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聚 焦】|榆社:古建「航母」揚帆遠航

【聚 焦】|榆社:古建「航母」揚帆遠航

原標題:【聚 焦】|榆社:古建「航母」揚帆遠航



(一)鴻篇巨製——蒙古源流影視文化園

位於蒙-晉-陝三省交界處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橫亘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地勢平坦,幅員遼闊,資源豐沛。「鄂爾多斯」,在蒙古語中是「眾多的宮殿」的意思,與這個美麗的名字相契合,雄偉壯闊的成吉思汗陵園也坐落於此,為進一步發揮文化優勢,開發更多的旅遊資源,從2012年開始,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斥資在鄂爾多斯啟動了蒙古源流影視文化項目建設。


「蒙古源流」,即「尋根溯源,一脈相承」之意,園區以「文化鑄魂、旅遊強體、影視塑形」為發展戰略,擬集中還原700多年前蒙元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俗風情、文物博覽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重點打造北方民國城、元大都、元上都等文化產業園。整個項目規劃面積8344畝,預算投資50億元人民幣。一時間,成千上萬名建築工人慕名而來齊聚鄂爾多斯,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厲兵秣馬,開始繪就古建藝術的鴻篇巨製。


(二)榆社標準——影視園區古建彩繪的「度量衡」

在眾多建設大軍中,有一支來自山西榆社的古建彩繪施工隊,起初並未引起太多的關注,他們只是認認真真、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蒙古源流影視文化園項目,啟動之初工程進展並不順利。這些龐大建築群耗資巨大,要承載和還原700年前蒙元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諸多要素,無論是土建、木工還是彩繪,都要求其工藝必須一流,風格必須統一,質量必須過硬。當時的施工隊多達上百支,人員來自四面八方,施工標準不一,質量參差不齊,已完工的項目大多數難以達到設計方案要求,工程進展一度舉步維艱。


甲方經過認真調研討論後認為,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工程隊各自為戰、標準不一,使得工程質量高一腳低一腳,當務之急是要有統一的標準、統一的風格。那麼,工程質量誰來驗收?施工標準誰來制定?經過反覆論證研究,決定從全國範圍聘請權威專家檢查驗收。


經過層層篩選、嚴格選拔,山西榆社古建商會會長韓彥龍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韓彥龍在甲方代表和諸多項目經理灼人的目光下,沿著工地轉了一圈,隨後三言兩語就道出了工程質量的癥結所在,以及施工工藝存在的缺陷,並提出了古建彩繪應有的施工標準。甲方代表和其他項目經理聽後一致贊同:「你們榆社古建人才是真正的行家裡手!你們制定的古建彩繪標準就是我們蒙古源流文化園項目古建彩繪施工標準。」


高質量的工程、兢兢業業的態度,換來了甲方代表對榆社古建人的高度信任,此後,有相當一部分的古建彩繪工程直接承包給了韓彥龍帶領的古建隊。韓彥龍也順理成章的成為工程乙方代表,其麾下200多人的古建工程隊全面進駐蒙古源流影視文化項目區,成了一支行走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古建王牌軍,兩年下來,他們所做的工程量已達5000多萬元。


(三)滄桑歷史——榆社古建的前世今生

榆社縣,一個只有十幾萬人口的小縣,怎麼會湧現出如此多的能工巧匠?榆社和古建彩繪到底有著怎樣的淵源呢?


榆社古建的歷史,可以追溯至西晉末年,當時的社會民族矛盾複雜、群雄逐鹿中原,從榆社走出了從奴隸到皇帝的羯族人石勒,為緩和民族矛盾凝聚中華族群,石勒採納天竺高僧佛圖澄的建議,以崇尚佛教的治國方略實現民族融合,僅在其故里榆社就修廟360多座。大興佛教寺廟的同時,也成就了大批土木、彩繪等古建工匠,也是從那時起,榆社便植下了古建彩繪傳統技藝的根脈。


