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法蘭西帝國的最後輝煌是如何破滅的 | 地球知識局

法蘭西帝國的最後輝煌是如何破滅的 | 地球知識局

原標題:法蘭西帝國的最後輝煌是如何破滅的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大綠


本文為我局的第159篇觀察文章,今天我們講講法蘭西殖民帝國的故事


專業的法語翻譯今天想要找到一份外派工作,大多不會再天真地以為自己可以去浪漫之都的法國本土了。隨著中國和非洲兄弟的交往日漸密切,大量法語翻譯被派往非洲,協助中國企業在當地開展業務。


這個中國今天的經濟現象,其實正是法蘭西殖民帝國的現代遺存痕迹之一。


法蘭西殖民地分布圖;綠色為第一殖民帝國的殖民範圍(被英國所敗);深藍色為第二殖民帝國的殖民範圍。



法國殖民地曾經是僅次於日不落帝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如果僅僅考慮法國在非洲的勢力範圍,法語區幾乎和英語區平分秋色。


攤開今天的非洲地圖,從摩洛哥到象牙海岸,從茅利塔尼亞到查德,法語區的統治範圍相當廣大。


法語在非洲的強大勢力


雖然今天這些國家已經獨立,但想去非洲,尤其是西北非旅遊工作的人學一些法語終究是大有裨益的。


和大英帝國殖民地戰後的快速崩潰一樣,法國殖民地的分崩離析也是因為戰後自身實力減弱造成的。


可不管是出於兩個國家一直以來意識形態的不同,還是控制地區的經濟形勢不同,兩個老大帝國的潰散又在很多地方有著不同之處。


今天我局就帶你看看法蘭西殖民帝國死前的最後燃燒。


最後的輝煌



法國的第一次殖民高潮起源於大航海時代。一向自認為歐陸老大的法國人當然不會眼睜睜看著西班牙、英國、荷蘭在新大陸玩得風生水起。


美洲殖民地同樣也是法國所感興趣的利益點。今天加拿大東岸大片的法語區就是這第一次殖民浪潮的產物。


山姆·德·尚普蘭 發現新法蘭西,位於今日的魁北克市


魁北克人是美洲最大的法語族裔。大部分說法語的加拿大人住在魁北克。



不過法國在新大陸的經營水平顯然不及英國人。


加拿大天寒地凍,本就不是適合農業發展的地區,作為大陸國家的法國又偏偏嚮往著在海外找到更多適合農耕的殖民地。


有時候真的很冷



兩相矛盾之下,法國在北美的發展水平一路落後於英國,大片地失去了領土。


法國在北美的大片殖民地,最終在七年戰爭與賣出路易斯安那之後,喪失殆盡


等到了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時代結束,最終穩定下來的法國決心要憑藉更強的實力在海外奪取更多利益。正巧在阿爾及利亞發生的一次外交事件給了法國人進軍北非的借口。


事情要說回拿破崙時代。當時和奧斯曼帝國面和心不和的阿爾及利亞人想要在歐洲找一個合適的靠山,於是很高興地與當時正如日中天的法國合作,積極供應南線法軍的糧草。


奧斯曼土耳其對遠方領土的控制力越來越弱,在整個十九世紀,奧斯曼帝國的面積大幅縮減



不過這個糧草並不是免費供應的,而是要求法國事後付清欠款。可拿破崙身死國滅,這筆錢一下子成了爛賬。


阿爾及利亞商人沒辦法,只好去請求迪伊(奧斯曼帝國在當地選派的總督)的仲裁。沒想到法國派去的代表百般扯皮,說得總督大人腦漿都沸騰了,伸手用蒼蠅拍打了這個代表一下。


伸手用蒼蠅拍打了一下,嗯。


但是這張好像不夠沸騰,看看下一張形象一些



「氣死我了,不給錢,凈扯皮!」

額。這張火藥味太重了。還是看上一張好了。



這下可就釀成外交事故了,法國人嚴厲要求阿爾及利亞給出一個合適的外交答覆,並派艦隊封鎖了阿爾及爾港。


迪伊大人的外交回復倒也認真,向封鎖艦隊開了一炮。


繼控制不住自己拍蒼蠅的手以後,


迪伊大人認真地打響了被殖民的第一炮



這下可給了法國人開戰的借口。從土倫港出發的艦隊和陸軍很快登陸阿爾及利亞,摧枯拉朽一般地打下了這裡。


相比土耳其本土,法國離阿爾及利亞可是近得多


1830年6月14日,34000名法國士兵登陸阿爾及爾以西27公里的Sidi Ferruch ,三個星期後迪伊投降,以換取他的自由和個人財富。這標誌著奧斯曼帝國對阿爾及利亞領土 313年統治結束和法國統治的開始。



