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締造了一個紫檀王國,只為投資「活著的國寶」
她是中國十大女富豪之一,多次被胡潤女富豪榜評為中國女首富,媒體則更直白的稱她為「全球最牛白手起家女首富」。
不過相較於這個稱呼,陳麗華更加喜歡「紫檀女王」的稱號,從在文革的動蕩中埋老傢具到斥上億巨資建造中國紫檀博物館和老北京城門樓,她說,一生最大的投資是對「活著的國寶」——傳統紫檀雕刻技藝的拯救。
如此傳奇的人物,擁有怎樣的一段傳奇人生呢?
— 1 —
傳奇發家史
陳麗華1941年出生,祖上是滿清八旗之一的正黃旗人,幼小的時候靠著祖上傳下來的家業,家境還算富足,從小便在北京頤和園長大。後由於家窮,陳麗華讀到高中便輟學。
陳麗華
改革開放後陳麗華做起傢具修復的生意,由於生意很好,她很快成立了自己的傢具廠。
1982年,陳麗華移居香港,她用從事傢具生意賺得的錢購置了12棟別墅,低價買進高價出手,幾個回合下來,便積累了相當可觀的創業資本,並在香港成立了富華國際。
進入90年代,金融風暴席捲亞洲。陳麗華卻感覺像預測到一樣,早已做好了回到祖國北京發展的戰略轉移。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故鄉老北京情結使然,作為土生土長的老北京人,對北京的感情非常深厚;
另一個是當時國內改革開放政策好,各種制度各種條件都比較規範,對僑商來京投資的環境也相對比較完善。
對歸鄉建業的渴望和準確把握國家經濟政策的方向,讓陳麗華義無反顧回到祖國北京,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對陳麗華而言幾乎毫髮無損。
陳麗華和遲重瑞
1989年到北京,陳麗華首度出手就氣勢不凡,拿到了北京紫禁城前、東長安大街上的最精華地塊,她規劃建成當年北京市最頂級的大樓,也就是後來的「長安俱樂部」。
陳麗華與兒子趙勇
這個地皮就在紫禁城的旁邊、北京大飯店的對面,比後來李嘉誠拿到的東方廣場還靠近天安門。
長安俱樂部在當時是中國大陸第一家頂級會所,吸引了大批知名人士和富商巨賈,包括李嘉誠、霍英東、鄭裕彤等著名企業家都是其會員。直至今天,在京城,長安俱樂部仍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
繼長安俱樂部之後,陳麗華在王府井周邊陸續拿到了一系列令人艷羨的黃金地段,幾年時間裡先後投資5億元興建了麗苑公寓,總投資20億元建設了利山大廈,在東部邊緣集團建造了56萬平方米的富華園小區。
雖然擁有眾多令人稱羨的地皮,但陳麗華表示,其對北京影響最大的投資是金寶街。
金寶街
如今,這條不足千米的金寶街已出現於北京古城中心,在廣告片里被稱為「高端商業街」,甚至與紐約第五大道、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等相提並論。
值得玩味的是,10多年來,陳麗華接攬的地產項目個頂個都是寸土寸金的金貴地段,箇中玄機誰人能參破?
— 2 —
地產反哺紫檀
陳麗華
人稱「投資型女企業家」的陳麗華一向以步步為營、穩健投資著稱,在投資地產大獲成功身價煊赫之後,她將經營地產賺得的錢財大半投向了紫檀的收集和製作,並將其作為一項不計成本、無視回報的投資。
紫檀雕天壇祈年殿
對這項她自稱是生平最大「投資」的事業,陳麗華不要回報,但卻目標明確,要以此獻力於對「活的國寶」——傳統文化技藝的拯救。
1999年國慶前夕,陳麗華斥資2億元建造了國內第一家「國」字頭私人博物館——中國紫檀博物館。
中國紫檀博物館
她不惜耗費巨資、幾乎買空了東南亞名貴的紫檀木、延請名匠、苦心孤詣打造著自己的紫檀王國。
中國紫檀博物館內景
這其中包括自己收藏的300餘件明清傢具外,其他2000餘件都是20多年來在她自己的工廠生產出來的珍稀紫檀精品。
黃花梨交椅
紫檀寶座
嵌螺鈿雲石羅漢床
在紫檀博物館裡我們能看到按1:5比例製作的高3米的紫檀故宮角樓,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榫卯密合,瓦光柱圓,精緻無雙,總重十幾噸。
紫檀角樓模型
紫檀角樓內部的細節表現
紫檀角樓細節
陳麗華坦言,這個博物館比她經手的任何一個地產項目都「費錢」.
