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淮夷古國——鄟國,最早的紡織業誕生基地,刺客專諸的母國

淮夷古國——鄟國,最早的紡織業誕生基地,刺客專諸的母國

鄟(zhuān)國,淮夷小國,甲骨卜辭中有記錄:「王貞:余從侯專。」「專」即「鄟」,意思大概是王問卜,可以讓侯專跟從嗎?因此可以推測,鄟國大約商朝時立國,西周時成為周朝諸侯。鄟國國土雖小,卻位於今天的山東郯城縣、臨沭縣及江蘇東海縣三縣交界,與郯國相鄰(見郯國篇),由北向南的沭河穿城而過,使鄟國一分為二。鄟國的命運也與郯國相似,春秋時為魯國附屬國,於頻頻出現在史書中的郯國不同的是,權威史書對鄟國的記載只有吝嗇的兩個字:取鄟。這給後世留下了諸多懸疑。

「鄟」本字「専」,通「專」,加邑得「鄟」,「専」的甲骨文字形上部為「纏繞著絲線的紗輪」,下部為兩隻手,意為「雙手往紗輪上纏繞絲線」,即「紡紗」,也叫「紡瓦」,毛詩傳解釋:「瓦,紡磚也。」一種繞絲器。「紡磚」也可以說「紡專」,「專」因此便引申為專長、專一、專項、專權等詞義。《詩經》中說得「乃生女子,載弄之瓦」就是女孩子生下來,讓她玩弄紡具,長大了擅長紡織,紡織是古代制度對女性的硬性要求,屬女工,凡女子上到王侯將相之女、下至農家村姑必會。所以生女就叫「弄瓦之喜」。發崛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北辛文化遺址(在今山東滕州市官橋鎮薛河故道北辛村)就曾出土過七千年前的陶紡錘、陶紡輪、骨針等跟紡織相關的器物,說明早在母系氏族社會時魯南蘇北一帶的原始部落紡織業已經開始萌芽。遠古族人發明紡織後,取其意像創造了「専」字。很顯然,這個地方紡織業比較發達,也有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紡織基地了,専地依靠紡織業發展地方經濟,最後建邑立國,為鄟國。

建立在沭河之畔的鄟國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自然生態極好,水草豐滿,土地甘肥,牛羊成群,再加上祖先遺留下來的一套紡織技術,鄟國人民的生活條件應該不錯。但因為國土太少,人口多不起來,周邊是強大的魯國,無法伸展,而且鄟國的領導們似乎也安於享受,不思進取,殊不知周邊大國早已對這塊風水寶地垂涎三尺。根據《春秋》記載:「成公六年,取鄟。」是指公元前585年,魯國滅亡了鄟國。史書之所以記得那麼簡單有兩個原因,第一,鄟國太弱小,缺少反抗的武裝;第二,魯國滅鄟國是一瞬間的,雙方並未起任何衝突,沒什麼好記載。

鄟國被滅後,國土劃入魯國,《春秋》記載:「昭公二十六年,秋,公會齊侯、莒子、邾子、杞伯,盟於鄟陵。」 是指公元前516年秋季,魯昭公召集齊侯、莒子、杞伯在鄟陵會盟。此鄟陵,為魯國城邑,即鄟國故地。

鄟國在史海茫茫的春秋戰國已無跡可循,也沒什麼留下的,但據說江西博物館收藏著一件跟春秋鄟國有關的青銅器——鄟車季鼎,銘文為:「專車季作寶鼎器子子孫孫永寶用」,經研究,「車季」是春秋某個時期的鄟國國君名字。鄟國亡國後,估計有專氏,春秋末年著名刺客專諸有可能是鄟國後裔。

文/堰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堰風來襲 的精彩文章:

西周古國——凡國,國君多詩才,成語「無可救藥」出自凡伯之手
江淮古國——嬴姓樊國,「籬笆」的由來,城牆從這裡受到啟發

TAG:堰風來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