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劉禹錫:一個人有沒有格局,就看這三點

劉禹錫:一個人有沒有格局,就看這三點

文 | 一笑作春風· 主播 | 雅萱

十點讀書邀約作者

生活在都市裡的上班蟻族恐怕都有心照不宣的牢騷:工資少、環境差、房價高、工作累……我們日復一日地龜縮在格子樓里,搜索著廉價商品,盤算著房貸利率,在小恩小惠里盤旋。

指點江山、快意恩仇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遙遠,甚至一些剛入職的年輕人臉上也掛上了「老氣橫秋」的表情。

是什麼涵養了這樣的生活格局?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萬丈豪氣?

這是生活造就的嗎?不,君請看,歷史上那麼多人物遭受厄運,依然能夠笑看風雲,活出人生大格局。

比如詩豪劉禹錫。

他,被朝廷流放到「巴山楚水凄涼地」23年,依然高歌著「沉舟側畔千帆過」的時代強音;他,以達天知命、笑看人生的不凡氣度,展示自己的堅毅高潔、錚錚傲骨;他,以奔騰流走的生命活力,超越苦難,走向未來。

讓我們從劉禹錫身上看一看豪氣是如何練就的。

面對自己:

心中若有春天,秋風秋雨奈若何?

劉禹錫曾經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風雲少年。

21歲時,他和柳宗元一起同榜進士及第。古代的科舉,相當於今天的高考,錄取率極低,有「五十少進士」之說,進士及第是殿試中三甲的第一甲,第一甲只有三人,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老爸就是探花出身。

33歲之前,劉禹錫一路青雲直上,從監察御史做到農田水利財政部長,金光大道在這個年輕人面前緩緩展開。

然而,升得太快了,一旦下降,也會是加速度方向。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即位。以王叔文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發動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革新運動。劉禹錫作為一個有為青年,對唐王朝的復興報以極大的熱情,是這場革新的核心人物。

這場革新功過自有史家評說,但它的歷程如同煙花,瞬間即逝。其結局是——順宗不順,被迫讓位給太子李純;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柳宗元等一同參與的八人被貶為遠州司馬。

風蕭蕭兮易水寒,八位司馬灰頭土臉地上路了。當劉禹錫山一程水一程地向貶地奔去時,朝廷官員議:劉禹錫貶得太輕了吧?於是加貶連州(今廣東境內)刺史。然而,朝廷依然覺得貶地不夠遠,連州尚未到任,又貶至朗州司馬。

命運狠狠地給了劉禹錫一擊,從朝廷的最高核心領導到如今的貶謫身份,內心要經歷幾多掙扎才能釋然?

此時,再來看看劉禹錫的選擇吧:他用不屈的堅強直面苦難的來臨!他在詩文中找到與命運和解的可能!在朗州的大地上,在颯颯秋風中,劉禹錫放聲高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從宋玉的《秋聲賦》開始,中國就有「悲秋」文化,然而,劉禹錫一掃蕭瑟之氣,發出激昂之音!

這樂觀的精神、這開闊的胸襟,讓人舒暢、讓人敬服。誰說人生逢秋就要悲嘆?哪怕遭遇挫折、遭遇不幸、遭遇困境,只要心中有春天,秋風秋雨又奈何?

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那些打不垮你的,終將使你更堅強。

面對小人:小人當道,我自錚錚硬骨

網路上流行一句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依舊少年。」意思是一個人經歷歲月,依然保持少年的本真。

那麼,現實人生里,有多少人碰得頭破血流之後,還豪氣依在呢?

元和九年(815)十二月,劉禹錫與柳宗元一起奉詔還京。

距離第一次被貶,剛好過去了十年。「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十年時光已讓劉禹錫從一個初入官場的毛頭小吏艱難跋涉著步入中年歲月。

十年時光似海,足以使一個人學會游泳,泅渡自己。現實中的中年人,常常會在某一天發現自己變成了年少時討厭的模樣:圓滑世故、無棱無角、黑白不分、世事練達。

被命運教訓過的劉禹錫,是不是會在官場上如魚得水隨波逐流呢?

沒有!他依然目光清朗豪情萬丈!依然意氣風發氣宇軒昂!

那一日,劉禹錫和柳宗元一起去玄都觀看桃花,看著人來人往,想著奸臣當道,劉禹錫憤而題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

儘是劉郎去後栽。

玄都觀里的千樹桃花本是人間至美之景,但到了怒目金剛的劉禹錫這裡,卻化身為趨炎附勢攀附權貴之流。

劉禹錫的言外之意是:你們這些小人,算是什麼東西?都是我劉禹錫走了之後的鼠輩!

對待小人,要強硬,不屈服,這就是劉禹錫的態度!他不是那種不懂官場規則的人,也不是那種看不透世事的人,他就是不肯妥協,不願低頭。

這份豪氣是和才氣、正氣相對應的。就好像《紅樓夢》中最有才幹最有膽識的賈探春,在面對小人王善保家抄家搜身之時,狠狠地打出一耳光!