如果說她以往從事的產業是錢生錢行業,而紫檀博物館的建立不僅沒帶來經濟收益,反而「是件費錢的事」。
但她依然樂此不疲,在她眼中,用錢做有價值的事,這才是財富的意義所在。
我是用地產上賺來的錢料理這個博物館。人們都把財富和高科技相提並論,我倒以為我的這些宮廷工藝的紫檀絲毫不比外國的高科技遜色!
飛雲樓紫檀模型
作為紫檀文化的傳播者,陳麗華不僅在國內普及紫檀文化、教授紫檀器物雕刻,還攜館藏珍品遠赴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巡展。
做別人沒有的、世上無雙的。別人都看重外國的高科技,我要做外國人看重的中國玩意兒。
展覽只是一個手段,最重要的是通過博物館的傳播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明清宮廷傢具製作工藝,了解紫檀文化,民族的東西不能丟。
一堂擺設是典型清式風格的陳設,嚴格按照儒家禮制左右對稱布置
紫檀月洞門架子床(據故宮明式)喜房
陳麗華先後向北京故宮博物院、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史密森學會、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和法國國立香博堡博物館等贈送紫檀重器,以作永久收藏,受到包括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在內的多國元首與政要好評。
2017年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捐贈收藏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向陳麗華館長頒發收藏證書
陳麗華至今還記得海外觀眾對紫檀藝術的驚嘆與讚賞: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紫檀藝術更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珍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讓我感動,激勵我把檀雕技藝發揚光大。
— 3 —
從未賣出一件
因為是滿族後裔、正黃旗世家,祖上留下了很多紫檀木傢具。「文化大革命」時,陳麗華不得已將家中的紫檀傢具上繳了一部分,拆掉了一部分,其餘的實在不忍割愛,便埋在了土裡。
「四人幫」得到粉碎後,見年景漸漸踏實了,陳麗華才把地里埋的東西挖了出來,挖的時候也挺害怕,因為埋了那麼多年,很擔心傢具被腐蝕或者出現其他損壞。
陳麗華家祖傳紫檀制大衣櫃
可她驚奇地發現,這些紫檀傢具竟然絲毫沒有損壞,刻的圖案一點兒變化都沒有,那一刻陳麗華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之後她開始了古舊傢具修繕,開辦紫檀藝術製造廠。從不懂到精通,這期間的酸甜苦辣,或許只有她自己知道。
然而,一個最大的問題卻困擾著她。陳麗華知道,紫檀是備受皇室喜愛的,中國清末已幾乎用光。哪裡還能找到紫檀的產地?
當查到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雨林地區適宜紫檀生長,陳麗華近乎驚喜和「痴狂」。1978年到1983年,五年間,陳麗華八下印度、東南亞,風餐露宿,歷經千難萬險。
黃花梨原木 紫檀原木
頂著40攝氏度的高溫穿行於野獸出沒、蟒蛇肆虐的原始森林,有一次突遭熱帶毒蜂襲擊,被鋪天蓋地的蜂群追趕,幸虧及時找到掩體才避過災難。
但她並沒有停止追求,和家人商議後,她決定用紫檀雕刻藝術品,建立紫檀博物館,將紫檀藝術發揚光大。
如今,紫檀宮裡擺滿了她和員工用汗水鑄就的作品。20年過去,從未賣過一件。
紫檀博物館內景
海內外無數社會名流、商賈巨子參觀過北京京通快速路旁的中國紫檀博物館,無不為美妙典雅的紫檀藏品讚不絕口,情願出高價收買,都被陳麗華一口拒絕。
紫檀博物館內景
因為「吝嗇」,陳麗華得罪了不少商界朋友,對此她有自己的想法:
既然我有能力恢復紫檀國粹,就要傳承下去。
紫檀雕藝相當講究,做一件成品需要耗時一到數年,其中工藝乃現代科技無法替代,紫檀藝術品賣一件,少一件,我怎麼捨得?
