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人機,影響時代的力量

無人機,影響時代的力量

GIF

第二屆世界無人機大會22日在深圳開幕。正如大會主題所言,曾幾何時還屬於發燒友們愛好的無人機正在成為「影響時代的力量」,它們在交通、環保、應急救援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更是讓無人機如虎添翼。但在無人機市場呈爆髮式增長的同時,無人機監管在全球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全方位進化

請想像這樣一個場景:火災發生了,一群無人機迅速趕來,有的尋找生還者,有的檢查建築物受損狀況,有的運送救援藥品……總部位於倫敦的無人機科技公司「無人生命」正在開發這樣的無人機應用技術,其軟體平台集成人工智慧技術,能讓數百架無人機實現自動編隊飛行並根據現場環境開展協同操控。

「人工智慧給無人機行業帶來的優勢總結起來就是:可擴展性和安全性」,「無人生命」創始人尼古拉斯·齊爾伯格萊特告訴新華社記者,「(基於人工智慧的)大規模無人機群的應用將比任何人的想像都來得要快。」

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正在讓無人機全方位進化,變得更聰明更強大。比如,有研究團隊運用人工智慧演算法,開發出一種被稱為「毫微地圖」的系統。有了這種「聰明大腦」的無人機在森林、倉庫等複雜環境中就能更好避開障礙物,還能根據已有數據預判在被遮蔽視野時如何運動。

還有研究團隊給無人機裝上「高光譜成像儀」,讓它們能夠清晰識別森林和水體的細微顏色差別,從而發現藍藻等災害。一般無人機採用攝像頭、GPS或激光雷達來導航,但建築物內或隧道中有大量煙霧時,導航系統會受到干擾。有人從蝙蝠聲吶系統得到啟發,研製出形似蝙蝠耳朵的無人機收音裝置,讓無人機擁有了「聽力」,從而在複雜環境中更準確地找到目標物體。

多領域「顯身手」

雖然還有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無人機可能正在從願景階段走向大規模應用階段,尤其是在科研、救援和安防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

「我們傾向於對機器人技術持負面看法,但事實是這類技術能夠為我們的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助益,提升我們的生活、健康和安全品質,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齊爾伯格萊特說。

比如,齊爾伯格萊特所在公司研發的無人機群操控技術可應用在一些偏遠地區開展緊急救援,如發生洪水後空投食物和藥品;還可在信號塔損壞或沒有修建信號塔的地區,提供臨時信號傳輸。

以下是無人機研發和應用的一些最新事例:

俄羅斯薩馬拉國立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人員將無人機變成重量只有約1千克的空中化學實驗室,可對大氣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並可在幾分鐘內分析出人體呼出氣體中的生物標記物。

韓國科學技術院開發出一款可偵測建築物火情的無人機,可在大廈內部開展搜尋工作,並將火情數據實時傳輸給地面。這種無人機除了在廢墟等狹窄空間中飛行,還可像蜘蛛一樣在牆壁上攀爬。研究人員說,無人機表面覆有耐火的聚芳基醯胺纖維,並帶有熱電冷卻系統,可在1000攝氏度火焰中停留1分鐘。

英國劍橋大學和印度科學研究所研發了能發現暴力事件的無人機。他們應用了深度學習中的「模式識別」,實時甄別視頻中不同肢體動作,能發現捶、踢、扭、刺和射擊等暴力行為。

監管面臨嚴峻挑戰

隨著無人機日益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它們也帶來了監管方面的嚴峻挑戰。各國都在制定、完善無人機相關飛行法規,以保證無人機「物盡其用」,減少潛在危害。

比如,德國2017年通過《關於規範無人駕駛飛行器使用規定》,要求所有重量在0.25千克以上的無人機配備防火銘牌,註明無人機所有者姓名和地址,方便追責;所有重量在2千克以上的無人機擁有者需申請操作證書,此外還對飛行範圍、個人數據和隱私保護等做出嚴格規定。

德國運輸部長多布林特說:「無人機在私用和商用領域都有巨大潛力,其使用越來越多。但越多的無人機升空,其相撞、墜毀或發生其他事故的風險也變得越大,為此制定明確規則十分必要。」

德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10個月,德國共發生61起無人機干擾機場航班事件,而2015年同期僅有12起。其中,德國最大的航空樞紐法蘭克福機場受到干擾最大,共發生16起。

美國的民用無人機市場和行業起步較早,制定實名製法規也走在前面。美國聯邦航空局2015年12月出台規定,要求對重量在25千克以下的小型無人機實施實名註冊制度,從而保證能追蹤到不遵守安全飛行規則的小型無人機歸誰所有,以保障航空安全。

中國民用航空局去年5月也宣布,正式對重量在0.25千克以上的民用無人機實施實名登記註冊。

來源 | 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京津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TAG:環京津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