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我國是統一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除漢族外,有五十多個少數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6.6%,分布在我國總面積 50—60% 的土地上。

蒙 古 族 主要分布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林省,黑龍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肅省,

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儘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誌。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馬奶節、那達慕大會和白節(也稱白月)。

回 族 主要分布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河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河北省,山東省,安徽省,

遼寧省,北京市,黑龍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陝西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清真寺是回族舉行日常五時拜、主麻聚禮和節日中會禮的地方。回族每年主要過三個重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節日均以伊斯蘭教曆計算。根據伊斯蘭教的規定,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動物血,禁食一切形象醜惡的飛禽走獸,無論牛、羊、駱駝及雞禽,均需經阿訇或做禮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後屠宰,否則不能食用。日常生活中,回族不抽煙、不飲酒,但特別喜歡飲茶和用茶待客。

藏 族 主要分布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青海省,甘肅省,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藏族非常講究禮儀,日常生活中見到長者、平輩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禮方式。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於地面。見到平輩,頭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這時的鞠躬只表示一種禮貌。藏族人朝覲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謁長者,都要磕頭。藏族節日繁多,基本上每個月都會有節日。藏曆元月,是節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這個月里,幾乎天天都在過節。藏族節日是藏族文化最主要的表現。

維吾爾族 主要分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湖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維吾爾族普遍認為賓客盈門是令人羨慕的事。通常客人如果同時到來,要分男女長幼進門,上炕入座,最尊貴及最年長的客人,要坐在炕中間主人特意鋪的褥子上。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前兩個節日都來源於伊斯蘭教,日期是按伊斯蘭教曆計算的,每年都在移動。

苗 族 主要分布貴州省,雲南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廣東省,湖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對象有天、地、日、月、巨石、大樹、竹、山岩、橋等。在雲南的金平麻栗坡等地的一些苗族中,每當農作物抽穗時都要祭「天公地母」,祈求天地使農作物豐收,這是苗族崇拜天、地的遺迹。 苗族是一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 節慶 獨特鮮明。傳統節日有五大類,每月均有以下節日:農事活動節慶;質交流節慶;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祭祀性節慶;紀念性、慶賀性節慶。

彝 族 主要分布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還處於原始宗教的階段,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萬物有靈的觀念普遍存在於社會當中。彝族對自然的崇拜來源於萬物有靈的觀念。「十月太陽曆」是彝族傳統曆法,不按月亮盈虧為周期,而是地球繞太陽為周期,故稱「太陽曆」。十月太陽曆,是彝族對中華民族文明所做的重大貢獻。節慶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習俗的集中表現。彝族年;火把節;此外,黔西、滇東彝族在農曆的三月三要過祭山節;雲南石屏、元陽、巍山一帶的彝族每年要過兩次祭龍節;雲南楚雄的彝族每年農曆的二月初八要舉行插花節,以祝願幸福安康,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廣西那坡、雲南富寧一帶的彝族在農曆四月要舉辦跳弓節,農曆三月三為廣西隆林彝族的護林節。

壯 族 主要分布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廣東省,貴州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一餐飯吃五、六家。平時即有相互做客的習慣,比如一家殺豬,必定請全村各戶每家來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務必備酒, 方顯 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勺起一羹,雙以最好的食宿,對客人忠。壯族的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壯族比較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節日是「三月三」歌節、「牛魂節」、「中元節」等。

布 依 族 主要分布貴州省、雲南省、四川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布依族有許多傳統節日,除過大年、端午節、中秋節等與漢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節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布依族人好客、熱情、大方、真誠,凡來到山寨的,親朋故舊、素不相識的,一律會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講禮,不歡迎滿嘴髒話、舉止粗魯的客人。

朝 鮮 族 主要分布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朝鮮族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周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周年紀念日)。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朝鮮族禮節很嚴。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煙,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滿 族 主要分布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正月十六,北方各地滿族婦女,盛行卧冰與「滾冰」,象徵著去除晦氣;正月二十五「添倉」,祈求豐年;二月初二「龍抬頭」祈求風調雨順;三月三「開馬絆」;清明節「祭墓」,上墳插柳;端午節要外出踏青、擊球、賽鞦韆等。近年來,各地滿族多有慶祝「頒金節」的民俗:後金時期,皇太極於1635年農曆10月13日,將族稱定為「滿洲」(或作曼殊、滿殊),滿族人把這一天作為滿族的誕生日,舉辦滿族「命名日」,即「頒金節」的慶祝活動。滿族重視禮節。過去少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少輩每隔三天要給長輩打千請安,隔五天見長輩得叩頭,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別,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狀,女人雙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路,等長輩過去,再上馬趕路。遠方親友相見,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禮。

侗 族 主要分布貴州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侗族一年中的各種節會活動不下百處(次),僅黔東南侗族地區一年之中就有各種節會活動84次。有全民族普遍過的節日,也有一村一寨、一族一姓的節日。春節、活路節、嘗新節、三月三、林王節、牛神節、蘆笙節、花炮節、大霧梁歌節、四十八寨歌節、鬥牛節等節會最為隆重。

瑤 族 主要分布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雲南省,廣東省,貴州省,四川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瑤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小節幾乎每月都有,各地過得也不盡相同。大節日有春節、清明、社節、盤王節、「祝著節」、「耍望節」等。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嘗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