有了阿爾及利亞作為基地,法國再想往非洲內部拱就要方便很多了。雖然法國內部也不穩定,今天一個革命,明天一個復辟,但是它在北非的殖民地卻似乎成為了一個獨立立項、自由生長的小怪物,不斷膨脹著。


最終,法國在北方擁有阿爾及利亞、最東邊到達了查德,最南方佔據中非和剛果,被這幾個國家和西非海岸線包住的其他領地更加不在話下。


法國幾乎拿下了整個西非內陸,雖然沙漠地帶居多。。



在殖民地統治時期,法國採取了相當粗暴的治理辦法。和英國注重培養當地人才、鼓勵貿易和自治的管理方法不同,法國根本不相信當地文化能帶來什麼進步。


從經濟系統到教育系統,法國殖民地一切都向法國本土看齊。當地的法律人員、教師、醫生、工程師、軍警全部由法國本土出資派遣。


我大法國的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不是乃們非洲土著能懂的


殖民地 1859 至 1865 年 所使用的郵票



比較不堪的黑歷史是法國為了維持殖民地對宗主國的向心力經常毀壞當地歷史遺迹和文化形態,讓人們在很有法國特色的中央集權管理中漸漸忘記了自己原有的種族屬性。


最臭名昭著的行為就是在非洲殖民地畫出了直勾勾的國境線,絲毫不尊重當地原生的自然分界線。


即使在直線劃界較為合理的撒哈拉沙漠腹地,原有的沙漠民族也被強行分割了,如圖阿雷格人



但這樣做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儘管從殖民地攫取了不少利益,法國國庫掏出去的錢也不在少數。一旦本國實力不濟,對殖民地的補助供應不上,分崩離析的結局就難以避免。


更悲慘的是,因為法蘭西本土和殖民地的聯繫過於緊密,一旦分家就如同印巴分治一般,會造成血淋林的離散。


這個伏筆的最終爆發,正在二戰之後。


二戰期間,法蘭西非洲殖民地的戰爭態度一分為二。包括今天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馬里、象牙海岸在內的法屬西非和法屬北非都跟著維希政府投降了德國。自由法國能控制的區域則局限在查德、喀麥隆、加彭這幾個國家。

維希法國與自由法國



不過這個態勢並沒有持續太久,一直到1943年,幾乎全部的法屬非洲殖民地都加入了反抗維希政府的行列。背後的主要動因,恐怕還是戴高樂將軍暗示的獨立可能性。


曉之以理,更要動之以利!



很可惜,戴高樂式的斡旋並不值得相信。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出工出力的非洲領導人們在戰後並沒有等到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的談判代表。相反的,戴高樂從戰爭後期開始搞了一系列大新聞,讓殖民地的民族主義者覺得自己被坑了。


這其中的標誌性事件,便是布拉柴維爾會議。


1944年,戴高樂召集各地方領導人在自由法國的象徵首都布拉柴維爾舉辦了一場大會,宣稱「法國在殖民地啟蒙當地發展的工作拒絕一切自治的可能性…殖民地的自治政府會被解散。」


戴高樂將軍在1944年1月30日布拉柴維爾會議開幕式上致辭


話頭裡的意思已經再明顯不過了——我戴高樂是不會讓你們自立的!即使要擺脫原來吃相不怎麼好看的帝國時代,也必須統合在「法蘭西聯盟」(Union fran?aise)的旗號下。


這種氣勢洶洶的提議,可比後來英國給出的英聯邦遮羞布強勢多了。


讓人佩服的是,愛麗舍宮對這個提議還真有相當的執行實力。從戰後1946年開始,法國重新獲得了戰前殖民地版圖,並把當地的經濟大權一把奪來,只給地方精英相當有限的自治權。法蘭西大帝國的虛幻假象又維持了十來年。