社會很現實,當四面都是小人,你即便求饒,也沒人會放過你。沒人在乎你的落魄,你的孤單。因此,你要用強大來對抗對手,否則只能承受弱小帶來的傷害。越是強大,越不乏同道之人。劉禹錫的政敵多,但是朋友更多。

當然,因為「千樹桃花」,劉禹錫又被貶了。再次回洛陽時,距離他第一次被貶,已經過了二十三年。人生有幾個二十三年呢?當年的青蔥少年郎如今已是白髮老兒。

兩年後,56歲的劉禹錫再游玄都觀,想起前次被貶經歷,不屈的火焰又被點燃,老頑童心性再一次大爆發,樂而題詩:

百畝庭中半是苔,

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分明就是在高調宣稱:當年因為「玄都觀里桃千樹」被貶的劉郎又回來了。

這個一生豪氣之人,摧不跨、壓不倒、意志不衰,就是一粒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銅豌豆!

知世故而不世故,懂套路卻不套路,看透人性卻不寬恕人性,眼前黑暗而內心明亮——這樣的豪氣,是不是活出了錚錚硬骨?

面對朋友:劉柳好兄弟,豪氣柔腸兩相宜

對待小人,他有盔甲;對待朋友,他有柔腸。

一個有著俠肝義膽的人,又怎會缺少深情的一面?

劉禹錫和柳宗元是同年進士,又一併參與了王叔文變法,人生同起同落,同進同退。在貶謫途中,結伴同行,遍訪美景,詩酒相依。文壇、政壇上,他們都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

然而,當劉禹錫扶著母親靈柩回長安之時,驚聞柳宗元去世的消息,悲痛至極!

他立即去柳州處理柳宗元喪事,並請文壇老大韓愈來為柳宗元寫墓志銘。柳宗元所有的詩稿在去世前均交給劉禹錫整理,柳宗元的六歲小兒被劉禹錫收養並如親生孩子一樣撫育成人。

人生路上,有此好兄弟,夫復何求?

這份豪爽,這份義氣,放在今天這個時代,亦如金子一樣閃閃發光。

現實中,我們都喜歡和豪爽之人交朋友,因為他們不會精明算計,因為他們會付出熱情和真誠,所以他們值得託付值得深交。

跳出局限,活出格局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對劉禹錫的《陋室銘》爛熟於心,它明白曉暢,朗朗上口,文中的驕傲語氣和少年的豪氣心性非常吻合。

事實上,劉禹錫寫這篇文章時已經50多歲了。當時他在和州做通判,知縣策大人對空降至此的劉禹錫很不喜歡。

本來劉禹錫應該住衙門三室三廈的房子,策知縣偏偏安排劉禹錫住在城南郊區。劉禹錫來到郊區一看,此處依山傍水,風景優美,立刻高聲吟誦:「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辨。」

策知縣不樂意了,哼,讓你高興?從城南移到城北住去吧,三間房子變成一間半。劉禹錫走至江邊,看到白雲悠悠、楊柳成行,揮筆寫下:「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被氣炸的是策知縣。小人陰暗的心理再一次蠢蠢欲動,他讓劉禹錫從城北遷到破爛不堪的陋室,只有一間茅草屋,但那又如何呢?劉禹錫在茅草屋裡,鋪開宣紙,轉瞬間,《陋室銘》揮灑而就。

是啊,「燒了房子,有慶賀的人;一簞食,一瓢飲,有不改其樂的人;千災百毒,有談笑自若的人。」在《陋室銘》里,劉禹錫展示了豪氣的又一境界。

僅僅是樂觀的緣故嗎?是,但又不完全是!

劉禹錫能戰勝小人的原因,是他跳出了名利的局限,有更高的人生格局。

他深知人性的醜陋、自私、慾望,看到了策知縣內心的官欲、權欲在作祟,理解了他人的局限,就不會把他人的卑劣當回事,因此能夠活得輕鬆自在。

現實中的我們,如果能夠像劉禹錫一樣,洞悉人性的醜陋、拒絕名利的誘惑、聽從內心的聲音,就能遠離紛紛擾擾,不被他人的眼光所囿,不被一地雞毛的瑣事所困擾,任何小人的詆毀都無法傷害到我們。所謂無欲則剛就是這個道理。

像楊絳先生就曾經說過:「我和誰都不爭,我和誰爭都不屑。」因為心中有大格局,楊絳先生這句話說得格外有豪氣。

劉禹錫的晚年,與白居易酣飲終日,以詩酒琴書自樂,在患眼疾、足疾、看書行動都不便的情況下,依然高歌「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這個堅強驕傲的老頑童,在出走半生之後,依然樂觀豁達,活出了豪氣的最高境界。

看來,人生的困難挫折都不足以怕,真正要怕的,是你丟掉了自己的豪氣。

一個有豪氣的人,走得出困境、斗得過小人、交得了摯友、活得出自我。

有豪氣,方成大格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靜,是一個人最深的歷練
高情商的孩子,都擁有這4種能力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