白 族 主要分布雲南省,貴州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佳期。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舉行。繞三靈,農曆四月下旬,為期三四天。石寶山歌會,農曆七月末的在石寶山石鍾寺舉行三天;劍川騾馬會,本主節,朝雞節,農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賓川雞足山舉行;耍海會,農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舉行;葛根會,農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內舉行。白族熱情好客,先客後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家中來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禮。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則需滿杯,他們認為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受到白族人熱情的款待,應說聲挪衛你(謝謝你)來表示你的謝意和感激之情。

土 家 族 主要分布 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土家族民間非常重視傳統節日,自年始至年終,可謂月月有節。正臘月間的年節(過趕年)、元宵節,二月社日、花朝節,三月寒食節、清明節,四月初八牛王節,五月端午節,六月初六向王節,七月乞巧節、女兒會、月半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十月初一「寒衣節」等等,都是較為重大的節日。土家族人十分注重禮儀。過去婦女懷孕後,要請土老師行法事「安胎」、驅邪。分娩,一般要請「接生婆」,要敬祭生育女神巴山婆婆。嬰兒降生後,父親懷抱「報喜雞」去岳母家報喜,男孩用公雞,女孩用母雞。三天後,岳母家以及親友們挑著禮品前來賀喜,即「打三朝」。滿月那天,岳母家要送來衣物,給嬰兒「放腳」,正式穿上衣褲,稱作「滿月酒」或「祝米酒」。在當代,實際上很多地方的土家族都把「打三朝」與「滿月酒」(祝米酒)合二為一,統稱「打三朝」。

哈 尼 族 主要分布 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六月年(苦扎扎):是哈尼族一個傳統的農業生產的節日,節日期間殺牛(黃牛)祭祀,祭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牛肉平均分配,集體安排生活。五月、六月村裡容易發生疾病,田間容易遭受蟲害,因而清掃水井,夜晚點燃松明火把,照亮屋內,驅趕邪惡,火把插到田間路旁,送走瘟神。苦扎扎節日期間開展各種文體活動。耶苦扎: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曆六月的第一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3—5天,過節期間,人們都停止上山生產勞動,在家裡吃喝玩樂,或外出走親串友。活瑟瑟: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鳥和「筆苦」鳥,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谷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後,選擇一個亥豬日舉行,節日一天結束。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在農曆十月間進行,十月年:哈尼族以農曆十月為歲首,過十月年,就是過新年。嘎湯帕節:是雲南西雙版納哈尼族的主要節日,「嘎湯帕」是哈尼語,意為萬物復甦或萬象更新。過節的時間在每年的1月2日至4日。新米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卡多人的「新米節」。母親節:每逢農曆二月第一個屬牛日,是雲南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母親節」。老人節:為每年的農曆臘月十五。

哈尼族素來熱情好客,只要有客人來,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後,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稱「喝燜鍋酒」。待客食呂講究食多量大,真誠實惠。在筵席期間常常酒歌不斷。客人離開時,有的還要送上一塊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葉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圓子等食呂。

哈 薩 克 族 主要分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在哈薩克人的日常生活里,「巴塔」(即祝福詞)無處不在,無時不說。如從嬰兒降生、取名到婚嫁,從宰畜、用飯到出外辦事、搬遷異地,從過生日到節慶等,人們都很自然地把致「巴塔」作為重要的禮儀,以此表達對人、對事物的良好祝願。針對不同的對象,「巴塔」的祝福內容也不同,如到別人家做客,飯前飯後致「巴塔」,內容是:「願你的鍋里油水不斷,求你的餐布(餐桌)美食常在,祝你的全家幸福美滿」。哈薩克族的節日與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一樣,與宗教信仰密切相關,主要節日除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外,還有「那吾肉孜」節。「肉孜節」和「古爾邦節」雖然源於宗教,但已變成哈薩克族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節日,為國家法定的民族節日。

傣 族 主要分布 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傣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會主動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飯菜。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說話輕聲細語,從不大喊大叫,不罵人,不講髒話。婦女從客人面前走過,要攏裙躬腰輕走;客人在樓下,不從客人所在位置的樓上走過。每戶人家都備有幾套乾淨被褥,供待客之用。有的傣族村寨,還在大路旁建有專用於接待客人的「薩拉房」。到傣家作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客人到來之時,門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銀缽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葉輕輕潑灑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樓入座後,老咪濤會給客人手腕上拴線,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到過傣族村寨的遠方客人都被傣族熱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動,留下難忘的印象。

