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藝之美」 梵克雅寶典藏臻品回顧展,詮釋經典與傳奇
2018年7月15日晚上,由法國雜誌《Point de Vue》主編文森·梅蘭主講的「雅藝之美」梵克雅寶典藏臻品回顧展《珍寶與傳奇》專題講座在今日美術館舉辦。他從自己對於珠寶的認識以及自己的從業經歷談到如何鑒別和收藏珠寶。給觀眾帶來了一堂有關珠寶的鑒賞盛宴。
文森·梅蘭先生,法國《視點》雜誌「珠寶與皇室歷史」專欄主編,他從事珠寶與歷史主題寫作長達25年時間。他曾出版《寶詩龍:機密檔案(Boucheron: The Secret Archives)》、《王后御用珠寶世家——麥蘭瑞(Mellerio: Jewellers to the Queens)》以及《梵克雅寶:珍寶與傳奇(Van Cleef & Arpels: Treasures and Legends)》等多本珠寶著作。
他的書中記錄了名貴寶石、品味風尚、昔日主顧等珠寶相關點滴。他堅信,每一次特別定製的背後都飽含深刻的情感與鮮為人知的過往。《珍寶與傳奇》是文森·梅蘭的首部珠寶主題電影,以百餘年間鍾情於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定製珠寶的名媛望族為切入點,描繪世家的瑰麗歷史。
「When Elegance Meets Art雅藝之美」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臻品回顧展
梵克雅寶的璀璨歷史
「When Elegance MeetsArt雅藝之美」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臻品回顧展於2018年4月21日至8月5日期間在北京今日美術館精彩呈現,展現世家傑作的詩意情趣與雅緻韻味。自2012年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初次展出以來,本次典藏臻品回顧展將首次在華停留近4個月。包含最新收藏的作品在內,逾360件來自世家典藏及私人藏家的藝術臻品將在本次展覽中展露動人姿采。展品按年代順序陳列,精心甄選的高級珠寶、珠寶以及時裝配飾是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風格演化歷程的最佳見證。百年世家的創新技藝為世家史冊增添華彩,這些世家珍寶由有「黃金之手」(Mains d』Or)之稱的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工藝大師代代傳承。正是這些獨門技藝,結合豐富的想像力與多彩的靈感之源,締造出世家源源不斷的傳世之作。本次典藏臻品回顧展的布景如夢似幻,由 Jouin-Manku事務所擔綱設計。
Varuna 帆船模型1907
1906年,珠寶匠之子阿爾弗萊德?梵克(Alfred Van Cleef)與妻弟查爾斯?雅寶(Charles Arpels)合作在芳登廣場22號創立了第一家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精品店,並迅速獲得成功,由此揭開了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百年傳奇的第一篇章。隨後,查爾斯的另外兩位兄弟——祖利安(Julien)和路易(Louis)也加入經營行列。隨著業務發展,世家相繼在迪納爾、尼斯、多維爾以及維希開設新店,以滿足世界各地尊貴客人對世家的青睞。1919年,芳登廣場精品店開始擴張,與此同時,另外兩家精品店也在里昂和戛納正式揭幕。
Nécessaire化妝盒1923
