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首道——南派雕刻傳承人黃紹峰淺談雕刻文化

工首道——南派雕刻傳承人黃紹峰淺談雕刻文化

中國的雕刻文化兼具物質美與精神美,是我國文化的精粹,如何讓這門藝術以持續的生命力傳承下去?如何將我國傳統文化融入到雕刻設計中,這一應用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通過雕刻也實現了現代人與自然和歷史的對話,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符號。

中國的雕琢工藝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以精湛的技藝著稱於世,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享有東方藝術的美稱。在漫長的歲月中,我們勤勞的祖先藉助於多種工藝美術形式,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和追求等寓意吉祥的圖案。這些吉祥圖案融合了勞動人民的欣賞習慣,反映了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了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古人的雕刻工藝為後人所驚嘆,有的作品其設計的完美、技術的精湛,就是採用當今的現代高科技也無法複製。它們確實是一種文化的象徵,是高品位的東西,是道德的化身。

中國雕琢的傳統題材設計十分廣泛,其題材有民間傳說歷史典故,宗教故事;有山月,花木,飛禽走獸等等。每件雕刻作品,無論是掛件,還是擺件,都有一定的美學意義和文化寓意。其中的思想文化寓意,往往又是通過諧音、借喻、比擬、象徵等手法來表達的。在近代的雕刻作品中,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食品也成為雕刻的題材登上了大雅之堂,或進人了百姓之家,如雕刻白菜、南瓜、葫蘆、黃瓜等。取極為平常的蔬菜作為雕刻題材,藉助於諧音,來表達雕刻人或購買者的某種願望、追求、寄託、愛好、希望和嚮往。

       

傳統雕刻題材這種常以吉祥文化為中心,可以幫助人們從心理層面、社會生活層面上樹立信心,積極進取與創造,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遺產。然而歷史的車輪在前進,人們的精神境界和審美要求也在提高,中國雕刻吉祥圖案需要在批判繼承傳統藝術的同時,創造富於時代精神的民族藝術,也需要更多地吸收外界的有益東西,創作出為人們所喜愛的新的題材。

其次,雕刻創作要反映生活,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但在程度、形式和表現手法上作為一種工藝美術都與繪畫等藝術有所區別。它要高度地概括、誇張、寓意、象徵,不要過於注重內容的深化,而要注重形式的外化。玉雕的題材設計創作應遵循其特有的藝術規律和表現手法,也就是題材設計中所體現的形式美,這樣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創作水平,克服設計上的盲目性。雕刻的題材是構成雕刻作品外在形式的重要條件。一件作品最打動人的、第一進人眼帘的就是它的題材。雕刻應以充分暴露外形的特徵來刺激視覺,打動心靈,要靠召喚和觸動,而不是靠敘述和情節。

最後,雕刻作為藝術品,表現要重修養,才能明心境,僅有技巧是無法刻畫意蘊天然意趣的,所謂功夫在外,就是這個道理。把傳統中的精華繼承下來,運用得活,這是一層創作;依據具體的環境和情況設計,又是一層創作。在創意和工藝創新上,時代感召力不強,做工粗放。目前雕刻產品絕大部分在題材選擇和設計、工藝等方面都是追尋歷史的單線遺傳,閉門造車,泛泛地表現福祿壽的雕刻文化缺乏與時俱進的理念和與優秀藝術門類的優化嫁接,雕刻產品與現代新生人群消費的結合度差,不利於大眾消費市場的引導。既有優秀繼承又有現實創新的精品,極度稀少,使得觀賞把玩、珍藏的精品市場成為無米之炊。

雕刻藝術之所以長盛不衰在於它始終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不論是具體的吉祥題材還是抽象的傳統文化題材,現代雕刻藝術發展的著眼點就在於如何更深入地發掘出傳統文化的抽象美學內涵,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拿來主義;在雕刻的設計過程中如何既繼承和發揚傳統又不僅僅拘泥於傳統的形式;如何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去除那些與現代文明不和諧的因素,並且加入一些與傳統文化並不衝突的時代元素。此外,歷代雕刻作品都在追求意境之美,儘管文人墨客很少涉及,但是歷代雕刻作品的意境之美是普遍存在的,應該說雕刻也屬於藝術的範疇,由於雕刻創作方式的獨特性,它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結果,如今雕刻已進入藝術殿堂,中國雕刻藝術在世界藝術之林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以現代雕刻的題材設計照樣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母體,它們必須具有豐厚的內涵、自身優美的特性和人們賦予它們的獨特品質。由此看來雕刻藝術的創作過程實際就是設計師同材料對話的過程,是最大限度地發掘材料美的過程。同時,也是設計者與中國幾千年的雕刻傳統文化對話的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聖槿設計 的精彩文章:

工首道——張德銘大師聊石雕創作的意境內蘊

TAG:聖槿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