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藝術精品(中國美術館 潘天壽紀念館藏)
潘天壽 記寫雁盪山花 150.8×359.6cm 1962年作 中國美術館藏
潘天壽(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頤,號壽者,別號阿壽、懶道人等。浙江寧海人。自幼自學書法篆刻,1915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讀書時,受到文人畫家經亨頤和著名藝術家李叔同的教誨。1923年任教於上海美專,並與吳昌碩相識,自此潘天壽得吳昌碩啟示,轉歸嚴謹沉穩,於不惑這年形成奇崛險峻的獨異風采。他以「骨法用筆」這筆墨之根,運筆果斷強勁,主張「強其骨」、「一味霸悍」。作品善從高、遠、大處立意,以苔台貫通氣脈,深得勁撥陽剛之美。1982年,潘天壽家屬將潘天壽1962年創作的巨幅國畫《記寫雁盪山花》捐贈中國美術館。
潘天壽 靈岩澗一角 1955年作 116.7×119.7cm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美術館藏
上世紀50年代起,潘天壽一直任教於浙江美院,曾任院長,兼中國美協副主席、美協浙江分會主席等。他出遊天台、雁盪,將山水與花鳥畫相結合,步入了一個與時代精神相諧的雄強復明麗的新階段。 1955年,潘天壽與吳茀之帶學生到雁盪山寫生,回杭州後於盛暑中創作了《靈岩澗一角》。此作融山水、花鳥畫的意趣於一體,冶雄放的意筆與勾勒填彩法於一爐,營造了這一非同凡響的奇異境界。作品剛健雄厚,磅礴有力又充滿大自然的蓬勃生機。他以斜勢行書題識:「畫事以積墨為難,茲試寫之,仍未得雁山厚重之致」,右上鈐「強其骨」印,足見他創作此畫的美學追求。潘天壽曾言:「予喜游山,尤愛看深山絕壑中山花野卉,亂草叢篁,高下欹斜,縱橫歷亂,其姿致之天然得勢,其意趣之清奇純雅,其品質之高華絕俗,非平時想像中得之。」這或許是潘天壽酷愛描繪山花野卉內心深處的動因。
潘天壽 露氣 1958年作 130×154cm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美術館藏
1958年6月18日潘天壽被蘇聯藝術科學院聘為名譽院士,7月14日作此畫。《露氣》構思新異,布局有出奇制勝之美。畫面左上方以題識形成一長方形結構並鈐以印章,使全局有起承轉合的韻致。該畫並未渲染露氣,而用酣暢淋漓的筆墨點出了清露瀰漫的氣氛。題識:「昨日清晨至半山康橋鄉參觀早稻豐收,見村邊池塘中芙蕖壯茁,如華岳峰頭玉井中所植者,至為可愛。歸後即寫此以為紀念,但限於幅面,未能得其粗豪蓬勃之致,奈何。五八年七月十四日大暑,大頤壽者於止止堂。」「止止堂」為作者杭州住處畫室之名,意在告誡自己榮譽面前須止步。
潘天壽 杭縣農民爭交農業稅 1950年作47.5×37.2cm 中國美術館藏
潘天壽 松鷹(指墨畫) 1948年作 149×40.5cm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美術館藏
潘天壽 雨後千山鐵鑄成 1961年作89.9×45.9cm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美術館藏
潘天壽 雨霽 144×360cm 釣魚台國賓館
潘天壽 映日荷花別樣紅 200×300cm 釣魚台國賓館
雁盪山花圖軸
1963/水墨設色紙本立軸
潘天壽紀念館藏品
鐵石帆運圖軸
1958/水墨設色紙本立軸
潘天壽紀念館藏品
潘天壽紀念館藏品
潘天壽紀念館藏品
老鷲 潘天壽紀念館藏品
潘天壽紀念館藏品
潘天壽 葫蘆菊花圖軸
潘天壽紀念館藏品
潘天壽紀念館藏品
松梅群鴿圖
松梅群鴿圖局部
松梅群鴿圖局部
小龍湫一角圖軸
小龍湫一角圖軸局部
小龍湫一角圖軸局部
暮色勁松圖軸 1964年
潘天壽 小憩圖
紙本設色 224×105厘米 1954年
潘天壽紀念館藏
潘天壽 鷲鷹磐石圖潘天壽紀念館藏
潘天壽 八哥崖石圖軸潘天壽紀念館藏
潘天壽 魚樂圖潘天壽紀念館藏
潘天壽 暮色勁松圖潘天壽紀念館藏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