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山裝延續的家風

中山裝延續的家風

原標題:中山裝延續的家風


爺爺把祖輩幾代辛苦積攢的家業敗得差不多,就跟北伐軍走了。那一年,北伐軍在城北山頭跟北洋軍閥開戰,爺爺和一幫年輕人幫著運送彈藥糧食。仗一打完,爺爺便瞞著家裡賣了大部分田地,帶著幾萬大洋跟得勝的北伐軍隊伍跑了,從此再沒回來過。那一年,父親才一歲。


據說爺爺自小聰慧過人,族人看好他,覺得他中個舉人進士光宗耀祖不在話下。可後來科舉廢了,爺爺成了不安分的讀書人,好讀外國書,給奶奶放了裹腳,經常穿中山裝,混雜在長袍馬褂中格外打眼,常被老輩責罵「有失體統」。

爺爺一走,太爺爺便氣得駕鶴西遊了。太爺爺臨終前,交代家人把爺爺留下的中山裝全剪了、燒了,免得這些「妖物」再蠱惑人。


對爺爺,父親沒有印象,只有爺爺幾張穿中山裝的照片,和奶奶偷藏下的一套中山裝。父親長到10歲,族中有一篾匠,見孤兒寡母可憐,便收父親做了學徒,父親開始走村串戶,挑起生活重擔。


等父親身高和爺爺差不多時,奶奶把爺爺留下的中山裝給了他。父親只敢躲屋裡,穿著照照鏡子,趕緊又收起來,疊好放樟木箱里。那個時候,穿中山裝的不是有文化的學生,就是趾高氣揚的國民政府官吏,父親一個小篾匠,怎麼穿也不像樣,怕遭人恥笑。再加上官府那些穿中山裝的大多是橫徵暴斂、魚肉鄉里的主,讓父親怎麼也想不通——中山裝怎麼就穿在這麼一伙人身上了?


1949年,共產黨的隊伍進了城,也有不少穿中山裝的。很快,鄉親們便發現,新來的「中山裝」跟國民政府的「中山裝」不一樣。共產黨的「中山裝」待人和氣,替百姓辦事。一天,父親去區委修補篾席,累得滿頭大汗,一個穿中山裝的幹部給他倒了杯水,還跟他聊了起來。幹部說父親是苦出身,問他願不願意幹革命。父親二話沒說就摞下篾匠挑子,穿上爺爺留下的中山裝,到區委報到去了。

給父親倒水的幹部是區委書記,父親當了他的通訊員,一天到晚東奔西跑。爺爺的中山裝很貼身,襯得父親愈發精幹機靈。區委書記送給父親一支鋼筆,鼓勵他努力學文化。父親得空便找人學識字,字識得多了,又開始纏人教他讀書。廢寢忘食苦學一年多,父親居然能給區委那份油印小報投稿了,一篇幾十個字的消息刊出後,他這才敢將那支鋼筆插進中山裝的上衣兜。村裡人見了,都說父親很有爺爺當年的派頭。


沒多久,趕上土匪暴亂突襲區政府。激戰中,不時有同志中彈,血流如注。情急之下,父親脫下中山裝剪成繃帶狀,救護傷員。平叛後,區委書記說公家出錢還父親一套中山裝。父親死活不肯,比起犧牲的同志,他為革命貢獻套中山裝算什麼呢?


接下來,父親用存了好久的工資,置辦下一套藍色咔嘰布的中山裝。布料雖不好,可穿在父親身上總是整潔挺括。父親到大山蹲點時結識了母親,把母親這隻山窩裡的鳳凰給娶走了。母親娘家堅持要辦個傳統婚禮,可父親最終還是穿中山裝當了新郎。


土改結束,父母搬到城裡生活,孩子一個接一個出生,父親的中山裝越穿越舊,衣領袖口磨得像剃刀布。母親要給他添置套新的,可家中日子實在拮据,父親總是說:「舊點沒關係,乾淨整潔就好。」老舊的中山裝,父親穿在身上向來一絲不苟,再熱的天,風紀扣也扣得嚴嚴實實。父親說,群眾見到中山裝就認作是幹部,幹部就得有幹部的樣。