— 4 —
第一位走進故宮倉庫的女性
1990年,陳麗華向亞運會捐贈了一扇紫檀屏風,請故宮的3位專家單士元、朱家溍、王世襄前來鑒賞。
也正是這三位把她真正帶進了「紫檀」這個大門。
陳麗華與王世襄(左)、朱家溍(右)
專家們在看完她的紫檀作品後感慨道:
藏龍卧虎之地啊!
問及為何要做這麼多紫檀作品,是要賣嗎?陳麗華說,已經做了9年了,從來沒賣過一件紫檀。專家說,既然沒賣過,我就讓你把故宮的東西做出來。
陳麗華和朱家溍
從那天起陳麗華開始到故宮去,故宮倉庫的大門從沒有這樣對一個女性開放過。
專家們不僅拿出故宮乾清宮金鑾寶座和屏風、故宮角樓等諸多珍品的圖紙,還帶來了故宮的專家,指導幫助陳麗華的工匠們製作以故宮原件為藍本的紫檀精品。
乾清宮金鑾寶座和屏風
千秋亭
萬春亭
雖然也感到臟和累,但陳麗華覺得她把民族文化學出來了,感覺自己上了一課。中國紫檀博物館自1999年開館至今已經將近二十年了。
很多觀眾前來參觀時,都會被紫檀作品的精妙所震撼,好奇博物館裡的紫檀是否上油上蠟。
一堂紫檀傢具書房陳設
紫檀博物館裡的紫檀並沒有上過油,是按照老的方法燙蠟。故宮的紫檀傢具都是這樣做出來的,到現在已經幾百年了,用手一擦還是亮的。
紫檀寶座屏風
紫檀博物館目前共展出了999件仿照故宮原物製作而成的傢具,而二十幾年間,仿製故宮原件的紫檀工藝品已達上萬件。
我認為今天紫檀博物館不是我的,是故宮的。沒有故宮,就沒有紫檀博物館的今天。
紫檀寶座屏風
2011年,中國紫檀博物館申報的木雕(紫檀雕刻)被評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麗華女士本人也被評選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陳麗華
和眾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人一道,躋身大國工匠的光榮行列。這是一個被陳麗華女士永生銘記的時刻,每每回想起來都充滿激動的感情。
也因為這種感動,讓陳麗華願意為木雕藝術事業貢獻一切。
— 5 —
陳麗華的城門夢
關於北京的城門,曾有一句順口溜:
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鐘。
其中「內九外七皇城四」形容的便是老北京城的規制,指的是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以及皇城四門。
清乾隆十五年北京城圖
隨著歲月的流逝,老北京城的記憶在人們的視線中逐漸遠去,而凝結了中國傳統建築技藝之美的古城門亦成了一種鄉愁,更是老一輩人心中割捨不去的夢。
崇文門城樓老照片(20世紀20年代)
宣武門城樓老照片(20世紀20年代)
2008年,陳麗華萌生了要把老北京城「內九外七」十六座城門用紫檀雕刻出來的想法。
陳麗華坦言,現在的年輕人大都沒見過老城門樓,因此用紫檀重塑老北京城門樓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心愿。
紫檀及陰沉木製外城左安門城樓
可復建老城門的想法在最初實施時就遭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由於城門圖紙的缺失,陳麗華的團隊除了求助於政府文物部門的支持,還積極從海內外各種渠道尋找散落的城門照片。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考察紫檀陰沉木老城門樓之「正陽門」
2010年,她親自領銜,組織了由專家學者和百餘名能工巧匠參與的製作團隊,投入巨資,正式啟動了複製老北京城門樓的工程。那一年,她69歲。
陳麗華女士研究城牆磚工藝
這之後的八年時間,陳麗華將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在了城門復建這項工程上。
她親自上陣,率領團隊夜以繼日地精雕細琢,時常忙碌到深夜,因為有些工作需要跪在地上完成,陳麗華的膝蓋時常流血受傷。
左圖:陳麗華女士與工作人員共同研究城門的圖紙數據;右圖:陳麗華女士與劉大可、閻崇年、胡德生研究永定門斗拱
