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滿江紅·懷子由作》,與君池上覓殘春,看落花如雪

蘇軾《滿江紅·懷子由作》,與君池上覓殘春,看落花如雪

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宦遊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孤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恨此生,長向別離中,生華髮。

一尊酒,黃河側。無限事,從頭說。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衣上舊痕余苦淚,眉間喜氣占黃色。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滿江紅·懷子由作》

據推測,這首詞寫於元祐七年,是蘇軾懷念弟弟蘇轍(字子由)所作。元祐六年,蘇軾知潁州,閏八月到任。七年二月,改知揚州,三月到任。而這段時間,蘇轍一直是在京任職,先後為御史中丞、尚書右丞和門下侍郎。

蘇氏兄弟自從踏入仕途,一直是聚少離多,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不相見時經常有詩詞互相懷念。如著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也是「兼懷子由」所作。作《水調歌頭》時蘇軾還只有四十一歲,正值中年,豪氣未除,縱橫揮灑,詞寫得曠達高遠,顧盼自雄。而此時蘇軾已經五十七歲,飽經憂患,漸露出暮年光景來。雖兄弟之情依然如故,甚至想念更加殷切,但終究豪氣消磨殆盡,無復往日情懷,所以詞中便時時流露出倦意。

詞的上片即景抒情,抒發了對兄弟之間長期不得相見的深深感慨和對弟弟的深切懷念。「孤負當年林下語,對床夜雨聽蕭瑟。」蘇軾與蘇轍從小一同讀書,形影不離。成年之後,不得已而分手仕宦四方,分手前,曾有感於韋應物的「那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詩句,相約以後早退,共享閑居之樂。蘇軾任鳳翔幕府時,臨別贈蘇轍詩曰:「夜雨何時聽蕭瑟。

詞的下片讀起來顯得很突兀,從上片的思念弟弟,一下子躍到了兄弟相見,對飲黃河邊,一訴別情。但這不是真正的相見,而是寫夢中的情景。這軾這首詞寫的絕妙,入夢時既未說破,到結尾也不寫出夢,更不點明。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辜負了當年的林下之約,現在居然在不自覺其為夢的夢境中相見了。於是兄弟二人便相攜游賞,在故園的池台之上尋覓尚可追蹤的「殘春」。池上的殘春已近尾聲,片片飛花如雪,即便相見相攜相賞,也終究是相顧兩衰翁了,詞境頗為蕭瑟。

這首詞感情真摯動人,詞人以兄弟的情誼為主線來寫景抒懷,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故而能感人肺腑。全詞表現了蘇軾、蘇轍兄弟間的相互思念之情。二人早年就有歸隱之約,但人在宦海,身不由己,終老未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細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點絳唇》,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
蘇軾《南鄉子·集句》,豆蔻花梢二月初

TAG:品茗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