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祛濕、健脾、醒腦,幫你安度黃梅天

祛濕、健脾、醒腦,幫你安度黃梅天

面對黏膩濕熱的酷暑,如何保持清爽舒適?

消暑首重「祛濕」

濕熱是夏季百病之源,夏季養生應將「祛濕」列為首要任務。

吃點辣的

一般人認為吃辣上火,夏天不適合吃,事實上,身處濕熱地區,可通過吃辣促進人體排汗,有助於逼散體內濕氣,讓人在悶熱環境中反而覺得涼爽舒適。

需要提醒的是,辣食多屬熱性,適量食用就好。如果身體已有發炎癥狀,如胃潰瘍、支氣管炎、痔瘡、高血壓患者或體質陰虛燥熱的人,應該避免吃辣。

常吃利濕食物

綠豆、蓮藕、白朮、薏仁、茯苓等中藥材,有利濕效果,對於排解夏季濕熱很有幫助。

走進大自然

現代人經常待在密閉空調房裡,體力消耗少,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也變差,而保持運動習慣可活絡器官運作,增強水分代謝,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每個人可按照自己的年齡和喜好,選擇能微微出汗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打太極拳、騎腳踏車等,最重要的是養成規律且長期運動的習慣。

補氣養脾胃

暑熱損傷人體津液,導致脾胃功能變弱,且耗傷元氣、損精神,氣血不足之下,人會變得昏沉、嗜睡。

補氣則氣足,氣足後大腦才能保持清明,因此夏日昏昏欲睡,可從補氣著手;炎熱出汗使胃腸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變慢,因此夏天也是消化不良或腸胃病好發季節,可通過健脾藥方改善。

最常見的方子是四君子湯,主藥材為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等四味,可依不同體質加減,有甘溫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

適當吃「涼」,多吃「苦」

當季產的瓜果多屬涼性,如西瓜、黃瓜、冬瓜等,適當食用可解暑熱。推薦用西瓜皮肉間白色部分(中醫稱之為翠衣)切片,加嫩姜一起煮湯,有退火利尿、改善食欲不振的功效。不過寒涼食物不可大吃特吃,如果飲食太過寒涼,不但易致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女性也會出現分泌物增加、痛經等癥狀。

中醫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功效,因此夏季可多吃苦瓜、喝苦茶,有益消暑解熱,同時能夠消除疲勞、提神醒腦。

香氛醒腦

很多人習慣喝咖啡、濃茶提神,但咖啡因只有短暫的興奮效果,喝太多反而容易導致焦慮、失眠,甚至提高骨質疏鬆風險。

腦筋混沌時,不妨運用精油的香氣提振精神,配合按壓穴道,更可刺激血液循環,消除疲勞。薄荷、熏衣草、茶樹精油最適合夏季提神,睏倦時可直接滴在手上,塗抹後頸或人中部位;疲倦時可按壓百會、風池、太陽、印堂等穴道,也可刺激血液循環,進而提振精神。

冷熱交替泡澡

泡澡可活絡氣血,改善體內因夏季濕熱引起的行氣困難,熱氣隨著排汗釋出後,就能感覺清爽舒暢。最好用溫差約20℃的冷熱水交替泡澡,可刺激人體自律神經,活絡交感和副交感神經,達到消暑提神作用。

泡澡後塗抹身體乳液,定點按壓足三里,然後由上往下抓捏揉按小腿肌肉,最後輕叩拍打,有助於消除腿部水腫。

睡眠充足

最遲晚上11點鐘前應進入夢鄉,中午午睡一會,可讓全身放鬆,下午的工作或學習更能事半功倍。

【特別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文章為公益科普文章,文章內容皆為原創,其中所使用的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原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若給版權所有人帶來任何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脾 的精彩文章:

老中醫推薦的偏方:四種健脾祛濕食療配方,輕鬆去濕氣!
7月份,這水果不要錯過,消食健脾好處多多,做成蜜餞可當零食吃

TAG:健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