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科技界亟需啟動「質疑」之風氣

我國科技界亟需啟動「質疑」之風氣

大家曉得,質疑精神是最重要的科學精神之一。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雙南【1】說:「科學的進步和創新離不開質疑,從牛頓的經典力學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每一個重大科學理論的誕生都不是自然演化出來的,而是伴隨著新理論對舊理論的質疑,甚至伴隨著激烈的爭論和衝突。可以說,沒有觀點的碰撞,難以擦出真理的火花。」

但在中國科技界,似乎缺乏這樣的習慣。大家講究中庸之道,講究以和為貴,在潛在的氣氛中對批評和質疑是不鼓勵的,因為這樣會「傷和氣」。張雙南認為,這並非中國科技界獨有的問題,而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使然。

張雙南說得太好了,目前我國科技界普遍缺乏質疑精神,你若指出某些人的學術觀點或對某一問題的認識有問題,按理說被質疑者應感謝你才對,因為這樣可加深對某問題的理解且可以改進認識程度,但實則不然,人家往往覺得你是「另類」,感覺「不舒服」,以後會把你排斥在外。

記得多年前,那時我年輕氣盛,在某些大牛導師的博士生答辯會和博士後出站報告會上,我火力全開,直截了當地說:「這個認識錯了,那個概念不對,這個力學公式建立的前提條件不成立」,這讓導師覺得很沒面子,結果是以後答辯再也不找我了。

在學術會議上,基本上沒有提問環節,偶爾有機會問個稍有難度的問題,大牛常 「掛黑板」,事後聽人說「大牛很惱火,後果很嚴重」 。以後再有學術會議時,提問者會被認為是「不受歡迎者」。

就我個人而言,每次我做學術報告時,我都這樣說:「講完後,大家不要說讚揚的話,要向我『開炮』,希望有人能提出個『斬我於馬下』的問題,我請你吃飯。」但遺憾的是,這樣的場景還沒有出現。

目前,學術圈的一個不正之風是「會議上或面對面交流時,提不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但在其他的私下場合,常說三道四。」我也聽朋友說過「老秦的研究尚有爭議」,但我這個當事人實在不知道「爭議」在哪?在此希望把「爭議」亮劍給我,我非常歡迎和感謝。

我對以後開學術會議的一個建議是:多開小範圍圍繞某重要問題探討的會,大興學術PK之風,誰有新想法誰主講,邀請持有不同觀點的人蔘會,會上不要「溫良恭謙讓」,要「炮轟」其觀點,開展激烈爭辯,這樣的話無疑會加深對某問題的深入理解,甚至會激發出新的「火花」,大家都受益,何樂而不為呢?

「沒有質疑,科學精神無從談起。沒有科學精神,就不會有創新。沒有創新的文化不會成為先進的文化,只有先進的文化才有自信!」張雙南總結說。

參考資料

【1】張雙南:質疑是目前中國科技界最缺乏的科學精神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6/413910.shtm

作者 | 秦四清 授權發布

編輯 | 張磊

GeoTalks

測繪出版社創立的

科技交流平台

重點關注Geo領域的科技和人物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eoTalks 的精彩文章:

蘋果手機新功能:報警時自動分享用戶的精確位置

TAG:GeoTal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