1925年,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亮相巴黎國際裝飾藝術及現代工業博覽會(The InternationalExhibition of Modern Decorative and Industrial Arts),展品中,多款佳作備受矚目。其中,「玫瑰」手鏈更是令人驚艷,榮膺展會一等獎(Grand Prix)。以嬌艷怒放的玫瑰為主題,這條手鏈由鑽石和紅寶石鑲嵌而成,其間點綴著祖母綠葉片,堪稱世家花朵主題的代表之作。當時,花朵與動物是風靡業界的創作主題。與此同時,埃及法老、中國、日本、波斯等東方元素也為世家提供了創作靈感,最終以青金石、綠松石、縞瑪瑙、琺琅、漆繪工藝與其他珍貴寶石創作出全新的色彩材質組合,其中尤以化妝盒等作品最為引人注目。與此同時,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鑽石和鉑金珠寶作品也開始以簡約凝練的線條與靈動的自然創意表現抽象的幾何形狀,探索裝飾藝術的精髓。
1926年至1939年期間,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佳作頻出,這得益於時任世家藝術總監艾斯特爾?雅寶(Estelle Arpels)與阿爾弗萊德?梵克(Alfred Van Cleef)之女Renée Puissant與才華橫溢的設計師René-Sim Lacaze之間的合作。這段碩果斐然的發展時期研發的多項卓越技藝,也成就了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如今的盛名與經典的世家美學。Minaudière百寶匣的誕生便源於二人之間默契的美學「對話」,也是一款替代傳統化妝盒的創新佳作。Minaudière百寶匣是一個採用黃K金、Styptor合金和彩漆製成的扁平狀長方形盒子,內部設有多個分區,用於存放女士的化妝用品。
扇形胸針1937
百寶匣與山茶花胸針1938
另一項飽含創意巧思的工藝是聞名遐邇的隱密式鑲嵌工藝,這項工藝也在1933年獲得了專利。它的秘訣在於塑造纖細的金屬網格,再將經過特別切割的珍貴寶石逐顆鑲嵌其中,這項工藝通常運用於鑲嵌紅寶石,也會用於祖母綠和藍寶石的鑲嵌。這一工藝的特別之處在於可以將鑲座隱藏起來,完整展現出每顆寶石的耀目光芒,令 Boule戒指、Pivoine胸針、Plumes胸針和Chrysanthe?mes胸針等代表作更為璀璨耀目。1934 年,首款柔軟靈動的黃K金Ludo手鏈面世,最初採用方形圖案,之後演化為六角形,使得手鏈更加柔韌靈活。
1939年,世家參加了紐約世界博覽會(New York World"sFair),並推出了包括Passe-Partout萬用珠寶在內的一系列充滿新意的傑作。其蛇形飾鏈上附帶花朵胸針。這件珠寶既可作項鏈和手鏈佩戴,也可作為腰鏈佩戴,而上面的花朵部分亦可拆下來作為胸針佩戴。
Zip 項鏈 1951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雅寶家族的一些成員遷往紐約,開啟了世家在紐約的事業,並於1942年在第五大道開設精品店。正是受美國社會的影響,Van Cleef &Arpels 梵克雅寶推出首批仙子與芭蕾舞伶胸針,也開創了傳承至今的一大經典創作溯源。1944 年,家族第二代成員——克勞德?雅寶(Claude Arpels1911-1990)、雅克?雅寶(Jacques Arpels1914- 2008)和皮埃爾?雅寶(Pierre Arpels1919- 1980)接管世家。1938年獲得創意靈感的Zip項鏈,在1951年最終面世。據傳,基於溫莎公爵夫人 (Duchess ofWindsor)給Rene?e Puissant提出的創意,世家創作了這款以拉鏈為原型的珠寶,它可以拉開做項鏈佩戴或合攏後化作精美手鐲。迄今,Zip項鏈已經成為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高級珠寶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設計之一。
伊朗皇后冠冕復刻品 1967
20世紀60至70年代創作的長項鏈糅合了硬寶石珠粒和金絲編織元素。Alhambra四葉幸運系列長項鏈靈感源於四葉草,採用硬寶石和金質珠飾鑲邊,自誕生以來其魅力經久不衰,早已化身為世家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設計之一。20世紀80至90年代,短項鏈再度回歸,與胸針、耳環、手鏈或戒指組合成精緻優雅的珠寶套裝。
