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疏漏不能改變原始的真實

疏漏不能改變原始的真實

社會進程一日千里,再加上發展往往是有許多曲折和變故,每一件事並非都能平鋪直敘地進行下去,讓人一目了然.這樣科學的進步、產業的發展、甚至一個企業的誕生、一封最早的電子郵件,都會有二種以上的說法。當然,有不同的說法可能還是一件好事;許多情況下,往事乾脆沒有說法。

《光明日報》2004年11月10日,就發表過文章「中國信息化是何時起步的?」原因是一冊由重點人物撰寫的重點圖書《中國信息化》居然將中國信息化的起始時間定義為1990年,之前只是「準備時期」,原因這是以某機構成立來定義的。可是就在此書中,評價國外的信息化發展確有不同的坐標。

《中國計算機工業概覽》是1985年出版的,至今也是一本十分詳實的專業圖書,但這本書對於「中國人是何時知道計算機的?」這一問題,因為缺乏資料就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而且還把日本人也捆綁到一起,斷言:「在世界的東方,更沒有人留意到這項發明。」

當然,在《溯源中國計算機》一書中,對中國人是什麼時候知道計算機的,列舉了大量資料,這裡不再重複。

由於歷史原因,至少是缺乏照相機,缺少複印機,早年的許多人物、許多事件、許多重要材料沒有保留下來;但是,另一方面,確實存在忽略和輕視,一些重要的照片上,沒有人物的注名,沒有攝影人物。早先,可以說是沒有意識和注意,現在,自然應當補足和糾正,歷史要靠細節和原始材料來複原。

信息時代是知識時代、是智慧時代、我們只有認真地看待歷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產權,才能更快、更好地發展。

附:

中國計算機工業發展簡史(原載《中國計算機工業概覽》147頁)

計算機技術向中國的傳播

20世紀40年代中期,美國至少完成了兩項對人類社會有重大影響的發明:一項是原子彈,再一項是電子計算機。前者體現了自然能量的大釋放,後者是人類智力的大解放。

1946年2月,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馬里蘭阿貝丁炮兵研究所試驗成功時,圍繞在它身邊的,只有它的主人、它的發明者以及為數不多學者專家,這裡不乏當時科學技術界的權威人士,不過,他們當中誰也沒有預見到這個「初生嬰兒」在日後將會給人類帶來何等深刻的影響。有些人還認為,全世界只要有幾台這樣的機器,就足夠用了!

在世界的東方,更沒有人留意到這項發明。這並不奇怪:日本是滿目瘡痍的戰敗國,而中國正處於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前夜。肩負著建立新中國這一歷史重任而英勇奮鬥的我國人民,自然無暇顧及到某項科學技術的發明與應用——哪怕是計算機這樣重要的發明。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也是頭緒萬千,百業待興,既要恢復國民經濟,又要支持抗美援朝戰爭,工業中首先上馬的是國防工業和基礎工業,仍然未具備製造計算機的條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計算機六十年 的精彩文章:

TAG:計算機六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