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藥降價大幕拉開
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到國家醫療保障局調研,重點了解抗癌藥降價等工作開展情況。此前,該局首度在權威媒體的發聲即督促抗癌藥降價,有葯企已對多款藥品主動降價。連日來,關於抗癌藥品價格的熱點話題讓人應接不暇,抗癌藥降價已箭在弦上,在多大範圍內降、怎麼降、降多少,引發各方猜測。為此,本報採訪了接近「風暴核心」的相關藥品生產企業、藥物政策研究專家。
靶向葯、創新葯首當其衝
幾天前,國家醫保局通過媒體表示,隨著抗癌藥新規逐步落地,該局正積極落實抗癌藥降稅的後續措施,將通過開展專項招標採購、與企業進行准入談判、協商確定合理價格等措施,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
自5月1日起,我國已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絕大多數進口藥品,特別是有實際進口的抗癌藥實現零關稅。與此同時,國家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生產銷售和批發、零售抗癌藥品,可選擇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徵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進口抗癌藥品減按3%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
降稅政策落地已經兩個多月,其間,一直有聲音追問抗癌藥價格為何沒有出現下降。「藥品價格不可能應聲下降的。」一位藥物政策專家表示,稅負下降傳導至藥品價格的終端,需要經歷一定時間,銷售終端目前在售的藥品,大多還是稅收新政實施前已經購進的藥品。而且,「稅負下降的效果在藥品價格上儘快得到體現,需要在採購環節採取一定措施,僅靠企業自覺降價顯然不現實,這也是近日國家醫保局通過媒體表態的原因」。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4部門聯合發布的第一批抗癌藥品清單,共包括103種抗癌藥品製劑、51種抗癌藥品原料葯。「理論上,所有抗癌藥品都產生了一定的降價空間,但短時間內對所有抗癌藥品設計一整套採購方案很困難。」專家表示,價格昂貴的靶向葯、創新葯等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藥品,自然成為首當其衝的降價對象。
17種抗癌藥將率先降價
事實上,時間表和路線圖早已出爐。7月11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到國家醫保局調研的新聞播出時,就給了《抗癌藥專項工作進度表》一個特寫鏡頭。《進度表》顯示,抗癌藥降價專項工作從6月1日起已著手開展,分為「前期17個抗癌藥品種約談」和「目錄外抗癌藥准入談判」兩項工作同步推進;8月將率先完成17個抗癌藥品種的降價工作,全部公布新的價格。
「通過前兩次國家談判,已經進入醫保目錄的17種抗癌藥,近期就將迎來新一輪降價。」一位企業人士告訴記者,降稅後不久,國家醫保局就針對上述藥品著手組織開展新一輪價格磋商了,「目前相關企業大多已經開始進行新的成本和價格測算」。根據《進度表》安排,此項工作已召開企業座談會,部署開展稅改調價測算;接下來將組織財稅專家複核,與通過複核的企業簽訂補充協議,指導企業及時公布新價格,成熟一個、公布一個,8月底前完成全部品種的稅改調價。
前述專家表示,這些藥品在此前的國家談判中都已經做出了較大幅度的降價,但當時稅收政策尚未調整,因此當前又面臨新的降價窗口。上述17種抗癌藥品中,大多為獨家產品,尚無3家以上企業生產的品種;因此,此輪降價仍將採取談判、撮合等方式,以調整國家醫保支付標準的形式產生新的全國統一價格。新一輪價格降幅會有多大?稅收新政剛出台時,有觀點認為進口抗癌藥至少能降價20%。採訪中,專家表示,將稅率下降幅度簡單轉換為價格降幅並不科學,但「最終降幅會有多大,很難預測」。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17種藥品中,用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物吉非替尼,已經有一家企業生產的國產仿製葯通過一致性評價。經過國家談判後,英國阿斯利康生產的吉非替尼片價格降至2358元,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國產仿製葯價格約為1600元;此次價格調整是否會考慮這一現實情況、推動實質競爭,如果國家醫保局針對二者制定統一的醫保支付標準,毫無疑問將成為歷史首例。
《進度表》還顯示,目錄外抗癌藥准入談判,目前已完成工作方案定稿、目錄外抗癌藥情況摸底、建立評審專家組等工作,下一步將組織專家評審、提出備選並確定擬談判藥品;8月將收集企業提交的談判材料,並組織專家開展評估和基金測算等工作。
記者粗略統計,目前仍有十幾種抗癌創新藥物尚未納入醫保目錄。新一輪國家談判的品種範圍會有多大?上一輪談判失敗的西妥昔單抗、英夫利昔單抗,一直未納入談判的克唑替尼、第三代肺癌靶向藥物奧希替尼,甚至今年剛剛批准上市的PD-1免疫抑製劑納武單抗是否會納入新一輪國家談判?(下轉第2版)(上接第1版)專家表示,創新藥物談判需要綜合考慮藥品臨床價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醫保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很難一下將全部創新葯、專利葯納入談判範圍。
普遍降價面臨複雜局面
除了上述由國家主導針對創新葯、專利葯開展的談判降價外,其他眾多抗癌藥品因稅改新政產生的降價空間應如何落實?伊馬替尼、地西他濱、紫杉醇注射液及其他已經納入醫保目錄的眾多抗癌藥品則面臨著更為複雜的市場格局。
7月初,輝瑞、西安楊森等葯企已先後在甘肅、北京、湖北等地主動下調部分藥品價格,涉及多款抗癌藥。
7月2日,西安楊森率先宣布將用於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注射用地西他濱,由10327.22元降價至4996元,降幅達51.6%。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目前國內有7家企業生產地西他濱仿製葯,有多種規格產品上市;與原研產品同規格的仿製葯售價一般在4000元左右。
隨後,輝瑞公司主動下調了20種藥品的價格,其中包括紫杉醇注射液、克唑替尼膠囊等,降幅為3.8%至10.2%不等;其中紫杉醇注射液(規格為5毫升/30毫克)由793元降至746.85元。國家葯監局網站顯示,紫杉醇注射液在國內共有63個仿製葯批文,涉及數十家企業;仿製葯可查詢到的價格更是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
因電影《我不是葯神》而持續備受關注的伊馬替尼(原研藥商品名:格列衛)也有了最新動向。7月5日,江蘇豪森葯業發布消息,其生產的伊馬替尼片已成功通過仿製葯一致性評價;7月9日,瑞士諾華生產的原研產品在深圳市公立醫院藥品集團採購中下調價格,但並未公布具體降幅。此前,儘管國內已有4家企業生產的仿製葯上市,價格多為800元~1200元,但原研產品的價格一直堅挺在萬元以上。
綜上所述,落實稅改政策、實現抗癌藥普遍降價面臨著十分複雜的現實情況。
輝瑞公司回應本報表示,其將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正與有關部門和業務合作夥伴溝通協商,爭取儘快將有關稅率的降低讓利於患者;目前正在進行各省申報調低中標價的工作。
但專家也表示,降價不能全部指望企業,「當務之急是聚焦主要矛盾,首先針對價格高昂、可替代性差的創新葯、專利葯開展國家談判。其他更多抗癌藥降價可在國家指導下,由各地在採購中積極進行探索」。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 劉志勇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愛心,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加速提升血液保障水平,力爭——2020年臨床用血全來自無償獻血
※「周末推薦」進修亦是一場修行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