21世紀初,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的創作開始融入全新的創意能量。在推出高級定製時裝為主題的高級珠寶系列後,世家開始定期推出年度主題系列高級珠寶。例如,2007 年的L"Atlantide系列、2008年的Les Jardins系列、2010年的Les VoyagesExtraordinaires系列、2011年的Bals de Le?gende系列、2014年的 Peau d"A?neraconte? par Van Cleef & Arpels系列、2016年的E?meraude EnMajeste?和L』Arche de Noe? raconte?e par Van Cleef& Arpels系列以及2017 年的Le Secret系列。
多年來,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的藝術成就令包括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等極具時代影響力的眾多社會名流傾慕不已。他們的名字令人聯想到繁榮的20世紀20年代(Roaring Twenties)到 50年代期間的上流社會、電影明星的輝煌經歷與皇室貴族的過往雲煙。嫁入伊朗皇室的埃及法絲婭公主(Princess Fawzia)和伊朗蘇瑞亞公主 (Princess Soraya)、伊朗王后法拉赫?巴列維 (Farah Pahlavi)、印度巴羅達大公夫人 (Maharani ofBaroda)、溫莎公爵夫人 (Duchess of Windsor)以及摩納哥格蕾絲王妃殿下(H.S.H. PrincessGrace of Monaco)等皇室成員都曾是世家的忠實擁躉。
追求卓越品質、堅持創新之道已經成為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的鮮明印記。世家對作品體量與細節的執著以求、嚴苛的寶石甄選標準與源源不竭的靈感創意,在高級珠寶、製表藝術等多個領域鑄就了獨具一格的藝術風格。
20世紀20年代
「咆哮的二十年代」是藝術無憂無慮萌發的戰間時期,巴黎成為公認的藝術、奢享、娛樂之都。新藝術風潮被崇尚簡約線條的裝飾藝術風格取代。1922年,圖坦卡蒙墓的發掘為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的創作注入全新靈感。
視覺藝術流派代表人物桑妮雅?德羅奈(Sonia Delaunay)以及裝飾藝術流派代表人物安德烈?薇拉(André Vera)對色彩的推崇在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高級珠寶系列作品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1924年起,世家開始在璀璨的鑽石中點綴紅寶石、祖母綠以及藍寶石。製作工坊研發出包面切割、不規則凸圓型切割技法,為寶石的外形和色彩增添別緻韻味,從世家部分埃及風格珠寶中便可一覽其中新意。
項圈1929
這一時期,雖然幾何形態的創作展現了當時全新的美學特徵,但自然元素仍是世家在這一歷史時期創作的重要主題。曾在1925年榮膺巴黎國際裝飾藝術及現代工業博覽會一等獎(Grand Prix)的紅白色Rose手鐲及胸針便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
戰後時期,「Chatelaine」腰鏈表動情奏響了黑白協奏曲;1925年後,白色鑽石珠寶躍身為世家的主要作品設計。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推出多種用途胸針,一時名聲大噪。長項鏈備受女士青睞,與腕間的寬手鐲遙相碰撞出別緻韻味,長吊墜耳環則為幹練的短髮造型增添一抹靈動的美感。
圓形、方形、菱形花紋組成的鑽石臻品,經長方型、明亮式、欖尖型、梨型以及方型切割等繽紛樣式打造,再配以鉑金或白K金底座,無不呈現出或簡約雅緻、或雍容華貴之美。