可這種假象畢竟不能持久,已經被喚起的民族主義熱潮不是法國人說降溫就能降溫的。更何況,法國人本就是擅長頭腦發熱不擅長降溫的民族,殖民地的反抗之火只會越燒越旺。


早在法國光復的第二年,阿爾及利亞人就開始遊行,要把法國人趕出去。不過可以想像的是,這種民族運動一定是極端分子煽動的結果。


彼時法國進駐阿爾及利亞已經 200年,法國人和當地人早就水乳交融,法國為阿爾及利亞帶來的經濟發展機會也相當可觀,若非煽動很難掀起劇烈的反殖民浪潮。


伴隨著阿爾及利亞揭竿而起的便是突尼西亞和摩洛哥,而且這兩個國家的進展還更快一些。1952年開始,兩國民眾針對法國殖民者的流血事件就成為了日常報道的一部分。伴隨著摩洛哥於1955年脫離了法國保護國的地位,突尼西亞也在1956年成功獨立。


馬格里布的範圍主要就是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三國



這時候法國在遠東的印度支那殖民地也早就成功獨立為越南,整個殖民帝國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1954年 5月,法國戰敗,被迫與越盟就和平問題進行談判,1954年7月21日,日內瓦會議,協議決定 法國撤出越南,並承認越南、寮國、柬埔寨為獨立國家。



至於非洲的局勢就更亂成了一鍋粥。眼見著左右兩邊的老哥們突尼西亞和摩洛哥雙雙獨立,阿爾及利亞民族主義的反抗力都越來越大。法屬西非殖民地那些原來連名字都沒有的小國家也要求追隨突摩兩老哥的步伐。


在此起彼伏的抗議聲中,法國根本強硬不起來,在殖民地問題上變成了被殖民地牽著鼻子走的宗主國。


1958年,臨危受命上台解決阿爾及利亞和西非危機的戴高樂要求重新修憲。這個時候的戴高樂心裡明白,想要再和殖民地精英們裝傻充愣恐怕是不會奏效了。戰後百廢待興的法國也並不願意和自己的小弟們發生全面火拚。


既然已經失去了用強硬手腕的機會,那就順著小弟們的意思自降身份吧。


1958年憲法把 「法蘭西聯盟」 變成了 「法蘭西共同體」(Communauté fran?aise),法國的身份也從宗主國變成了保護國。


非洲國家獨立浪潮已無法逆轉



至少看上去,雙方的地位變得平等了一些。這個共同體的提出,其實已經和被法國人看不起的英聯邦沒有什麼區別了,都是老大帝國疲軟的必然產物。


顯然,阿爾及利亞人對名義上的讓步還是覺得不太滿意,非要獨立不可。大名鼎鼎的「民族解放陣線」從1954年開始不斷擴大戰爭規模,從小偷小摸的游擊隊漸漸演化成了4萬多人的正規軍部隊。就這麼點人,牽扯了法軍多達40萬人的精力,游擊戰的威力可見一斑。


推薦一部電影——阿爾及爾之戰



這種情況放在英國人身上,他們肯定早就跑了。從英國殖民地的獨立歷程來看,講究功利的英國殖民者只要遇到一點激烈的反抗就要開始考慮退出。


但法國人偏不,不僅往阿爾及利亞投放大量部隊,還把游擊隊的群眾基礎遷居到法軍可以監控的平民區里。這種逼著人背井離鄉的鎮壓行為是缺了大德了,只會讓當地人越來越討厭這些殖民者。


從民族解放陣線打響第一槍開始算起,這場反殖民戰爭打了八年,正是阿爾及利亞人的八年抗戰。


阿爾及利亞人民的八年抗戰



一直到1962年,法國才終於被拖得不得不同意阿爾及利亞舉行全民公投,看是不是要獨立。政治玩到這一手,其實就相當於認輸了,不管公投結果如何,法國爸爸在當地的身份都會變得很尷尬。


公投結果也許能讓戴高樂鬆一口氣吧,阿爾及利亞大多數民眾都同意脫離法國獨立。



至此,曾經顯赫一時的法蘭西殖民帝國分崩離析,強硬的殖民地管理態度最終導致了整個組織的剛性解體,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


英國至少還能在女王生日的時候組織英聯邦國家一起賀個壽、辦個運動會什麼的,法國與前殖民地卻只剩下了赤裸裸的利益關係。


儘管現代以來,有很多人指責法國領導人與非洲獨裁者們保持密切的私人關係(fran?afrique),阻礙了非洲的現代化,但這種拿不上檯面的陰暗關係畢竟已經沒法讓人想起法蘭西昔日的輝煌了。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如何科學的檢查核武器的真偽又不泄露核機密?
法蘭西帝國的最後輝煌是如何破滅的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