黎 族 主要分布海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農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會日子。會場一般設在開闊的橡膠林里,頭上綠葉蔽天,腳下「葉毯」鋪地,幽邃、涼爽、安謐。難怪「三月三」就成了當地人自由選擇配偶而被稱為「愛情節」。黎族是一個尚禮的民族,禮儀在黎族社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禮儀有著豐富的內容,涉及了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宴席禮儀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飲食禮儀。用餐時,對男客先酒後飯,對女客先飯後酒。和解禮儀在海南省黎族地區,有一種和解的禮儀,黎語稱為「蕊岔」,意為「給好眼色」。械鬥雙方,若想停戰講和,言歸於好,就各派一名寡婦出面充當調解員。雙方同時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婦先把若干個銅錢投入一盆清水中,雙方代表從水中取出銅錢,互相揩抹一下對方的眼睛。然後,互相接過雙方的錢往腦後拋掉。最後,互相敬酒,以示和解。黎族風俗,生前不做棺木,認為不吉利,人死後,由眾兄弟上山伐木製棺木。棺木按黎家習規分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絲等好木質製做,使用者喪事以殺牛為祭口,其餘三種以殺豬為祭品。二等是用樹皮製做,三等是用竹子編製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傈 僳 族 主要分布雲南省,四川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傈僳族節日眾多,規模較大的有「闊時節」、「新米節」、「刀桿節」、「火把節」、「收穫節」、「澡塘會」、「拉歌節」、「射弩會」等。「闊時節」,亦作「盍什節」。傈僳族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青年人或晚輩,對老人或長輩,都有一定的行為規則:說話要和氣,聲調要低,不能大聲吼叫;長者坐的上方位不能隨便去坐,傳煙遞茶先要敬長者,並用雙手捧上。路上遇到老人,即使不認識,也要側身讓路。行路時絕對不能在他人面前橫衝直闖,要讓對方先走,等對方走過,自己再走。平常同路相逢,要熱情地打招呼,並肩前進時,主動為對方分擔過重的攜帶物。傈僳族還保留有原始互助的習慣,如遇婚喪娶嫁、修蓋房屋,都要互相幫助。這種幫助從不計報酬,不講價錢。對老弱孤寡和窮困者,都有進行扶助的義務。缺乏勞動力的人,村裡人予以代耕,所以傈僳族中沒有乞丐,偷盜現象也很少。

佤 族 主要分布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佤族創造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新火節、播種節和新米節。佤族格言「格拉那格拉揚」意為「孝敬是禮」,反映了佤族重要的道德規範。佤族以尊重長輩、孝敬老人為榮,尊重老人的言談、行為。若老人失去勞動力,兒女們則負擔贍養費用,或代為勞動生產。老人死後,也有送終之禮。

畲 族 主要分布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廣東省,安徽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畲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農曆四月的分龍節、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另外,每年農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用好酒好菜款待客人,是畲族的傳統禮節,無論是客人還是鄰里來訪,都要以茶相待,一般要喝兩碗。有一種說法「喝一碗是無情茶」。因此,客人只要接過主人的茶,就要喝第二碗。若確實很渴,就要事先說明,可以任意喝,再重沏也行。

高 山 族 主要分布 台灣省,福建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高山族的重要節日有:播種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結束之日)、平安祭 (布農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 豐年祭(鄒人、魯凱人、達悟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灣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與大獵祭(卑南人,十一月)、 矮靈祭(賽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達悟人的飛魚祭,等等。高山族節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種糯米製作的糕和糍粑。不僅可作節日期間的點心,還可作為祭祀的供品。也將糯米做成飯招待客人。

拉 祜 族 主要分布 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拉祜族的主要傳統節日有五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中秋節,其中春節最隆重。按照拉祜族的曆法,一輪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有的地方的拉祜族,碰上閏月年,就會出現過兩次節和過兩次年的情況。有的則只過前一個月的節,不過後一個月的節。拉祜族家庭中老人最受尊敬,有這樣一句話:「把享受讓給比自己老的人,因為太陽、月亮是最老的人先看見的,最老的人是寨子里懂道理最多的人。」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反映出拉祜族尊敬老人的美德。平時家裡有老人來了,青年就自覺地讓座,請老人坐在火塘靠太陽出的方向,然後敬煙,接著烤茶,第一碗茶自己吃,第二碗敬給老人,意思是請老人放心。向老人敬煙、敬茶時,都要雙手舉過頭,接的人也要雙手去接,單手接被視為不懂禮貌。拉祜族對生育極為重視,沒有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的觀念。

水 族 主要分布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水族的歲時節日有20多個,如端節(借端、吃端)、卯節(借卯)、額節(借額)、蘇寧喜(借寧喜)、敬霞節(敬霞、拜霞)、春節(借薦)、清明節(掛青、掛社)、端午節(借王)、銅鼓節、洗澡節(六月六)、黃飯節、花椒節、二月二祭白龍、三月祭龍節、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七月半、七月接送老祖、中秋節、重陽節、十月舂牛粑、拜廟(拜菩薩、拜哥善、拜善)、宇魎(韻娘)、吃新節(借咬里、借熬利)等等。待客禮節,水族重酒、重煙而輕茶。客人來到,要儘力招待,一般客人待以葷菜,重要的親友殺雞鴨招待,貴賓則殺小豬款待。入席之後,先用筷子蘸一滴酒點在桌子上,表示先敬奉祖宗與神靈,然後再享用。以雞頭、鴨頭敬客,是水族重要的禮節。

東 鄉 族 主要分布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東鄉族每個月都有節日,每過了年逐月輪換,一年12個月,每個月36年後循環往複一次。這和宗教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東鄉族有四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阿守拉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東鄉族注重禮節。尊重老人被視為天賦的職責,是晚輩做人的起碼品德,並認為你怎麼孝敬父母老人,子女也就怎麼孝敬你。晚輩出門歸來,先見老人道「賽倆目」。東鄉族熱情好客,來了客人,都是長者出門遠迎,客人進屋要先請上炕,隨後要獻上比較講究的蓋碗茶。有時還在茶中加冰糖、桂圓或燒棗,俗叫三香茶。正餐時東鄉族喜用雞待客,東鄉族待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即把羊的各個部位如脖子、肋條、前後腿、羊尾巴依次上盤,使餐桌上樣樣俱全。主人陪客,但不和客人一起飲茶用餐,而是在一旁端飯倒茶,以示尊敬。女主人則一般不與客人會面。