化妝盒和盒形
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的許多化妝盒擁有藝術品般的精湛工藝。由俄羅斯畫家弗拉基米爾?馬可沃斯基(Vladimir Makowsky)(1884年-1966年)於1926年創作的化妝盒便是其中的代表。這件佳作採用珍珠母貝鑲嵌,表面的裝飾圖案宛若中世紀風格繪畫的微繪作品。神秘的東方風情、中國和日本文化為全新寶石搭配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瑪瑙、青金石、綠松石以及珍珠母貝等材質配以琺琅和漆繪工藝,更添新意。
化妝盒 1926
化妝盒以及東瀛風格收納盒採用珍珠母貝和碧玉打造,並鑲嵌精美寶石,上飾雲紋、龍圖騰或日本舊時風貌,作品擁有鮮明的日本印記。
香煙盒與粉盒上的圖案,源於奧斯曼帝國文化的線條蜿蜒延伸,於作品之上交錯成繁複的裂紋圖案,配以模仿織物和地毯花紋的優雅珍珠母貝馬賽克。
世家的多款化妝盒體現了以幾何線條為代表的現代風潮的興起,其中多件佳作向由設計師讓?德普雷(Jean Després)、傑拉德?桑多茲(Gérard Sandoz)和吉恩.富凱(Jean Fouquet)所開創的以「效率」和「機器」為代表的現代主題致敬。
20世紀30年代
儘管1929年華爾街金融危機爆發,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卻未受影響,在20世紀30年代依然綻放出奪目的創新華彩。得益於時任世家藝術總監、艾斯特爾?雅寶(Estelle Arpels)和阿爾弗萊德?梵克(Alfred Van Cleef)的之女芮妮?皮森特(Renée Puissant)與設計師René-Sim Lacaze之間的合作,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在這一時期佳作頻出。
菊花胸針1937
牡丹胸針1937
20世紀30年代末,符合女性現代審美標準的新式鑲嵌工藝在珠寶與高級珠寶製造領域初露鋒芒。以玉髓等擁有啞光表面的材質以及表面光澤的黃K金創作出的材質組合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當時,黃K金在創作中的使用率更高(1931年,靈感源自中式斗笠的珠寶套裝亮相萬國殖民博覽會)。硬寶石多與鑽石搭配,水晶則常與黃K金組合。胸針多為兩枚一組,可同時或單獨佩戴,通常別在衣領、帽子上,亦可用於裝飾髮髻。
這一時期,創新設計無疑為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的聲名鵲起與樹立獨樹一幟的風格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包括為晚宴場合打造的Minaudièr百寶匣。此外,聞名遐邇的隱密式鑲嵌工藝可將鑲座隱藏起來,令人嘆為觀止。20世紀30年代中期,世家鍾愛採用黃K金進行作品創作,代表作包括1934年問世的Ludo手鏈,其命名靈感源自路易?雅寶(Louis Arpels)的昵稱。手鏈問世之初採用方形圖案,後於1935年演化為六角形圖案。1925年以後,世家開始將蝴蝶結作為珠寶設計的常用主題之一。20世紀40至50年代,大量的胸針設計採用了蝴蝶結元素(單一蝴蝶結、幾何形蝴蝶結、花形蝴蝶結等),搭配明亮式切割鑽石及長方型切割鑽石。
Minaudière百寶匣
1933年,查爾斯?雅寶(Charles Arpels)創作出適合晚宴及日常使用的Minaudière百寶匣,該作品設計靈感源自美國鐵路巨頭之妻、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忠實顧客之一佛羅倫斯?傑?古爾德(Florence Jay Gould)。一晚,查爾斯?雅寶偶然間注意到古爾德女士將粉盒、口紅、打火機等這些隨身必備物品裝進錫制香煙盒裡。這個發現給了他創作可收納各式隨身小物的奢華百寶匣的靈感。阿爾弗萊德?梵克(Alfred Van Cleef)將其命名為Minaudière百寶匣,源於法語辭彙:minauderies,以表達對愛妻艾斯特爾?雅寶(Estelle Arpels)嫵媚氣質的讚美。
