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方法:五大究極奧義

讀書方法:五大究極奧義

讀書像任何一種工作和學問一樣,都自有其系統的方法。

深刻的方法,能很好的避免歧途,節省無數的力量。

本人在初中閱讀時就直覺到這一點,所以對讀書方法格外看重,一遇到好的方法和書目都會抄錄下來。

現從中選取五種經典又立意深遠的方法,並於後半部分的文末附上本人的補缺路徑,以謝讀者:

一,歌德讀書法——讀最經典優秀的作品:

01

只有靠觀賞最優秀的作品才能培養出鑒賞力,所以我只讓你看最好的作品。如果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那麼你就有了用來衡量其他作品的標準。

——《歌德談話錄》歌德

《歌德談話錄》里提到的這種讀書方法是一種高趣味的類似貴族的讀書方法,是快速提高能力的不二法門,也適合各行各業。

所以如果想對一門學問或技術有精深的了解,必先讀一讀這領域的最經典的著作,或者搜集一下大神的意見。

因為經典的著作往往具備大家風範,各方面往往也都立意深遠。讀這樣的書會讓你在第一步就俯瞰眾山,具備前瞻性,減少彎路的可能性。

以文學作品為例,文學裡最優秀的形式是詩歌,而詩歌里最優秀的當然是巨匠級的人物所作,如中國的屈原陶淵明李白,多讀類似作品,能逐漸提高人的高潔恬淡和不拘,達到一種「久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的地步。

再接觸稍微低層次的(如唐以後大多數的詩)就比較容易發現不足的地方,我記得當時讀蘇軾的詩,能看出有些詩油嘴滑舌和委瑣。而看庸俗的書籍,更會覺得其面目可惡。

以文學體裁為例,小說 、散文、詩歌的難度是階梯狀上升的,但價值也如此,所以讀懂最好的詩歌,必定能讀懂散文和小說,反之則不然。

須要注意的是這種讀書方法也是有弊端的,因為立意好遠的同時,也有可能比較難以理解。

所以比較好的辦法是,盡量遠離非經典的作品,遠離雜誌報紙暢銷勵志懸疑之類的紙簍文字(越講究故事情節,就越背離文學趣味)。

二,陶淵明讀書法——不求甚解。

02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首先聲明,很多人對不求甚解是誤解的。

「不求甚解」,不是理解不理解都一律放過。而是讀書的時候應該著重大意和神意的解讀,而不要局促在一個地方。

比如讀小說名著,很多同學津津樂道其中的情節,誤矣!情節是名著種最最不重要的地方,記得再清,沒有任何作用。

關鍵的是小說的字裡行間透露出的作者的神情和立意,還有小說整體透露出的一種思想和深沉的情緒。

比如讀詩歌,講的什麼內容,什麼景物什麼人都不重要,而對詩所透露出來的的情緒和寫作時的神態是最重要的。

所以詩歌背景絲毫不重要,讀詩歌千萬不要看背景,所有的東西都在詩歌裡面,尤其不要結合時局,因為詩一旦解讀成世局的反映就失去了最寶貴的靈魂了,變得只有殘破的軀體,往往得不償失。

如我現在看的集大成性質的《死亡否認》,中間有不少地方一時是懵逼的,但只要記清普通人的神經症特徵和藝術家的創造融合性質的吸收反芻的區別,記清聖經時代的罪感和當代的自責的共通,就基本不會有太大卡頓了。

所以無論讀文學書還是哲學歷史書,記句子,記典故,記歷史事件都是湊熱鬧的,如果你想從讀書種獲得真知,一定要記得理解其中的神態、貫穿著的思想和情感。

何況「不求甚解」的下半句是:「每有會意」。

三,東坡讀書法——專一的力量。

03

學者須精讀一兩書,其餘如破竹,數節後皆迎刃而解

——蘇軾

須知有句話叫「殊途同歸」,引申為很多學問技術在高級階段,往往原理甚至結論是一致的。

讀書也如此。

讀得深入了,自然能從中陶冶出一種直覺和方法。而這些方法和其他一些領域的東西在某些方面定然有所相同。

例如:詩歌讀多了,詩中的畫面和節奏往往對欣賞音樂和繪畫也非常有幫助,而詩歌所訓練的敏銳的直覺則如神器一樣,拿來去研究歷史哲學等,「勢如破竹」。

所以,在起步階段,可以泛讀,多讀感興趣的經典的數目,慢慢再收攏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深入再深入,深入到覺得再無新意,一目了然,望眼欲穿的地步,再去把主要精力發散開來。就會非常有收穫,就等於領會了這個方法。

限於篇幅,這次只講解前三種。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周分解。

點擊抬頭「蜂鳥讀書」關注,一起玩耍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一讀書 的精彩文章:

《大明王朝1566》

TAG:六一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