納 西 族 主要分布雲南省,四川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傳統節日:祭天、新年、棒棒會、三朵節、火把節、七月騾馬會、「燒包」節等。 納西族熱情好客,每當獵獲歸來,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獵物。貴客臨門,主人要做六樣或八樣菜進行款待。忌諱有:騎馬到寨前必須下馬,也不能把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腳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戰神時、忌外人觀看。忌在門檻上坐和用刀斧在門檻上砍東西。有的地方還忌在家裡唱山歌;不許殺耕牛、馱馬和報曉的雄雞;忌食狗肉。

景 頗 族 主要分布 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民族傳統節日主要有目腦縱歌節、能仙節、新米節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節日為目腦縱歌。景頗族熱情好客,客人進家,無論認識與否,主人都會招待食宿。

柯 爾 克 孜 族 主要分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黑龍江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主要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掉羅勃左節等節日。過節時,男女均著新衣,並以茶水、油果等互相招待。柯爾克孜族中最受重視的人生禮儀有誕生禮、搖籃禮、滿月禮、割禮、喪葬和婚禮。好賓客,重禮節。兩人在路上相遇,要用手撫胸躬腰互相問好。凡有來客,不論是親威朋友,還是陌生人,都熱情款待。生活中多禁忌。禁食豬、驢、狗肉和自死牲畜及一切動物的血;嚴禁在住宅附近大小便;談話時不能擤鼻涕;忌諱騎快馬到門口下馬,因為這意味報喪或有不吉利消息;最忌撒謊、欺騙和賭咒。飯前飯後要洗手,洗手後手上的水不能灑,要用布擦乾。做客時,吃東西要留下一點,不能吃盡,以示主人招待豐盛。客人吃飯時,他人不能進屋或窺探。客人告別出門時,要背朝門外退出。

土 族 主要分布青海省,甘肅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土族的節日主要有農曆正月十四日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威遠鎮擂台會、三月三和四月八廟會、六月十一丹麻戲會、六月十三和二十九松番寺和吐渾村的「少年」會、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區的「納頓」(慶豐收會)等等,其中擂台會、丹麻戲會和「納頓」最具民族特色。屆時,除舉行賽馬、摔跤、武術和唱「花兒」等傳統娛樂活動外,還舉行物資交流會。 土族人民有重禮儀的傳統,尤其尊敬長者,如路遇相識的老人,要下馬問候。土族民間有「客來了,福來了」的說法。有客人來訪,他們首先請客人在鋪有大紅羊毛氈的炕上坐定,然後敬一杯加青鹽的濃茯茶,再端上西瓜般大小的「孔鍋饃」。招待貴客時,桌上擺一個「西買日」(即插著酥油花的炒麵盒),端上木盤大的肥肉塊,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壺上系一撮白羊毛,以表示吉祥如意,土族認為這是對貴賓最尊敬的招待。喝酒時,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對空彈三下即可免喝。

達 斡 爾 族 主要分布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傳統節日:阿涅節,是達斡爾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庫木勒節,庫木勒即柳蒿芽,野菜可食用。每年五月,成群結隊的達斡爾族男女老少,深懷感恩之心,興高采烈地去採集柳蒿芽並歡歌勁舞。抹黑節(闊德格·烏都日),正月十六為抹黑日,是達斡爾族傳統節日之一,達斡爾族的「闊德格·烏都日」來源於達斡爾族春節,達斡爾族視同除夕至正月十五都是春節。 以敬老、互助和好客為佳風。對長者,無論是在路上行走,還是出入房門,青年人都要讓路;兒女外出歸來,要給老人請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歡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給老人或給老人留下一部份。客人來訪,主人要遞煙、敬酒、端出奶製品熱情招持,若是貴客臨門,還要增加「瓦奇」(豬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

仫 佬 族 主要分布 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仫佬族有著十分豐富的節日文化,一年之中有許多節日,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個節日,這是因為仫佬族除了擁有春節、元宵、春社、清明、端午、秋社、中秋、重陽、灶王節等當地壯族、漢族共同的節日外,還有不少帶有民族特色的節日。在仫佬族,即便與各民族共享的節日,也別具民族風味。

羌 族 主要分布 四川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羌族重視春節。春節又稱「過大年」,是羌族人家團年的重要日子。從農曆臘月二十三起,家家戶戶就要掃塵、敬灶,備好豐盛的年貨。除夕之夜,要燒豬頭肉敬獻祖先和神靈。全家人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團年飯,再圍坐在火塘四周守歲。一般初一不勞動,不走人戶。初二以後開始親戚朋友之間的走訪。正月十五鬧元宵,正月三十要送年。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舉辦各種娛樂活動。此外,羌族還要過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但最有特色的,當數羌歷年、祭山會和領歌節。客人到家,羌族會鳴槍放炮表示歡迎,並讓客人坐上位,主人獻茶敬酒表示祝福。有掛紅習俗,表達對客人的尊敬、對新人的祝福、對英雄的敬仰和讚美之情。羌族有敬老的傳統。人們飲咂酒時,先由年長者用羌語致開壇詞,意為向神靈祈福,然後依照輩份高低、年齡大小、主客身份順序,用酒桿吸飲。宴席中老人坐上位,待其就座,其他人才能坐下。路遇老人,要尊稱、讓路。歌舞時由老人領唱,講究為老人祝壽。

