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家電話的變遷(偉大征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我家電話的變遷(偉大征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鄉叫公社,父親是三江公社辦公室主任。

父親坐辦公室,他面前的條桌上放著一部黑色的揺把子座機,接打電話成了父親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尤其是到了夏季,暴雨洪水大風冰雹乾旱,在山區交替著發生,那部座機就格外繁忙。一會兒鈴聲響起,是縣政府區公所打來詢問災情;一會兒父親搖響電話,是向上級部門彙報受災最新情況。我覺得很神奇!幾十上百公里之外隔著重重大山,兩頭不見人說話聽得真真切切,這不是西遊記里的順風耳嘛。

每年放了暑假,我都吵著要去三江公社,只為了能夠打上一回電話。父親一直沒有滿足我這個心愿,他只是緊緊按住聽筒,讓我摸過搖把子。有一次,趁著父親跑去上廁所,我終於打通了電話,聽筒里傳來一個女音:「搖哪裡?」我不知如何回答。女音提高了八度,幾乎是吼道:「搖哪裡?!」我嚇得趕快丟下了聽筒。過了幾年,我才弄明白,那時打電話要通過總機轉出去。就是我這個電話,父親在公社機關幹部大會上作了檢討,他辦公室主任的職務還差點被免了。我鬧出的「電話事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心裡種下了一個願望,長大參加工作一定謀一份坐辦公室的差事,守著一部座機把電話打一個夠。

我揣著這個夢想,不覺就到了1991年。這年,我們縣的電話由人工接轉改為自動操作,電話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我第一批安裝了家庭電話。不過二十年的時間,我終於擁有了一部屬於自己的按鍵座機,它同父親曾經管的那部搖把子有著天壤之別。

安裝這部座機,發生了一點小波折。那時可不比現在一分錢不出,個人要裝一部電話,從上戶拉話線到買座機,一共要花兩千八百元。當年,我一月的工資是一百三十六元,妻子每月還不到一百元,兩千八百元是一個大數目。我拿出工作以後所有的積蓄還差一千二百元,父親聽說了把差的錢送到妻子手上,還笑著說:「正好,給你們一個月月紅。」湊齊這筆錢,妻子與我有了爭執,她想買一台彩色電視機,成都牌的二十四英寸,也正好是兩千八百元。看電視同打電話相比,我也認可前者更為實在,但是電話在我心裡整整裝了二十年,二十年不滅的追求意義更為非凡。出了差不多一半錢的父親站在我一邊,妻子放棄了買彩電的想法。

我選擇的座機是紅色的,放在朝著大門的方向,一進門便看得清清楚楚,那軍旗一樣的顏色格外搶眼。電話鈴聲響起,一串丁丁冬冬,好像山澗跳動的清泉,讓人心裡十分舒坦。不過,我常常有一種失落,固定電話沒有普及之前,我很少接打電話,家裡這部座機幾乎成了擺設。我兒時夢求的可不是這樣?再想一想管他呢,我反正有了一部電話。

十分意外的是,固定電話迅速落後了。我生活工作的所在地,是四川西南大山中的一座小縣城,通信的發展快得幾年一變。

兩年後,市面上出現了傳呼機,因為它的呼聲像英文字母B的讀音,又叫BB機。這時的工資提高了許多,BB機的價格只有七八百元,妻子叫我買一個。我想了幾天沒有買,BB機是方便他人,接到了傳呼,得四處去找電話回復對方,很麻煩。有時,BB機的呼聲還使人鬧心。我單位辦公室的幾位同事,他們都買了BB機,不時有人被呼叫,最煩人的是同時叫起來,辦公室的一部座機根本忙不過來。好在,這種狀況不是很多。

我有一種預感,很快,會有新的通信產品替代傳呼機。

1995年,我們這個山區小縣開通了行動電話。第一代無線電話機一塊磚頭似的,俗稱「大哥大」,由於攜帶不方便,價錢又高得離譜,兩三萬元一部,除了極少數的大老闆買得起,廣大普通消費者只能鏡中看花。「大哥大」在人們生活里冒了一下頭,就同傳呼機一道淹沒在時代改革的大潮中。

又過了三年,小巧靈便的手機現身了,不但能接打電話,還具備發簡訊的功能,價位也不是太貴。我使用的第一部手機,是諾基亞的平板機。

買這部手機,也有一個小插曲。

那是1999年春節,放假前單位給每個職工發了八百元獎金。我們辦公室六個人同時領到了錢,打字員小王提議說:「春節期間,移動公司搞內部銷售,諾基亞平板機優惠三百,剛好八百元一部。」我是主任,大家都看著我。我想,小王大哥是移動公司副經理,他說的不會是假話。再想,少了三百元,差不多是一個月的工資,這事划算。我點點頭,大聲說:「幹得。」就這樣,我們集體買了手機。

有了手機,家裡那部座機反而忙了。我下班後在外面,就會給家裡打電話,父親和妻子在家裡,也會用座機給我打電話,父親打得少,多數時候是妻子打的。我和家人短暫分開時,手機卻把我們時時連在一起。

諾基亞一用四年。踏入新世紀的2003年,我換了三星的翻蓋手機。這種手機發簡訊用寫字筆,十分簡便快捷。諾基亞寫簡訊使用的是五筆或拼音,遇上複雜一點的字句和詞語,我是兩種方法交替操作,仍然常常弄得束手無策。對方發來簡訊,遲遲等不到回復,還以為我自高自大,想撥通電話解釋一番,又似乎顯得有些多餘。有了三星手機,長期困擾我的這個難題迎刃而解。以後,我一直沒有換過其他牌子的手機。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智能手機應運而生,人們的收入也緊緊跟著社會變革的步伐,我每月的工資漲到了五千多元。收入增加消費下降,一家人都用上了華為智能手機,我、妻子、讀大學的兒子,還有年滿八十歲的父親。智能手機的功能太強大了,簡直是包羅萬象,除了通話發簡訊,還有照相計算導航上網交易……幾乎是無所不能。開通微信,我建了一個親友群,父親在群里歲數最大輩分最高,他經常講一些過去有意思的事情,還擁有了一批年輕粉絲。

去年國慶大假,我們帶上父親外出旅遊,一路上吃飯住宿買車票都是順風順水。父親滿眼疑惑?他說:「啥都安排好了?有人幫忙嗎?」我指指妻子,她晃動著手中的智能手機,笑著對父親說:「全靠它。」我們進餐館住酒店到超市購物,也不用付現金了,拿出手機掃一掃二維碼,一切輕輕鬆鬆搞定。父親不住聲地說:「好,好,省了許多麻煩。」父親還說:「這不是神話里的百寶箱嘛。」是啊!智能手機就是百寶箱,要什麼有什麼,它裝進了大千世界,裝進了生活的方便,更是裝進了豐富多彩的人生。

有了「百寶箱」,我仍然沒有報停固定電話。搬了幾次新家,那部紅色的座機還是擺在客廳顯眼的地方。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4日 12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體育 娛樂」驅動電競產業發展
形成研發投入與市場回報的良性循環 打造支撐科技發展的產業鏈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