好。基礎教育是最基本的,如果搞不好,北大、清華這些好的高校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源。而且,大學並不是誰都能夠念的,但有了中小學,每一個學生就都能有接受基礎教育的機會。」2006年,田家炳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如是表達他的教育觀。

在田家炳看來,受基礎教育的學生比例顯然比受高等教育的更大,捐贈基礎教育的社會效應也應該更大。他把捐贈教育看成商業上的投資回報,只不過這裡的回報是社會價值,教育起來了,一個地方人們的素養普遍提高了。

內地的基礎教育較香港更為薄弱,因此田家炳基金會捐贈的中小學校90%都在內地。這裡面有一個插曲,因為田家炳基金會註冊地是在香港,依照條例,田家炳基金會在內地的捐贈還需要繳稅。

不過田家炳不計較。他說:「我最樂意到內地經濟較差、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區去捐款。甚至有時覺得,能在各地看到冠以自己名字的中學,看到那麼多的孩子能因此而有書可讀,感覺會是畢生最大寄託。」

自己住豪宅還是賣房捐贈學校?後者更有價值

為了捐贈教育,田家炳不顧子女的反對,賣掉住了37年的豪宅,與夫人一起搬去住出租屋,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

起因是1997年香港金融風暴後,田家炳基金會的收入大為減少,能周轉的資金已經很有限了。

當時,田家炳已經承諾捐贈了多所學校,受贈方甚至做好了捐贈款使用計劃。

承諾了就要按期履行捐贈。但當時基金會實在經濟拮据,子女們也沒有人同意。

彼時,田家炳的子女都已成家立業。他試圖說服子女:「兩個人(指田家炳和太太)要那麼大房子幹什麼呢?」而且賣了豪宅就可以履行田家炳最樂意做的善事——捐贈學校,他感到開心。

為了儘快兌現捐贈,田家炳只想著房子儘快出手,他賣房的價格比當時市場價打對摺還便宜。買房知道後十分感動,最後加了300萬買下豪宅。

豪宅轉手後,田家炳帶著太太搬進一間附近出租屋,面積不大,「物盡其用」。打開窗戶,可以看到田家炳和太太曾經居住了三十多年的豪宅。

田家炳個人生活簡樸,在物質上沒有太多追求。他沒有專車,坐地鐵上下班。他認為身家1億和10億在生活享受上沒什麼區別,最重要的是把錢用出意義來。

還有一筆捐贈使田家炳成為在香港公益界成為美談。

為了振興教育的發展、鼓勵私人資本進入教育行業,2003年香港政府出台了一項政策。香港各高校募得的社會捐贈,政府將按照一定比例配捐。

田家炳向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承諾捐贈,但一時又拿不出這筆現金。他向銀行貸款了600多萬港幣完成捐贈,才最終幫助兩所高校爭取到了政府資金。

用「田家炳」冠名學校背後的公益思考

田家炳應該是個低調行善之人。

曾經有友人推薦他當全國政協委員,他婉拒了;凡是他巨額捐贈的地方,包括他的家鄉,他沒有投資任何生意;他也極少在媒體露面。

但「田家炳」這個名字很有知名度,他幾乎把自己的名字冠名到了他捐贈的所有教育項目上。

其實一開始,這不是田家炳主動的意願。

在香港用捐贈人的名字命名學校很普遍,比如著名的邵逸夫學校、逸夫教學樓。香港也有以「田家炳」命名的學校。而在內地,田家炳自從在自己的家鄉捐贈學校開始,校方就以捐贈者的名字來命名。校方希望表達這是華僑對家鄉的熱愛,倡導一種捐贈文化。

在內地其他城市捐贈學校時,校方也採取了同樣的命名方式。漸漸地,田家炳覺得這樣也挺好,一來更多人知道他的事迹,可以一起來投入教育公益;二來還可以激勵自己,一定要把教育做好。

「如果你的教育做不好,學校做不好,把田家炳三個字寫上去,不但不會榮耀田家炳,反而會醜化田家炳,家長就會講,千萬不要送孩子到田家炳學校讀書,那田家炳就會是個恥辱。」田家炳曾說。

他也這樣要求受贈方,一定要把學校辦好,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個別不好的議論說田家炳「名過其實」。或許一個原因是,關於田家炳的事迹,很多人腦海中只有學校。田家炳不是太介意,他認為做人只要無愧於心就好。

在所捐贈學校形成一定體系後,田家炳發現,以其名字來命名學校還有一個功能,它有助於基金會專業地開展公益項目。

由於田家炳基金會捐贈的學校多數是內地偏遠地區的中小學,彼此之間、與外界聯繫很少。如此一來,受贈學校之間也形成了較好的連結,也有利於基金會開展田家炳獎學金、校長論壇等活動。

田家炳先生辭世的消息發布後,全國各地的網友們紛紛緬懷。有的網友表示當地最好的高中就是田家炳高中,有的表示家鄉所在的縣下屬每個鎮至少有一所田家炳中學。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田家炳是著名實業家和慈善家,一生致力服務社會,貢獻國家,令人景仰。」

360投資圈:做最靠譜的投資人群體!支持我們的機構朋友來自:高盛、摩根、IDG、紅杉資本、德豐傑、深創投、經緯、九鼎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投資圈 的精彩文章:

TAG:投資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