布 朗 族 主要分布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布朗族的節日與農業生產和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西雙版納、瀾滄、雙江等地區的布朗族受傣族的影響,信仰小乘佛教,宗教節日尤其繁多,如「考瓦沙」(關門節)、「奧瓦沙」(開門節)、桑堪比邁(新年)、嘗新節和以「賧」為中心的各種節日活動。施甸布朗族與漢、彝兩個民族雜居,節慶多受漢、彝民族的影響,節日絕大多數與漢族相同,只有少數節慶還保留本民族固有的特點,主要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中秋節等。布朗族每個家庭都供有家神,一般供於家里堂屋內的中柱上,用芭蕉葉、甘蔗葉、蠟條等拴扎而成,禁止觸摸。布朗族男子大多包白色或黑色頭帕。頭帕是布朗族男子尊嚴的象徵,嚴禁外人觸摸。

撒 拉 族 主要分布青海省,甘肅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主要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是撒拉族人的三大節日。每當節日來臨,撒拉族都要宴請賓客,煮手抓羊肉、燉雞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饊子,做「比利買海」(油攪團)、「木絲日」(一種以油、熟面等為餡的包子)和各種燴菜。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有:轉「拜拉特夜」節、「法蒂瑪」節、「蓋德爾」節。撒拉族人一般不喝酒,不吸煙。嚴禁在清真寺內及其附近吐痰或攜帶污濁之物入寺;作禮拜時,他人不得從面前走過;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滌衣物;與人談話時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禮的行為。到撒拉族人家作客,如要喝水、洗漱,須請主人代勞,切忌自己動手;吃油香、烙餅、饊子等,要先掰開再吃。宰牛羊時,旁人忌說「殺」,應說「宰」;撒拉族人家若有人去世應說「定了」,忌說「死了」。到清真寺參觀,一般不要進入禮拜堂,若想進去,應徵得教長、阿訇的同意,並要脫去鞋子;在寺內不要吸煙、唱歌或大聲喧嘩,更不要翻閱經典等

毛 南 族 主要分布 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毛南族和鄰近的壯、漢族有共同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重陽節,還有自己獨特的廟節——分龍節。即使和壯、漢族過共同的節日,也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帶有鮮明的民族色彩。毛南族人的風俗人情也很特別呢!毛南族人路遇老人和小孩,招呼之後要親切挽扶讓路。若遇挑擔負重者,必替其挑負一程,囑其慢行。吃飯時,要讓老人坐上席,有好吃的,首先要給老人,晚輩要給老人斟酒添飯,敬茶獻煙。對過路人不論認識與否,必打招呼並邀其進家喝茶、吃飯,對遠道而來的客人,招待熱情而有禮貌,客人留宿時,必拿出最好的被子、蚊帳,讓出廂房給客人。誰家有婚喪或建房等事,不需請求,村裡各家都會自動幫忙。正月初一這天毛南族人不能罵人或說粗話;家有病人時用兩根棍子叉在門口,外人不得進入;不能用腳踏灶,燒柴時必須把粗的那頭先送進灶內。

仡 佬 族 主要分布 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祭山節」、「端午節」、「吃新節」、「中秋節」、「重陽節」、「牛王節」、「敬雀節」、「捉蟲節」等,其中最隆重的莫過於過春節。春節期間,仡佬族同漢族一樣,也要祭祖,全家守歲,同時又有自身的特色。請貴客吃飯,一頓飯要吃三台(次)才算完結。第一台為「接風洗塵」。食品為九盤果品糕點。一般為:乳白酥食、天星米麻餅、百花脆皮、紅帽子粑、美人痣泡粑、核桃、花生、葵花、干柿餅九種,每人配一碗茶,主客在邊飲茶邊品小吃的閑暇中暢談。茶點後的第二台為「八仙醉酒」。食品一般為九盤供下酒的滷菜和冷盤,酒則是自釀的包穀小鍋酒,酒菜上桌後,先點香化紙敬祖之後,客主才就位入席。第一杯為敬客酒,第二杯為祝福酒,第三杯為孝敬酒,三杯過後,酒歌助興,依量暢飲,氣氛熱烈。第三台正席,名為「四方團圓」,九個大碗內裝以肉為主的大菜,直到客人酒足飯飽;主家才讓客人離席。

錫 伯 族 主要分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錫伯族民間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民族化節日有「四一八」西遷節和正月十六「抹黑節」。錫伯族有講究禮儀、尊老愛幼、熱情好客、崇尚整潔的傳統美德。在日常生活中,不孝兒女、不贍養老人者,要受到社會的譴責。教師在社會上受到特別尊重,本民族諺語說「不尊重教師就是不尊重父母」。尊重客人被視為體現一個家庭或家族文明素質的重要方面。保持整潔、保護水源、在公眾場所保持外表形象是本民族自古延續的社會公德和個體德行方面的重要表現。禮儀禮節則被視為做人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對長輩應答和氣,久別重逢須行「打千」禮,逢重大節日、婚喪必行跪禮及磕頭禮。該傳統一直傳承至今。

