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為北京城市的副中心,通州抓住機遇大發展,首先要做這3件事!

作為北京城市的副中心,通州抓住機遇大發展,首先要做這3件事!

前幾天,《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草案千呼萬喚始出來,並於6月21日至7月20日向社會公告,聽取公眾意見建議。早在2015年7月11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審議通過之時,通州區就正式成為北京的行政副中心。

在中國城鎮化如火如荼地進行之時, 行政機構搬遷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北京的行政中心搬遷卻是無奈之舉,經過多年的城市化發展,北京已經出現了交通擁堵、空氣污染、人口激增等大城市病,轉移部分行政職能舒緩壓力是目前迫切要做的。行政副中心的建設,對通州來說絕對是千載難逢的好事,那麼如何把通州建設成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的可持續發展的行政副中心,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第一、城市規劃必須要有大局觀。城市規劃學將城市切分成不同的區塊,按照功能的不同分為居住區、商務區、行政區、工業區等。在城市規模不大的時候,這種功能分區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城市管理的壓力也較小。但是,在城市的人規模膨脹到2000萬人口級別的超大城市時,交通的壓力、資源供給的壓力及人口管理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

因為城市居民需求是多遠的,居住、工作、遊憩、交通這四大基本需求也不各不相同。因此在醫院、學校、商業中心、行政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落地時,必須要有大局觀,統籌考慮城市居民的需求,同時還要注意與北京城市核心區的聯繫。

第二,完善產業結構,增加本地就業。通州區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就是離北京的CBD只有半小時左右的車程。在北京中心城區房價居高不下的今天,通勤方便的通州區成了很多白領階層購房的首選。有趣的是,早出晚歸的白領階層造就了如同潮汐一樣的交通現象,早晚高峰期造成的交通壓力一直是通州居民頭疼的問題。

說到底,還是通州的產業結構的問題。當地的發展過於依賴房地產業,缺乏高端商務、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的支撐。怎樣留住這群既有生活品味,又有消費能力的白領階層,讓他們能在通州找到合適的工作,然後安居樂業,要達到這種職住平衡的狀態,需要花大力氣去做。

第三,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品質。雖然通州里北京中心城區很近,但是優質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及文化資源十分匱乏,並集中分布在通州新城。針對優質公共資源匱乏及分布不均的現象,通州需要進一步增加學校、醫院、劇院、體育館、圖書館等公共服務設施,滿足居民教育、醫療、休閑等需求,特別是南部相對薄弱的區域需要重點考慮。在通州區發展公共服務事業的同時,也能輻射到河北周邊地區,促進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

此外,生態環境的保護、交通路網的規劃建設、運河水系的開發保護、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產業發展的規劃等等,都是提升一座城市品質的體現。人才是流動的,通州只要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居住。

總之,通州行政副中心的建設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從有大局觀的城市規劃、完善的產業結構及優良的城市品質等方面入手。通州區行政副中心的定位,不僅僅是北京部分行政功能的疏解,更希望通州成為區域增長極,帶動周邊河北、天津等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從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鯤地理 的精彩文章:

TAG:大鯤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