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溶洞給你透骨的涼意

溶洞給你透骨的涼意

在北京城揮汗如雨的三伏天,京郊有些景觀卻一直清涼恆溫,比如京郊的溶洞,既可以觀看到溶洞奇觀,也能浸潤到透骨的涼意。並且溶洞還是一個天然溫度計,可以告訴人們,北京歷史上哪些時期的夏季最涼快。

石花洞地處北京房山區西山深處,是中國第一座以岩溶洞穴自然景觀為主題的地質公園。走進石花洞的一瞬間,你真的能感覺到「別有洞天」的含義。先說溫度,從驕陽似火的室外一進入洞口,就如同走進了一個清涼世界,空氣新鮮,所有的毛孔都在吸收著涼意,時間長了甚至需要披件薄外衣。據導遊介紹,洞內溫度常年只有13攝氏度,冬夏恆溫。

再說視覺,洞內的景觀也如夢如幻。自然景觀玲瓏剔透,有滴水、流水和停滯水沉積而形成的高大潔白的石筍、石柱、石梯田等,和滲透水、飛濺水、毛細水沉積形成的眾多晶花、石毛、石菊、石珍珠、石葡萄等。還有許多自然形成的造型,如海龜護寶、三燈石筍等,並有晶瑩的鵝管、珍珠塔、彩光壁等,眾多的五彩石旗和美麗的石盾為中國洞穴沉積物的典型,大量月奶石蓮花在我國洞穴中首次發現。

這裡的地質結構分為7層,這是由於千萬年間西山共經歷了7次抬升運動。目前開放的是一至四層,總遊覽路線為2500多米。不過,你並不會覺得累,因為三步兩步轉角處總有驚喜。左邊,天然石頭似三位仙人正在圍著桌子下棋,兩位仙人棋逢對手,中間一位觀棋不語。右邊,石壁上突出的石筍,似一條肥大的鯉魚。高高地躍出了水面,正是「魚躍龍門」。這樣逼真的景觀俯仰皆是,只要你大膽遐想,這裡則儘是人間與天上的奇景,讓你不禁感嘆大自然神奇的造化。

「瑤池石蓮」為洞內第一大奇觀和全國之最,池內盛開的朵朵蓮花,形似蘑菇、菜花,地質上稱其為「月奶石」。此景觀於1982年在北京石花洞首次被發現。「銀旗漫卷」是洞中第二大奇觀和第二個全國之最。這面「白玉銀旗」高1.8米,薄而透明,邊沿捲起,似在迎風招展,花費了大自然5萬年的神工造化才形成今天的模樣。

很多人只看到溶洞奇特的地貌,並不知道的是,溶洞也是天然的「溫度計」。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在石花洞的石筍中不斷發現非常清晰的年生長層,年層的厚度一般在0.05到0.3毫米之間,這也是石筍每年沉積生長的高度。可見石筍年層就像時鐘,它能告訴人們石筍哪年沉積多,哪年沉積少。通過數年的洞穴滴水觀測分析和氣象記錄對比,專家們發現,石花洞石筍的年層界面形成於每年雨季,一些石筍的年層厚度變化受地表溫度變化的影響最大,因此,通過計算就可以用年層序列恢復過去幾千年的溫度變化。可見,石花洞石筍年層既是自然「時鐘」,又是自然「溫度計」。

現在,專家們利用石花洞石筍年層的厚度已經恢復了北京過去2650年(公元前665年至公元1985年)的夏季溫度。這是目前中國最長的逐年記錄的溫度年表,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石筍層厚度與溫度記錄。這個「時鐘溫度計」告訴我們,北京在戰國中期、兩漢、隋——盛唐、宋——元代以及清代晚期以來比較溫暖,而在春秋中期、戰國後期——西漢前期、南北朝、中唐——五代、明——清代前期較為寒冷。 傅洋 文並攝 J004

GO提示

石花洞景區開放時間:8時30分至17時。票價70元。

乘車路線:城鐵房山線蘇庄站——換乘833、房13——石花洞路口換乘房43——石花洞

G108國道東莊子大橋——房山、閻村方向行駛4公里——石花洞路4公里即到。需要注意的是,停車場較遠,車位不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