阿 昌 族 主要分布 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阿昌族各地節日眾多。從阿昌族的民族節日里可看到受漢、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響。戶撒阿昌族的節日比較多,有趕擺、潑水節、進窪、出窪、燒白柴、火把節、換黃單、過新年、澆水花等,這些節日與小乘佛教信仰有關。其中,「做擺」活動近年來規模越來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與傣族民間交往的重要方式。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節日是「阿露窩羅節」。它是根據阿昌族人民的意願,將原梁河地區阿昌族紀念傳說中的人類始祖遮帕麻與遮米麻的民族宗教節日「窩羅節」與隴川戶臘撒一帶阿昌族傳統的小乘佛教「會街節」統一起來的節日,「阿露窩羅節」於每年公曆3月20日—21日舉行,節日標誌為青龍、白象。 阿昌族素以好客而聞名。好客的特徵又體現在「以酒待客」上。如果親戚、好朋友來家裡,一定要請他們喝米酒、吃飯,傾其所有,方能表示自己對客人的尊重和誠心。有貴賓自遠方來,還要在村口請他喝「進寨酒」。

普 米 族 主要分布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普米族有自己的節日。主要是大過年、大十五節、繞岩洞、轉山會、嘗新節等,有些地方也過清明節、端午節等節日。普米族歷來有尊老愛幼,禮貌待人的美德。老人在社會上和家庭中均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火塘上方專供老人起坐;盛飯菜先敬老人,後顧幼童;騎馬遇見老人必須下馬行禮;凡有盛大節日,必須宴請村裡老人。長輩講話,小輩認真聽,不隨便插話。長輩指使做事,小輩立即去做,不得有誤。夜晚侍候長輩人睡,清早則侍候長輩漱洗。老人得病,晚輩悉心照看,不離左右。普米族對孩子極為關心愛護。兄、姐均有護理弟、妹的責任。父母從小對兒童循循教導,殷切期望子女成為社會上有益的人。尤其重視對孩子的道德倫理教育,使其逐步認清老少,分清輩份,從小懂得吃苦耐勞,尊重他人,養成懂禮貌,識規矩的良好品德。引導他們成為一個正直、勤勞的人。

塔 吉 克 族 主要分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塔吉克族以古爾邦節、肉孜節和聖紀節為三大主要節日。此外,還有獨具特色的肖公巴哈爾節(迎春節)、皮里克節(燈節)、祖吾爾節(引水節)、鐵合木祖瓦斯提節(播種節)等。塔吉克族有尊重婦女的優良傳統。如果一起到某人家去做客,或者參加婚禮、葬禮、拜節等,主人將來客中年齡最大的婦女視為最尊貴的賓客,進門要請她先進,其他人則按先女後男、先大後小的秩序進入。在塔吉克人室內炕上,右邊為上席,左邊為下席。客人進屋上炕後,女賓坐右邊,男賓坐左邊,女賓中年齡最長者坐右邊首席。如果為客人們宰了羊,要把裝有鮮美的羊頭和羊尾的盤子,先放在年齡最長的女賓面前,以示尊重。塔吉克族是個多禮好客的民族。對客人不論親疏、老幼和民族,凡是來客和投宿的過路人、生人都熱情款待。

怒 族 主要分布 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主要節日有春節、火把節、七月十四、新米節、祭山林節等。怒族習慣於日食兩餐。其主食絕大部分以玉米為主。婚期不擇日期,不忌年月,男方備好酒肉,女方父母邀請親戚朋友,背100-200個糯米粑粑送親即可,男家要招待女方親友用飯。婚禮一般為一天一夜,回到女方父母家。男方要殺一頭豬,帶一瓶酒和許多糯米粑粑,以孝敬父母。在女方家期間,新郎要砍柴,修房和做家務。一個星期後新郎才與女方開始共同生活。

烏 孜 別 克 族 主要分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烏孜別克族主要節日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傳統節日與當地其他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節日基本相同,以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烏孜別克族十分講究禮節、注重禮貌。人們之間,相助為樂,舍施為榮,友善為快。年長者被稱為「阿喀」(哥哥),「阿恰」(姐姐),年輕者被稱為「吾康」(弟弟),「森額爾」(妹妹)。平常人們見面,都要熱情問候。烏孜別克族人尊重老人,崇尚學識。老人享有很高的威望和社會地位。眾人相聚時,要讓老人先說話,出門時要讓老人先走;騎馬時,如果兩人共乘一騎,一般都請長者騎在前面,晚輩坐在後面;吃飯時,老人坐在上座,小孩坐在下席;晚輩不在長輩面前飲酒吸煙;路上相遇,年少者為年長者讓路。有學識的人被認為聰明、靈異,同樣受到尊敬。

俄 羅 斯 族 主要分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俄羅斯族的節日主要有聖誕節和復活節。此外,還有「報喜節」(節期在每年3月上旬)、「成年節」(節期在每年6-7月間)等,也過元旦、春節、國慶等全國性的節日。俄羅斯族是一個非常注重文明禮儀的民族,體現在日常交往的各個方面。熟人見面時要說「您好」或「你好」;分別時要說「再見」;向陌生人問事時,要先問好,詢問過後要表示感謝;看見別人吃飯時,一般說「祝你胃口好」;遇到病人時要問候「祝你健康」;送人出遠門時祝福「一路平安」,當大家相互告別後,即將分手的人們必須重新坐下,靜默片刻,然後站起來,簇擁著外出的人踏上行程;晚上臨睡前要互道「晚安」等;節日前夕見面時要說「預祝節日快樂!俄羅斯族非常重視親情和友誼。親戚、朋友之間往來密切,並經常舉辦家庭聚會。到俄羅斯家中做客或辦事,進屋前須先敲門,得到主人的允許後,要先把鞋擦乾淨,然後入內。進門要脫帽,坐在主人讓給的座位上。