Minaudière百寶匣最初採用便於持握的扁平狀長方形盒子造型。後來,Minaudière百寶匣及其包裝絨布袋逐漸取代由貴重織物或皮革製成、用於搭配女性服飾的手袋。材質方面,Minaudière百寶匣採用黃K金、黑漆或由次貴金屬打造的Styptor合金。早期款式中,部分作品的雕刻線條採用放射狀漩渦設計,搭配主題裝飾與隱密式鑲嵌工藝。其他作品則採用漆繪工藝、捲軸造型裝飾或鑽石鑲邊。20世紀30年代末,作品的裝飾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柔和生動的鳥類和風格化植物主題開始出現。
隱密式鑲嵌工藝
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隱密式鑲嵌工藝可謂享譽世界。這一革命性的珍貴寶石鑲嵌技術於1933年獲得專利,其靈感源自19世紀羅馬微型馬賽克工藝。隱密式鑲嵌通常用於紅寶石與藍寶石的鑲嵌,該工藝可將鑲座隱藏起來,巧妙地呈現出寶石通透的光影美感。
項圈 1939
起初,隱密式鑲嵌工藝僅用在有著扁平或微凸圖案的百寶匣蓋子上,之後隨著技術的發展,世家開始將其應用於更多造型各異的作品上。採用這項卓越工藝的獨特珠寶作品在1937年國際藝術、技術與現代生活博覽會首次亮相。
花朵是世家最摯愛的靈感溯源之一,這一靈感設計的立體胸針系列作品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包括Peony 與 Chrysanthemum胸針。20世紀40至50年代,葉片造型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單獨或成對的胸針(Ivy胸針, Vine胸針, American sycamore胸針)設計上,其中包括數款為溫莎公爵夫人(Duchess of Windsor)打造的胸針作品。20世紀60年代,花朵主題依然是極具辨識度的主題風格,世家代表作品包括Clover 胸針與Anemone 胸針。花朵主題胸針的葉片由採用隱密式鑲嵌、的紅寶石或藍寶石組成中部搭配明亮式切割鑽石,至今依然是世家的經典臻品之一。
20世紀4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工坊的運營與發展出現明顯放緩。由於珍稀寶石不再被運往歐洲,眾多珠寶世家遂將目光轉向具有穩健投資保障的黃K金,傾心打造多款光華璀璨的新意佳作。即便如此,接下來的十年中世家扔不斷湧現出眾多色彩旖旎、栩栩如生的設計主題。20世紀40年代,世家於大戰前夕推出的諸多珠寶大放異彩,成為舉世矚目的臻品佳作,其中包括擁有Passe Partout萬用珠寶以及1939年在紐約世界博覽會(New York World"sFair)上亮相的 Hawaii 系列。
真愛之鳥胸針1946
舞伶胸針1947
蕾絲蝴蝶結胸針 1949
通過將製表工藝與珠寶藝術相結合,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在珠寶腕錶創作領域展現出非凡的獨創性。世家集大成之作 Cadenas 腕錶備受女性顧客的青睞,時至今日仍是收藏家們爭相收藏的珍品。該腕錶設計靈感源於軍事裝飾,盡顯令人難以抗拒的迷人風采。而雙圈圓柱形鉸鏈式錶鏈的靈感則來源於軍服綬帶(又作「穗帶」),雅緻且柔美。
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紐約精品店將1942年由巴黎工坊提出的的創作構想付諸實施。芭蕾舞伶與仙子胸針,以玫瑰式切割鑽石勾勒舞者嬌媚的面容,搭配紅寶石與祖母綠頭飾,再現芭蕾舞者典雅而動人的舞姿。二戰後,伴隨著「浮誇」風潮的復甦,時裝與珠寶完美融合,珠寶世家重新崛起。
珠片設計胸針1948
同時,黃K金搖身變為珠寶飾品的「金紡線」,「編織」出包括人字紋帶、平針織物、薄紗、網格、滴珠、繩結與蝴蝶結等精美配飾。整個20世紀40年代,蕾絲蝴蝶結盛極一時,拋光鏤空黃K金與鑽石配飾交相輝映,展現出作品如同蕾絲般的細膩精巧。
