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這兩首詩,充滿著歷史遐思的浪漫主義色彩

李白這兩首詩,充滿著歷史遐思的浪漫主義色彩

李白的詩歌常常表現出一種超拔俗世的高潔志趣和出世格調,於遊歷之中發現平淡中的奇崛,於平淡之中充盈著仙風道骨和俠客精神。

這得益於他觀察和欣賞事物的角度以及包含眾多事物的心境,他能夠從平淡的事物之中發現富有價值的內涵與意義,或許這就是他作為大唐第一浪漫主義詩人的獨到眼光。當然他也有著常人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但是他敢於用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辭彙表達與演繹出來,使人能夠從從他的詩歌中發現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與眾不同的價值與意義。

公元742年,李白心懷遠大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於翰林院。兩年後,因被人誹謗而不得不離開京城,重新開始了他的漫遊生活。大約在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的秋天,李白遊歷至宣州,恰逢他的一位故人李雲也到了此地,但不久就要離開,李白便陪他登臨謝朓樓,給故人設宴送行,為之餞行而作《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此時的李白,已遠離政治中心十餘年,在他鄉遇上故人,再回想自己十多年的遊歷生涯,苦悶憂愁之心溢於言表。但是在這首詩中,李白除了以樂景寫哀情,把自己的愁緒凝結於景物之中,我們還可以明顯感覺出憂愁苦悶之外的「乘扁舟浮於江湖」的豪放豁達之情。

李白在繼承了田園派詩人的超脫隱逸風格的同時,更加能夠挖掘出高妙的意趣和情思,在他的詩作中,萬事萬物莫不含情,莫不浸潤著自己的情思,在漫長的遊歷生涯中,李白已經將自己活成了自然萬物的一部分,回歸自然,並不斷去發現天性中最真實的自己,這或許就是李白之所以被稱之為詩仙的地方。

開元十三年的冬天,李白因為三峽不通航,因此滯留於巫山一帶。趁著他在萬縣停留的時間,他登臨西山,欣然寫下了這首《宿巫山下》:

昨夜巫山下,猿聲夢裡長。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懷宋玉,訪古一沾裳。

首聯即寫自己此刻處境「昨夜巫山下,猿聲夢裡長。」在巫山滯留時「猿聲夢裡長」,李白對於猿聲的理解與前代的詩人相同,少年時期他生活經歷不多,出於對巫猿的同情而徒發感慨,之後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猿的凄厲叫聲勾起了李白的愁思,「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接著頷聯「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則是寫:春天到來了,三峽通航,這讓李白的心情有些蘇解,因為李白可以離開這個滯留他幾個月的巫山。這首詩以情寫景,以景抒情。在藝術表現上,李白選擇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徵或者是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繪,如「桃花」等,在濃郁的主觀色彩的氛圍中,蘊涵了無窮的韻味,這也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

接著頸聯「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運用想像的筆調寫出狂風將急驟的雨吹至南方,將會淋濕楚王的衣裳,浪漫主義色彩十分濃郁。寫自己的出行目的地,很明顯這是即將遠離自己的家鄉了。此時的李白對周圍事物的感應,不是憑心靈的衝動,而是憑理智的感悟。最後的尾聯「高丘懷宋玉,訪古一沾裳。」開始運用典故,其中「高丘懷宋玉」,宋玉是屈原之後的傑出詩人,並與屈原齊名。李白在巫山想到了宋玉,從這可以看出,李白很欣賞宋玉的文品和人品。此時被滯留在巫山幾個月的李白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思緒並沒有局促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之中。

李白的這首抒情詩歌描繪了經過個性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圖景,把瞿塘峽—巫山物色和特定的情緒滲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勢和「情」的特徵之間,表達出思歸不得,卻充滿歷史遐思的心境。

或許這就是李白,融情於自然,融景於自我。

文 | 青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他是「神童」,又是「初唐四傑」之一,卻難逃牢獄之災……
在古人的送別詩里,為什麼楊柳、長亭總是「躺槍」?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