鄂 溫 克 族 主要分布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每年5月22日的「米闊魯節」是鄂溫克族民間傳統節日,流傳在內蒙古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族當中。這天,人們要舉行賽馬、套馬比賽,還要給當年產的羊羔剪耳朵,作為記號。「奧米那楞」會,是牧區盛大的宗教活動和娛樂節日,一般都在8月舉行 。此外,「敖包」會也是牧區比較大的宗教節日。祭敖包時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鄂溫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塊肉、灑上一杯酒,然後才能進食 。舉行結婚儀式時,新婚夫婦要敬火神。鄂溫克族人對火還有許多禁忌,比如不許用帶尖的鐵器捅火,不許用水潑火,不許向火里扔髒東西,不許女人從火上跨過,不能用腳踩火等等。

德 昂 族 主要分布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也稱「崩龍族」,是中緬交界地區的山地少數民族。德昂族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做擺、燒白柴等。德昂族的人口不多,村落也不大,但都比較重視相互之間的關係,不願互相發生糾紛,特別是鎮康地區的德昂族,常出現一幢竹樓里住著幾戶經濟獨立的小家庭,他們可以是親兄弟姐妹的家庭、也可以是非親非故,性格相投的好友。

保 安 族 主要分布甘肅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爾德節、古爾邦節、聖紀節既是宗教節日,也是保安族的民族節日。保安族的禁忌滲透著伊斯蘭教文化的意識。所食牛、羊、雞肉,必須經阿訇或懂經典的穆斯林屠宰,否則禁食。嚴忌食豬、驢、騾、馬、狗肉以及凶禽猛獸的肉。禁食自死牲畜和一切動物的血。忌用手去撫摸食物。忌坐在裝有食品的箱蓋上。女主人在廚房炸「油香」、饊子等油炸食品時,客人和家人均不得進入廚房。忌婦女在河裡順水舀水,必須逆流舀水,更忌反手舀水、倒水。嚴忌客人進入女人的寢室。忌從外地歸來的家人直接進入有小孩和有病人的屋子。忌男女跨越斧子、鐮刀、繩子等生產工具。忌人坐在門坎上,尤忌婦女坐門坎。宰牛、羊、雞時,忌先收拾內臟後再割開心。出遠門的人忌在途中見到擔空水桶的人,若遇到須即刻返回家。忌對長輩叫「老頭」,因為這是不尊敬、不禮貌的表現。

裕 固 族 主要分布 甘肅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春節是裕固族一年中最大的節日。節前要包餃子(用作凍餃)、炸油餜子、饊子等,並有祭祖的習俗。節日期間放鞭炮,點酥油燈,互送哈達、禮品以示祝福。裕固族人生性豪爽豁達、熱情好客,在交友待客方面非常注意禮節。客人來了,主客居首位,然後按輩分、年齡依次就座。先用奶茶招待,在碗里放酥油、炒麵、曲拉、乳酪皮,茶後用手抓羊肉、青稞酒招待。在招待大頭目、活佛等人時,不僅獻羊背子,還要獻全羊,以示尊敬。

京 族 主要分布 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京族的民族節日主要有「哈節」、「春節」、「中元」、「食新米節」等。「哈節」是京族歲時習俗中隆重的民族節日,舉辦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京族也有與漁業生活有關的禁忌,如在漁家做客,千萬別說飯燒焦了,因為「焦』與「礁」同音,不吉利,漁民最怕觸礁。在船上不要說「油」,把油稱為「滑水」,因為「滑」有「順當」、「順溜」、「順利」之意,而「油」與「游」同音,船破後人落水才要「游」。移動器物要拿起來,不能推拖著移動,因為有「擱淺」之嫌。

塔 塔 爾 族 主要分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塔塔爾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撒班節」。塔塔爾族十分重視禮儀。親友相見要握手問候,婦女見面多握雙手。對長者要尊敬,禁止有失禮行為,走路讓長者走在前面,談話由長者先說,吃飯先送給長者。塔塔爾族熱情好客,對於遠道投宿的客人,雖不相識,主人也會熱情款待。塔塔爾族還樂於助人,如親友鄰居有困難,群眾則自動援助,直到困難全部解決。

獨 龍 族 主要分布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獨龍族唯一的傳統節日就是過年,獨龍語叫「卡雀哇」。一般在農曆的冬臘月,即每年的12月到翌年1月間舉行,沒有固定的日期,具體日子由各村寨自己選定。獨龍族非常好客,如遇獵獲野獸或某家殺豬宰牛,便形成一種遠親近鄰共聚盛餐的宴會。此外,獨龍族還有招待素不相識過路人的習俗,對過路和投宿的客人,只要來到家中都熱情款待。認為有飯不給客人吃,天黑不留客人住,是一種見不得人的事。他們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傳統習尚,視偷盜為最可恥的行徑。在獨龍族進行一些原始的祭祀活動時,遊客不能參觀祭祀活動。