作為世家1945年代表作之一,Cristaux de neige 別針(雪晶)同樣採用拋光黃K金打造,鑲嵌明亮式切割鑽石。串珠狀黃K金愈顯圓潤,亦成就了一系列精緻唯美的花束與花結胸針,與點綴的紅寶石與明亮式切割鑽石在方寸作品間交織出出別緻韻味。例如,在Mimosas 胸針與耳環黃K金球體的中央便飾有明亮式切割鑽石,俏麗動人。
20世紀50年代
20世紀50年代,經過殘酷戰爭洗禮後的各國家正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隨著技術創新和新型材質的層出不窮以及顧客群的不斷壯大,各創意領域的發展呈現出風起雲湧之勢。此時,各大奢侈品世家都在創造力回暖的環境中逐漸復甦,一時間,縱情歡愉的設計理念在時尚界重煥新生。這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便是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New Look系列。
繩形項鏈1954
繼知名時裝設計師們紛紛推出成衣系列之後,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發布「La Boutique」動物系列珠寶,以吸引全新顧客群體,並令其享受日常佩戴珠寶的樂趣。這一創舉對於具有強烈神秘感且小眾的高級珠寶領域而言,無疑掀起了一場「小變革」。首批作品以備受大眾喜愛的動物為靈感,俏皮可愛,靈動精美,這一系列在接下來的十年間一直深受顧客的喜愛。1955年,「La Boutique」系列引入想像力十足、奇趣萬分的配飾,以相同間隔點綴於手鏈之上或項鏈之間。
憑藉複雜而精湛的製作工藝(纏繞、編織、盤繞),黃K金在項鏈、胸針、耳飾與手鏈的創作中無處不在,與其它材質形成鮮明對比。拋光後的黃K金以極簡工藝運用於鑽石鑲嵌亮片,而黃K金珠串飾件則與珍貴寶石相輔相成。織物依然是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設計創作的靈感之源。縷縷耀眼的純金絲線無不與作品中展現平行的線條之美,宛若「天使的髮絲」或V形臂章,與珍貴寶石渾然天成。例如,Serge系列便採用別緻優雅的織物紋理設計,而垂於一側的緞帶則渲染出一種不羈的另類時尚。戰後,珠寶界經典設計風潮再次來襲。
短項鏈由長方型切割鑽石與明亮式切割鑽石打造,而不對稱設計則以兩片色彩各異、身姿纖巧的葉子進行演繹。這一時期世家創作的 Cascade 耳環飽含著不竭的創意,於耳垂兩側綻放魅力。經典雋永的 Zip 拉鏈項鏈更是成為高級珠寶界最矚目的創意佳作。在此十年期間,此類珠寶成為印度巴羅達大公夫人(Maharani of Baroda)與摩納哥格蕾絲王妃殿下(Princess Grace ofMonaco)的摯愛臻品。
Zip項鏈
作為世家最負盛名的經典設計之一, Zip 項鏈背後的故事始於1938年。據傳,溫莎公爵夫人(Duchess of Windsor)曾建議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時任藝術總監芮妮?皮森特(Renée Puissant)以拉鏈為原型創作一款珠寶。經世家工坊數年孜孜不倦的打造,首款 Zip 項鏈於1950年橫空出世。鑽石嵌於鉑金之上,與白K金共同鑄就項鏈的雅緻風韻,可調節設計則賦予項鏈兩種截然不同的佩戴方式:拉開時可作為華麗項鏈佩戴,而合攏後則可化作精美手鐲。
之後,這一世家經典項鏈便不斷以各種形式面世,尺寸或長或短,拉頭設計亦呈現四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時至今日,Zip 項鏈仍是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珠寶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設計之一。
20世紀60年代
