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10句哲學名言,這才是國人該有的精神氣質

中國古代10句哲學名言,這才是國人該有的精神氣質

一、自差偏自是

出自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三回。本句大意是:自己有了差錯,還自以為是正確的。這句話表現了某些人的一種心理素質:剛愎自用,固執己見。多用於評論不虛心接受別人意見的現象,也可用於自悔自悟。

二、挾太山以超北海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挾:挾持,夾著;超:超越,跨過。夾著泰山跨越渤海。比喻做絕對辦不到的事。

三、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出自《道德經》,自見:自我表現。彰:明顯。這兩句大意是:自我表現的人眼睛不明,自以為是的人視物不顯。他們既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又不能正確地反映客觀,所以稱為「不明」、「不彰」。可引用以批評驕傲,自滿的人,也可用以自戒。

四、戒心之易忘,而驕心之易生

見宋·蘇轍《陸贄》。戒:警惕。這兩句大意是:警惕之心容易遺忘,驕傲之心容易滋長。戒心易忘,驕心易生,是人之常情。正因為這樣,才需要特別注意戒驕戒躁。可引用以作警戒。

五、業大者易驕,善始者難終

這句話出自唐·吳兢《貞觀政要·征伐》。創建的業績大,就容易驕傲自滿;事情的開頭好,卻難在堅持到底。指居功不能自傲,善始更要善終。

六、智者之所短,不若愚者之所長。

見漢·陸賈《新語·輔政》。這兩句大意是:聰明的人的不足之處,不如愚蠢的人的長處。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以愚者之所得,比智者之所失,則各有長短。可以此二句說明智者有所短,愚者有所長,應全面地看人。

七、能虛己以游世,其誰能害之?

出自《莊子·山木》。人若能虛心地與世人交遊,誰人能夠損害他?

八、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處事第一法。

與人相處,謙虛退讓是保全自身的首要方法,安詳鎮定是辦事成功的關鍵。

九、上智者必不自智,下愚者必不自愚。

選自陳確《瞽言·近言》。真正智慧的人定不會自以為智慧,而真正愚笨的人也定不會自以為愚笨。

十、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辦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選自《老子·第八十一章》。真實的話不華麗,華麗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善良。其正懂的人不賣弄,賣弄的人並不真正懂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史記》10句經典語錄,讀史使人明智,放大人生格局!
最有禪意的五則對聯,真正的大智慧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