鄂 倫 春 族 主要分布 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鄂倫春人的禮儀是以敬老為中心的。主要禮節有屈膝請安和磕頭兩種。晚輩人見到長輩要用請安禮,平輩人見面也要互致請安禮問候。磕頭禮在祈神祭祖、婚喪、節慶等莊重場合施行。鄂倫春人非常尊敬老人和長輩。晚輩人在長輩面前要畢恭畢敬,長幼有序,行為得體。出遠門前和回來後都要向長輩請安。出門或狩獵中遇到長輩,在相距很遠的地方下馬,步行迎上去請安,待長輩人過去後才能騎馬行路。鄂倫春人熱情好客,以誠待人,招待必盡誠意。天晚則留客人住宿。鄂倫春族男女有別,男客人不能坐兒媳婦和姑娘的鋪位,女客人也不能坐男人的鋪位。鄂倫春人各個家庭間有互相拜訪的禮節。

赫 哲 族 主要分布黑龍江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春節是赫哲人最重要的節日。一些人家做 「吐伙宴」麵餅、稠李子餅和稠粥分送與鄰居們。在除夕夜,還要進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為亡者「燒黃錢紙和包袱」。屋內西牆供奉祖宗三代之位,鍋灶上方供奉灶神,後來房子西南外牆供天地神。受滿、漢民族的影響,赫哲人也過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二月二」節、清明節、「臘月二十三」祭灶神等。赫哲族聚居區的赫哲族還過「烏日貢」節,以文體活動的形式慶祝豐收,日期為農曆五月十五日。赫哲族是一個很講禮儀的民族。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他們赤誠相見,以禮相待,十分友善,更有尊敬老人、長輩的良好風尚。現在看,他們的傳統禮儀,有些確是不同程度的襯著封建禮教的底色。如兒媳不能與公婆同桌吃飯;公婆吃飯時,兒媳要在門旁侍立等候盛飯、添菜;弟媳不能與夫兄說話,途中相遇要繞道走等。

門 巴 族 主要分布西藏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門巴族以十二月為歲首。從藏曆11月開始,人們就做過年的準備。大年初一早上雞鳴第一遍時,全家人就起床,穿新衣,互致問候祝福,每人喝一碗用酥油、乳酪、「邦羌」和雞蛋煮制的飲料。從初二開始,門巴族以村寨為單位,全村人集中一起,輪流去各家聚餐。門巴族好客,凡有客至,全家人攜酒到村口為客人洗塵,並做好米飯、燉肉款待。宴請客人時,主婦要站立一旁,為客人斟酒,並保證客人的酒杯總是滿的。如客人酒醉主人會很高興,認為自己的真誠為客人所接受。客人離別時主家要執酒送到村外。

珞 巴 族 主要分布西藏自治區。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珞巴族沒有明確的年月節令和周密的曆法,確定日期多以月亮的圓缺變化為依據,並參照物候知識季節轉變確定月份和節日。有些地方的節日是由巫師來安排的。「旭獨龍」:這是許多地區的珞巴族紀念和標誌節令的一個節日。它的主要內容是祝禱豐收。月亮圓缺變化十二次代表一年,一般珞巴族在過完旭獨龍節以後,農時便到了。「尼烏節」:「尼烏」意為「開始播種」,可譯作「播種節」。具體日期各戶自定。尼波布節:「尼波布」意為「蓋田間小房子」。這是崩尼部落為夏收作物準備的節日。安地若木節:「安地若木」意為「慶祝割完早稻」。籠德節:為祈求幸福、富裕、在氏族範圍內舉行的慶祝活動。三年左右舉行一次,具體日期由紐布殺雞看肝卜卦確定。「洞更谷乳木」:這是一個隆重的年節,時間在藏曆的十二月十五日。經過一年辛勤勞動之後,有慶祝豐收的意思。近幾十年來,藏漢民族過的節,也成為珞巴族必過的節日。

珞巴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動、坐其上邊;村村有神樹,不得砍伐。每年集體繞神石、神樹轉三圈和殺雞、投放飯菜、酒祭祀。多數部落的人崇拜突兀的巨石和怪樹,認為它是石神、樹神棲息地,每逢過年、春播和秋收要進行三次祭祀活動,每次以獵雞供奉。村人視這些石、樹為洪水猛獸,恐懼萬分 。閹豬時,主人在門口栽鮮樹枝,三天內禁止生人入內,期間不外借東西,不準拿皮、毛之類的東西從灶前走過。閹豬人三天內不準靠近灶台、木柴和灶具,不得說「死」、「無」字。 豬被看作牲畜的首領,是頻繁祭祀的主要牲畜,因之,受到寵愛,豬糟里嚴禁大小便。

基 諾 族 主要分布雲南省。

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及其節日風俗

基諾族的傳統節日以「特懋克」(一作「特毛切」) 最隆重、最盛大。 「特懋克」 即過年,意為「打大鐵」,是基諾族人民為紀念鐵器的創製和使用而舉行的節慶。基諾族的傳統節日還有「好希早」,即新米節,亦稱「新米」。每年農曆七八月間,穀物即將成熟的時候,基諾族人就從田地里採集新穀子、蔬菜和瓜豆,殺雞,請親戚朋友到家裡共同品嘗新米、陳酒、鮮肉、綠菜,同時舉行各種祭祀儀式。在基諾山寨,很少看見不戴耳環的人,每個人不是在耳環眼裡塞上一個紙卷,就是在耳垂上掛上一個粗大的耳環。然而最弓隊注目的是耳環眼。不少民族的耳環眼只略比針眼大一點,基諾族的耳環眼卻大得令人吃驚。他們從小就穿耳環眼,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擴大。一個人的耳環眼越大,說明這個人越勤勞、越勇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