20世紀60年代享樂主義頗為盛行,裝飾藝術的表現形式、作品色彩以及材質得到蓬勃發展。似乎任何全新元素均能夠運用到裝飾藝術作品的設計中來。名媛淑女身著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Courrèges以及帕高(Paco Rabanne)品牌高級時裝,頸間則纏繞著由黃K金鑲嵌寶石製成的Alhambra四葉幸運長項鏈。
龍形胸針1969
這款設計於1968年問世,現已成為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的標誌性設計之一,並衍生出多款珠寶佳作。項鏈採用珠飾鑲邊,四葉幸運圖案由包括縞瑪瑙、紅玉髓、瑪瑙、青金石、以及珊瑚在內的硬寶石打造而成。
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對Alhambra四葉幸運系列的作品的不斷創作貫穿了整個20世紀70年代,所有新問世的設計佳作均采由黃K金或由黃K金搭配明亮式切割鑽石、璀璨硬寶石或溫潤典雅的珍珠母貝製成。此外,四葉幸運圖案主題還被運用到了世家的手鐲、戒指、胸針、耳環、頸鏈以及手錶設計中。
1960年代梵克雅寶胸針
在21世紀最初的十年間,Alhambra四葉幸運系列誕生了Magic Alhambra、Lucky Alhambra、Byzantine Alhambra以及致敬首款Alhambra經典系列作品的Vintage Alhambra系列。
La Boutique系列作品的設計融入更加多元的珍貴寶石,但售價卻更加平易近人,其中包括多款由黃K金和寶石打造的別具一格的動物主題設計臻品。作為世家精品店陳列臻品之一,Philippine 戒指由瑪瑙、青金石、珊瑚、縞瑪瑙或黃K金製成。這一時期的珠寶作品採用了豐富的寶石和硬寶石,珊瑚仍是當時珠寶設計的流行元素。這一潮流在聖誕玫瑰( Rose de No?l) 胸針作品上得以體現,胸針的花瓣採用粉珊瑚或白珊瑚製作,中央的花蕊由閃亮的鑽石鑲嵌而成。Twist珠寶套裝等原始設計作品中呈現的大量珊瑚與黃K金珠飾相互纏繞的表現形式成為了這一時期的經典設計。雖然不同形式的黃K金仍然是當時珠寶設計中的常見元素,但常規圓形金絲被纏繞金絲(Bretzel 項鏈)取代,並鑲嵌明亮式切割鑽石。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從深受嬉皮士反主流文化影響的印度珠寶中汲取靈感,創作出豐富的珠寶設計樣式。世家的多款珠寶佳作依舊保留了更加傳統的樣式。比如,由紅寶石和鑽石經由包邊鑲嵌或爪鑲工藝打造而成的Camellia 耳環和 Leaves胸針。
世家還在多款以鳥和花朵為主題的胸針設計中採用了綠松石和鑽石的搭配。60年代進入尾聲,1967年,世家接受委託為伊朗王后法拉赫?巴列維(Farah Pahlavi)打造加冕皇冠,同時為伊朗王室公主們創作珠寶套裝。
20世紀70年代
20世紀70年代預示著戰後繁榮時代的落幕。這一時期被稱為黃金三十年(Trente Glorieuses),見證了法國在發明創造、經濟發展、生活方式轉變、以及新材料方面的飛速發展。風靡70年代的前衛時尚潮流也在珠寶設計上有所體現。
項鏈和手鏈套裝1973(項鏈)1974(手鏈)
珍稀寶石珠寶在當時仍然屬於少數特權人士,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熱衷於為這群人士提供珠寶佳品。與此同時,貴金屬珠寶逐漸打破人們對傳統首飾的偏好,自成一派。金屬首飾價格雖然更加親民,但仍採用珍稀材質,並從當時重大事件中汲取創作靈感。以在日本大阪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中展示的新科技為靈感源泉,包括Olivier Mourgue、 Pierre Paulin以及Roger Tallon等年輕設計師創作出了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傢具產品。本次世界博覽會,世家展示了由黃K金與木質聯合打造、具備柔美靈動線條的吊墜臻品。其中包括 Osaka 吊墜,以及深受動態藝術之美影響的珠寶佳作(Mikado 和 Waves 手鏈)。靈感源自月球環形山的珠寶作品以致敬1969年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的登月壯舉,其中包括傑奎琳?肯尼迪?奧納西斯(Jacqueline KennedyOnassis)所購得的一對手鐲。