無數個日日夜夜,陳麗華和百多名團隊成員一起,最終以1∶10的比例,將老北京「內九外七」共計16座紫檀及陰沉木製城門全部製作完成。
這16座城門沒用一根釘子,僅用木建築的榫卯技術,把大小不過寸許的上千萬塊零部件嚴絲合縫對接,還破解並復原了古代城門建設的神秘千斤閘。
紫檀及陰沉木製正陽門閘樓內的千斤閘
每一座單列出來,都是一處風景,如果集中安置需要相當開闊的空間。
紫檀及陰沉木製安定門瓮城內的真武廟全景
紫檀制清代防禦火炮
紫檀及陰沉木製正陽門箭樓內一二三層實景
紫檀及陰沉木製正陽門閘樓內的千斤閘
在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大型藝術品的同時,陳麗華團隊也取得了一項項城市規劃和城防建築研究的學術成果,同時為後代留下了完整的北京城門、城牆圖紙和技術資料。
故宮出版社出版的《陳麗華的城門夢》
為了減少誤差,解決掉翼角的沖翹、瓦面的囊度等曲面,屋脊獸頭、套獸和小獸等製作精度要求較高的部分,陳麗華甚至引入了計算機輔助的方法。
在牆體的搭建方面,所有的陰沉木切成小塊,一塊塊按照老城牆的傳統壘砌方式,下寬上窄的一層層壘就,以保證牆體夯實牢靠。
陰沉木製朝陽門城牆局部及垛口
紫檀及陰沉木製朝陽門箭樓翼角
陰沉木製翹飛戧脊戧獸套獸走獸(小跑)
紫檀博物館的創建儘管耗費巨資,但陳麗華為了讓自己遙遠的詩和遠方可以生根發芽,為了讓中國傳統文化和技藝得以傳承,她竭盡全力!這是屬於一個企業家的社會擔當!
當然,這一切離不開自己家人的支持。
— 6—
甜蜜愛情成就紫檀事業
說起陳麗華,必然離不開遲重瑞。
遲重瑞
86版《西遊記》播出後,陳麗華看了非常喜歡,恰巧她又是一位京劇迷,1988年的一個冬天,她來到中國京劇院唱戲,遇見了遲重瑞。
遲重瑞《西遊記》劇照
陳麗華對遲重瑞幾乎是一見鍾情,但當時除了年紀比遲重瑞大11歲,陳麗華還離過婚,身邊還帶著3個孩子,兩人在一起的時候,遲重瑞特別怕別人發現,總是提心弔膽。
陳麗華問他為什麼要這樣。遲重瑞喃喃半天,說出了心裡話:
咱倆的事,劇院里已經風傳開了,有人說我傍大款,有人說我吃軟食兒,難聽極了。
陳麗華心裡很難過,過了沒多久,陳麗華提出結婚,她認為:只有登記結婚了,才能使那些謠言不攻自破。
遲重瑞和陳麗華
於是兩人於1990年喜結連理並移居香港,那年陳麗華49歲,遲重瑞38歲,結婚後,遲重瑞就推掉了一切社會活動和演藝工作,和陳麗華一起移居香港。
遲重瑞陳麗華結婚照
在遲重瑞眼中,陳麗華的事業就是自己的事業,陳麗華的事業就是自己的歸宿。
在他近10年的生意道路上,最輝煌的要數幫助夫人在北京創辦中國紫檀博物館。
遲重瑞
從博物館設計圖紙的審定到檀木原料的採購等等,遲重瑞和陳麗華都親力親為。
而在日常生活中,遲重瑞對陳麗華的稱呼有兩種,一種是董事長,一種是陳麗華女士。
遲重瑞曾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
也有很多人都問我,跟陳麗華在一起,她那麼強勢,那麼能幹,年齡又比你大,你有壓力嗎?而我確實沒有感覺到壓力。
從1990年結婚到現在,我們在一起20多年了,我們甚至都不覺得有這麼長時間了。
我們經常在一起感嘆: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我想首先是因為我們的感情沒有發生任何問題,另外我們本身都有事業心,都在整天忙碌著,所以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陳麗華對丈夫是這樣評價的:
遲先生這個人特別好,不虛偽,說話也是慢條斯理,我管他叫「遲到」。
他這輩子凈遲到,上小學的時候就老遲到,到《西遊記》劇組也是遲到,到上海戲劇學院都28歲了,38歲認識我才和我結婚,所以『遲到』就成了遲先生的綽號。
遲重瑞和陳麗華
對曾經有過的輝煌與榮譽、大起與大落,他們都看得很淡。如今兩人已經一起攜手走過了28年,也給當年那些並不看好這段婚姻的人們一個很好的答案。
— 7 —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