印象中,父親的中山裝儼然是個「百寶箱」。右下兜總裝著一本筆記本,本子上記著每天要做或做過的事。每次下鄉,父親到哪都要掏出本子,寫寫畫畫,記下有意思的人、有趣的事、村民的困難等。前前後後,父親記了十幾個小本,裡頭有時代語彙,更有充滿生活氣息的群眾語言。而左下兜則經常鼓鼓囊囊,像農民的化肥口袋。受益的村民常想送些大棗、花生、荸薺等土特產給父親。一袋袋的土特產,父親是從來不收的,村民只好一把把抓起硬塞進他口袋,說帶給孩子「嘗嘗新」,這種樸實父親無法推託。每次父親回家,翻看他口袋,是我們兄弟姐妹最為歡樂的時候。父親時常會買些鉛筆、橡皮裝進口袋,到村裡送給困難的學生。這讓我們很羨慕,我們的鉛筆、橡皮用到連指頭都捏不住了,還捨不得扔掉。

在父親心底,稱得上莊嚴隆重的服裝,只有中山裝。照相是隆重的事,父親的照片都是穿中山裝照的,中山裝的簡潔確實挺適合父親清癯的外貌。開會是莊重的事,每到開會前一天,他便要仔細熨好中山裝。不過,隨著時代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社會上逐漸開始流行西裝了,而父親仍固執地穿著中山裝,老舊中山裝混在一堆西裝里很是落寞,便有議論說父親思想落伍。


1980年,父親調離機關,到一家鞋廠去工作。人們都說父親被邊緣化了,可看不到父親有絲毫鬱郁不得志,中山裝仍穿得一絲不苟。父親帶著工人很快推出拳頭產品——一款類似軍用皮鞋的「三接頭」皮鞋,樣式古板,做工卻極嚴謹精緻,一經推出便深受市民喜愛,外銷也如火如荼。鞋廠迅速成為市裡效益最好的國營企業。


皮鞋熱銷,主要是耐穿,穿個五六年也不見什麼磨損。所以,等到溫州鞋廠迅速興起,款式時尚的溫州皮鞋很快就把父親他們的鞋打敗了。鞋廠產品先是滯銷,後來乾脆停產。到20世紀90年代,鞋廠開始改制,工人紛紛下崗。改制動員的那天,天很熱,可父親還是穿著中山裝,背佝僂得厲害。父親說對不起工人們,他老了,不能順應時代,沒帶他們過上好日子。


父親提前退休,人生自此沒啥莊嚴隆重的大事,再也沒見他穿過中山裝。


2000年,我從部隊轉業回地方工作,被安置到父親曾工作過的單位。父親很高興,買了件中山裝送我。父親還把穿中山裝的要訣傳授給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站得正,行得直,才能穿出中山裝的精氣神。」

中山裝,可謂中國近現代歷史中的一個文化符號,每道線條都譜寫著波瀾壯闊的旋律。而對我們家庭來說,中山裝不折不扣成了延續家風家訓的「傳家寶」,讓我從中得到激勵和教誨。記得有一年春節,我曾幫助過的人為表示感謝,給我塞過來一個紅包,說一點小意思,就幾百塊錢購物卡。我不肯收,他便要硬塞進我口袋。我突然像被電擊,趕緊跳到一邊推託了。我知道,父親的中山裝口袋從來都清清白白,沒有裝過任何不該裝的東西。


2012年,父親去世了,是穿著中山裝走的。按照習俗,兒女們各挑父親的一些舊物件留作紀念。我留下了父親買的第一件中山裝,衣服磨損得很厲害。可每當夜深人靜,我輕撫補在衣領上的那塊線織護領,依稀還能感受到父親那不曾散去的體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離開部隊的那一天,他只帶走了曾經的入伍通知書
比武場上讓人淚目的瞬間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