建國後,為了將這些珍貴的技藝發揚光大,縣裡先後成立了榆社縣美術廠和榆社縣金漆廠,將散落民間的優秀古建匠人吸收進廠,端上了「鐵飯碗」。

上世紀70年代,以岳俊德為首的21名古建彩畫師,開風氣之先走出榆社,承攬了太原藏經樓的彩繪工程。5個月後,一座金碧輝煌的藏經樓呈現在世人眼前,絡繹不絕的省城市民趕來欣賞品評,成為當時太原市的一大趣事。當時的太原市委領導慧眼識才,讓這21個從太行山深處走出的民間匠人,搖身一變為太原市園林局的古建工藝美術師,並以此為班底,成立了太原市園林古建公司。改革開放之初,公司率先走向市場,先在省內,之後省外,繼而走出國門,修繕寺廟,彩繪宮殿,打造古街,建設了一大批高質量的古建工程。


從此之後,一撥又一撥的年輕人走出榆社充實到這支浩浩蕩蕩的古建大軍中,高峰時,直接或間接從事古建產業的榆社人達7000人。由此,山西榆社——中國「古建之鄉」的名頭享譽海內外。

(四)宏偉藍圖——榆社古建的希望與未來

榆社古建人才,按照時序,大體可以這樣劃分,第一代古建人以岳俊德為代表,他們走出鄉關闖蕩市場,彼時正值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各項事業方興未艾,順應時代大潮,榆社古建趕上了蓬勃發展的春天,這一代人為榆社古建造出了聲勢,闖出了牌子。第二代人則以張俊生、常國金、郭燕剛等為代表,帶領一批批古建匠人,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馳騁於國內外古建市場,建造了大批古建工程,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資源。而以韓彥龍、鹿勝凱、郭俊雍、任錦富為翹楚的公司法人和項目經理人,可看作是榆社古建的第三代人,他們年富力強正值幹事之年,從本世紀初入行,敢想敢幹、與時俱進,逐漸成長為這一行業的中堅力量。

鹿勝凱,37歲,子承父業,入行16年,是榆社首家擁有三級資質的古建公司法人代表,對全國古建行業發展有獨到見解。郭俊雍,36歲,入行18年,榆社首家打入蒙古源流影視城的古建人,并力薦韓彥龍出任蒙古源流影視城古建工程驗收專家。任錦富,36歲,入行16年,奉行「做事先做人」的準則,在建設資金不到位的情況下,找銀行貸款也要給農民工發工資,在業內享有較高聲譽。這一代古建人,對榆社古建發展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極強的規則意識和抱團意識,他們正是榆社古建今後的希望所在。

(五)轉型升級——打造古建產業航母

擺脫落後產能的束縛,打造古建行業的巨艦。國家已將第三產業的發展擺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古建產業迎來又一輪發展的春天。與之前不同的是,這輪發展更強調規矩、規則、施工資質和施工業績,誰做的更規範、更強大,誰才能更具競爭力,更富統治力,更有話語權。榆社古建的明天可謂機遇與挑戰並存。在鹿勝凱、郭俊雍、任錦富他們的身上,承載著榆社古建發展的希望與前所未有的重擔。


人才不斷檔,活水好「養魚」。今年3月,由榆社縣委統戰部牽頭,榆社縣工商聯等部門承辦的農民工古建彩繪、木工培訓班開班。來自全縣的345名農民工,經過為期9天的培訓學習,通過考核順利結業,並全部與勞務公司簽訂了勞務派遣合同。


更重要的是,榆社縣已瞄準了古建產業巨大的發展潛力,明確將古建產業列為實施脫貧攻堅的重點產業來扶持,持續加大宣傳力度,不斷強化技術培訓,力保資金政策傾斜。榆社古建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加大和提升。2017年,「榆社縣栩盛扶貧攻堅古建有限公司」掛牌成立。2018年1一4月,「栩盛」古建公司古建工地安排勞務用工232人,其中貧困人口82人,產值達500萬元,發放工資近270萬元。為了進一步延伸古建產業鏈條,榆社縣正傾力打造古建構件加工企業,立項、選址、環評等相關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有序推進,榆社古建大跨越大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行者常至,為者常成」。榆社古建這艘航母,已經揚帆起航,等待它的必將是更大的挑戰、更深的藍海。

(作者:郭曉紅 任衛民 李晉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榆社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榆社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