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的外來文明

唐代的外來文明

在中國歷史上,唐代無疑是一個最為輝煌的時間段落;而在公元7世紀到9世紀末的歐洲、亞洲以及非洲人眼裡,大唐則是當時世界偉大和神奇無與倫比的光明國度。這裡的光明來自它的文明高度。越來越多的漢學家透過唐代詩歌不可思議地觸摸到那絲綢般的古代生活現實,那即是超凡的表述力量使然,更是源於它世俗生活的極高質量所引發的震撼。他們無法用自己的歷史去與之對比,因為即使到了蒙古西征乃至大明成祖時期,洞察天下的中國也沒有把只有羊毛的歐洲納入視野。在西方人的記錄里,當風塵僕僕的葡萄牙殖民者向非洲東海岸的土著展示手中的珠子、鈴鐺、洗臉盆等玩藝時,土著們卻給他們看一些多少年前東方人留下來的編織精美的鏤紗小帽。

盛極一時的長安居住人口超過了百萬,這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朱雀大街穿過東市和西市,東市薈萃了整個唐帝國境內生產的物品,西市聚集著幾乎全世界的最好東西。東西方在此相碰撞相融合,極好地闡釋了文明是貿易的最終結果這一道理。西方人對於這段歷史的認知是客觀的,唐帝國在當時作為幾乎惟一的貿易大國和消費大國的地位無需置疑。美國學者謝弗所著《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從某種意義上成為佐證。該書更像是一本博物志,包容了人種、動植物、香料、礦藏、藥物、工藝、衣物等等,由史料發微探究,讀來趣味橫生。唐帝國的主要貿易對象及對手是阿拉伯人、馬來人和伊朗人,源源不斷的絲綢與瓷器換來了從宮廷到民間都趨之若鶩的香料、硬木、胡椒和玻璃製品,以及更為遙遠之地非洲的黃金。供需的關係在當時十分微妙,雖然唐帝國給了外國貿易商許多優惠的條件,但這些曾經雄踞一方的外國商人在這場碰撞中深感失落。他們引發騷亂,甚至勾結海盜殺戮搶劫,使地方官倉皇出逃。唐帝國末年黃巢起義,在廣州屠殺了十數萬的外國人,不能說沒有原因。

謝弗的著作里描述了許多今天無法看到的奇異,像浴火的朱來雀、可以在水下睜大眼睛的崑崙奴、傳說用來餵養白鶴的侏儒、能夠治療心絞痛的龍骨、獨角用來收集雨水雪水的拔蘭獸、擒食白象和獅子的天鐵熊、非洲僧祗地的矮人黑奴等等,這些常常成為貢品。還有那些需求量頗大的、在當時都比較珍貴的物品,如紫檀、樟腦、沉香、甲煎香、龍涎香、乳香、沒藥、翠鳥、蒼鷹、孔雀、象牙、無花果、金精、藤黃膠脂等。李白詩中寫到的胡姬充斥了繁華長安的街市,其中不乏異人。它們以其豐富多樣性及獨特的地域性令長安城成為世界豪都,唐帝國做好了足夠的物質準備,迎接這些到來。西方學者在評價絲綢之路時曾說道,這條路東方人用得很少,它幾乎就是西方通往東方的道路。與絲綢之路同等情況的,還有南中國海由占城向馬來、蘇門答臘、印度、阿拉伯延伸的香料之路。而此種狀態一直到鄭和船隊七下西洋才有所改變,儘管一些西方學者認為它更可能表示的是大明王朝的政治姿態。《唐代的外來文明》所述不難看出,當時西方能夠影響中國的文明,更多的是源於物質的,相反,唐帝國所傳向諸國的文明則帶有鮮明的精神啟蒙意義。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李白詩里的晁卿即晁衡,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的漢名。與外國貿易商並行跨入大唐都城的另一行列,便是來自日本、高麗、暹羅及西域諸國的遣唐使,他們帶來各國的物產和宮女,帶走唐帝國的政體禮制、服飾文化、建築藝術、工藝技巧、書法繪畫、詩詞歌賦、宗教哲學、天文科學。吉備真備、高僧空海借用中國字偏旁部首創造了日文的平片假名;古老京都完全依照長安體例建造,為長安城的四分之一;朝鮮的圓測文雅有幸還成為玄奘在大慈恩寺的弟子。謝弗在著作的字裡行間流露著對唐帝國的景仰之情,自然也能看出他的一種驕傲,那是因為這般錦上添花的曆數太熟稔了。

來源:「唐晉的長安」的博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圖說幕末志士》:頂級插畫大師傾力打造,人氣遊戲《幕末志士傳》角色原型
王洛賓的「達坂城」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