1999年5月29日,美國最大的私立藝術院校——薩凡那藝術設計學院因為陳麗華在傳承中國傳統紫檀文化方面的特殊貢獻,將其年度榮譽人文博士學位授予了她。
美國國家婦女博物館更授予陳麗華「國際文化領袖獎」,美國首都華盛頓市政廳將2005年9月19日定為「陳麗華博士日」。
華盛頓市市長安東尼?威廉姆斯親自簽發證書,宣布2005年9月19日這一天定為華盛頓市的「陳麗華博士日」,圖為美國國家婦女博物館創始人霍拉黛女士向陳麗華館長頒發證書
美國國家婦女博物館創始人霍拉黛女士親自將「國際文化領袖獎」授予了陳麗華女士
2011年和2012年,陳麗華連續兩年入選了《福布斯》「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名女性」;並於2012年榮膺美國《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百人榜」。
陳麗華
作為一個商人,陳麗華坦言:
賺錢當然是重要的,但是賺錢不是一切。尤其是有了錢以後應該把它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讓錢來自社會,用於社會。
所以,多年來她一直堅守著「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後,她第一時間通過全國政協向災區捐贈200萬人民幣,隨後又通過各種渠道向災區捐贈了價值近千萬元的棉被毛毯。
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她又率先捐款捐物250萬元。陳麗華說,「樂善好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也希望通過自己的這些善舉能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業中來。
「小善為民,大善為國」。除了救助弱勢,施善百姓的小善外,陳麗華也在保護中華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弘揚中國,努力做「大善」。
作為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建築物之一「水立方」是由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三十多萬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共同捐款修建,陳麗華也參與其中。
陳麗華
關於紫檀事業和公益慈善的關係,她這麼說:
其實,公益的範疇很大,做慈善,做文化傳承,這都是公益活動。
就像我現在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紫檀工藝的傳承上面一樣,我做的時候從沒想回報,我想老祖宗的東西你不去繼承的話它就會丟失,丟失了以後你再想拿起來,困難得多大。
我想我有這個能力,我就想盡自己的力量去保護這些東西。富華集團也一直秉承文化是半步,慈善是半步,兩者結合才是富華集團自己的步伐。
我們夢想中國的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展,這既是對民族的情感和國家使命的詮釋,也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有機融合,這種夢想無疑是美麗的。
回頭看陳麗華所做的一切,無論是將來用紫檀複製城門樓,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還是繼續為國內的各種慈善事業獻上自己的拳拳之心,都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
因為,她說自己將永遠記住鄧穎超生前對她的讚揚和鼓勵:
愛國,多為國家做好事!
- END -
《小建微課堂》


※最早出現在文學作品裡的椅子是?
※古典傢具研究重大錯誤——「鐵力木」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