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萊塢總是跟自由女神像過不去?
原標題:為什麼好萊塢總是跟自由女神像過不去?
有些標誌性建築,比如自由女神像,確實是跟好萊塢八字不合,不知道在電影被摧毀了多少次。
為什麼好萊塢總是跟自由女神像過不去?腦洞電影院今天跟你聊十塊錢的。
· 溫馨提示 ·
沒有Wi-Fi的同學可以移步下方觀看文字版。
這裡是文字版
越是有名,越容易掛。
主要靠特效的大片尤其是災難片,想要營造真實感,拿地標開搞是見效最快的手段。天天能見到的建築被毀,不但能讓觀眾瞬間投入到劇情里,還順便能來一波心理暴擊。
位於紐約海港的自由女神像,是當年法國送給美國的獨立100周年禮物,這麼多年來早已成為了美國精神的一大象徵。這讓女神像成了災難片里的常客,被埋被砍被水泡,就連港片也要切下她一隻胳膊才甘心,當個雕像,其實也蠻心酸的。
同樣建在紐約的帝國大廈是當代的建築奇蹟,建於1930年的它也是當年美國經濟復甦的象徵,這裡不光上演過浪漫的《西雅圖夜未眠》,也出現過美女與野獸的童話。
每代紐約人都對這棟大廈有著深刻的記憶,所以《獨立日》里的外星飛船就特地挑了它下手。
橫跨於舊金山金門海峽的金門大橋則是世界上最慘的大橋,這座十萬噸鋼材打造的建築奇蹟,鏈接起了加州和舊金山,還承擔了每天十萬上班族的的通勤任務。
所以它也被災難片導演熱愛,自然災害都是小事,為了掰彎它,超能力都用上過,美國人民對這座大橋的情感還真是複雜啊。
▲老萬手撕金門大橋
有寓意的絕對不能留。
如果說天天能見到的被毀能帶來心理暴擊,那看著有特殊意義的建築崩塌簡直就是折磨。所以這種下手的方式有時會引起很大爭議,一般的災難片里還真不敢用這招。
最典型的是位於里約熱內盧的基督像,當年把觀眾嚇壞了的《2012》當然不能放過它。世界末日來的時候,上帝也救不了你,這個隱喻真不是一般的狠。
而白宮作為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室,是美國最有代表性的權力機構,一般在科幻片里地球出了點什麼亂子,白宮肯定最先開個會研究研究。
想想看,要是這種負責做決定的地方突然消失,別說觀眾會看得發慌,劇情都不怎麼好往下編。
名勝古迹,讓觀眾的心滴點血!
說了這麼多有名的地標,但是說實在的,建築的取景難度往往和它的名氣、歷史成正比,在電影里看見那些名勝碎成渣,不但對熱愛歷史人來說很殘忍,在普通觀眾眼裡也是效果十足。
有著近400年歷史的泰姬陵在電影里一般就是做個背景,直到好萊塢的編劇腦洞大開,讓這座純白宮殿成了像素模樣。
而建於公元前的埃及金字塔,取景工作都讓很多導演望而卻步了,誰知美國出了一個邁克爾·貝,不光拍出了毀掉的金字塔,甚至還讓變形金剛們親自上手,全自動拆遷。
綜上所述,拿各種地標動手,從電影製作的角度上來說,好處是大大滴。但在大熒幕上看多了各種建築花式被毀,有些觀眾可能早就審美疲勞。
所以啊還希望製作者們還是要多開開腦洞,再多來點花式操作,畢竟災難片對我們這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來說,實在是太過癮了!
THE END
你可能還想看


TAG:視知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