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做人需常懷悲憫之心

《論語》:做人需常懷悲憫之心

佟鑫海和您一起學《論語》

之一百四十二

《論語》

【原文】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譯文】師冕來見孔子,到台階前,孔子說:「這是台階。」走到座位旁,孔子說:「這是座位」。所有的人都坐定後,孔子便告訴他:「某人在這裡,某人在這裡。」師冕走後,子張問:「這就是和盲人樂師講話的規矩嗎?」孔子說:「是的,這就是幫助盲人樂師的規矩。」

師冕來見孔子,必定對孔子的庭院不熟悉。所以孔子才不停地告訴他哪裡是階、哪裡是席,又告訴他旁邊都坐著什麼人。我們說,孔子真是一個貼心的大暖男啊!

所謂貼心,無非就是同理力強而已,懂得換位思考。不然,就不會懂得一個目瞽者在陌生環境中的困窘了。

而能夠貼心,才是仁者之道的根本,這就是:以悲憫之心去同情弱者。

天下最高的學問是同情弱者,幫助弱者。孔子講仁,老子講道,墨子講「博愛」,歸根結底,都不是為了讓強者更強大,而是為了讓貧弱的人得到更多的福利,讓不幸的人得到更多的快樂。

其實,弱與強也是相對的,不斷變化的。比如我們開車的時候,路上的行人是弱者,所以我們要盡量禮讓,避免傷及行人;可是有一天你沒有開車在路上走,相對於開車的,你就是弱者,你當然希望每一位司機都能文明禮讓,保證行人安全。

有人說過,一個文明社會,文明程度不在於社會對待富人的態度,而在於社會對於弱者的扶持。

佛教里講,真正的悲憫,「沒有一點點自己的優越感,沒有一點點居高臨下,沒有一點點貪圖回報的念頭。我幫助這弱小的人,就像在幫助我自己;我同情這個受難的人,就像在同情我自己;我懂得他所遇到的一切,所以,心生悲憫。」

所以,悲憫心是根本。

比如慈善,首先要改變自己,而不是別人。做慈善,對我最大的改變是——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很快樂且充滿建設性的世界裡。

幫助人也是一門學問,不是說我有愛心,付出財物就能達成效果的。在我有限的慈善經驗中,如何能在付出的時候讓接受者不形成自卑心理,同時又不能讓他們形成依賴心理,所謂扶上馬也就只能陪走一程,更多的是讓被幫助者形成自己奔跑的能力,而不是依賴你總牽著韁繩。

但一個人的財力和能力畢竟是有限的,為什麼廣積德要在全國開設那麼多家中醫館,而我又馬不停蹄地奔波於各個城市之間舉辦講座、錄製節目,因為我認為把博大精深的中醫知識和未病先防的養生觀念傳遞出去,比單純的捐款捐物更有意義。讓公眾的健康意識提升了,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這無形中不僅節約了治病的大筆支出,還可以減少病痛的折磨,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大愛就是大真、大美、大悲憫,你付出的愛越多,你的所得就越多。什麼所得?清涼、明白、自由、快樂。

轉發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佟話人生 的精彩文章:

端午習俗暗藏中醫精髓
這些被你丟棄的食物竟能變廢為寶

TAG:佟話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