Lion Barquerolles項帶1971
項鏈 1971
造型誇張華美的長項鏈依舊是當時流行的必備佳品,以纏繞或顆粒黃K金為基底,綴以不透明但散發光之美的綠松石、珊瑚、翡翠以及青金石等飾珠。1971年,波斯波利斯為慶祝波斯帝國建國2500周年而舉辦的慶典活動也為世家提供了靈感源泉。具有豐富想像力的動物主題珠寶臻品就此誕生,整個系列則貫穿整個70年代。
在珍稀寶石珠寶領域,珠寶套裝與統珠寶設計理念背道相馳,採用了由珍稀寶石和雕刻寶石(紫水晶、黃水晶、海藍寶、碧璽以及紫鋰輝石等)締造而成的豐富圖案,樣式新穎、色彩絢麗,盡顯和諧之美。由伊麗莎白?泰勒購得的 Triphanes 珠寶套裝鑲嵌紫水晶與紫鋰輝石,很好地詮釋了這一時尚趨勢。
可轉換式珠寶越發流行。1971年,世家為阿迦汗王子(Prince Aga Khan)打造的項鏈可轉化成胸針和手鏈。項鏈以黃K金打造,鑲嵌祖母綠和明亮式切割鑽石。作為深V領禮服的完美搭配之選,世家出品的可轉換式的貼頸項鏈與吊墜套裝大獲成功。原為伊麗莎白?泰勒所有的 Barquerolles 項鏈正是可轉換式珠寶的代表作。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
如果說20世紀70年代的代名詞是自由,那麼80年代的時尚潮流則是由「秩序」、「簡約」以及「莊重」這幾個詞主導。珍稀寶石珠寶不僅售價更加平易近人,還適宜日常佩戴,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珠寶套裝具有濃厚歸於古典的氣質,微妙的幾何線條勾勒出了繁複精緻的結構。貴金屬珠寶佳作採用了包括珊瑚、象牙、珍珠母貝等有機材質,搭配黃K金或彩色寶石。木質材質重獲世家青睞,被運用於配有蝴蝶結設計的珠寶臻品中。蝴蝶結是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最鍾愛的設計主題之一。
珍稀寶石珠寶領域的時尚趨勢與20世紀70年代形成鮮明對比。作為精美珠寶套裝的一部分,短項鏈在20世紀80年代再度回歸時尚主流。黃K金材質尤為流行, Snowflake 與 Venice 項鏈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這一潮流,鑲有明亮式切割鑽石的小型星星圖案通過金絲網緊密連接在一起。同時,鑲嵌珍稀寶石、優雅莊重的項圈和胸甲項鏈珠寶套裝層出不窮,它們採用了豐富的自然圖案,好萊塢傳奇女星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所珍藏的 Daisy 珠寶套裝正屬於這類珠寶套裝佳品。圓潤優雅的珍珠與閃耀奪目的鑽石搭配也成為當時的一種時尚潮流, Orchid 胸針正完美詮釋了這一點。這一時期的珠寶臻品還包括諸如 Olympia 項鏈這類由大片黃K金與鑽石鏈環交織而成的匠心之作。
21世紀
隨著獨立珠寶商開始入駐知名品牌雲集的芳登廣場(Place Vend?me),20世紀早期,設計師波烈(Poiret)、香奈爾(Chanel)和夏帕瑞麗(Schiaparelli)操刀打造的一系列高級定製珠寶,極具創意巧思,成為風靡一時的必備潮流飾品。珠寶商與時裝設計師攜手合作,為珠寶設計帶來顛覆性變化,在設計形態和選材用料方面掀起一場復興革命。在這十年間,珠寶領域可謂百花齊放,湧現出一系列創意非凡的作品。
自2002年起,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開始創作並推出年度主題高級珠寶系列。世家青睞於從大自然和神話傳奇中汲取設計靈感,賦予珠寶更多故事和詩意內涵。大膽創新的形態搭配色彩繽紛的寶石,打破以往傳統高級珠寶設計的桎梏,開創了全新的設計風格。這一時期,設計師們無窮的想像力激發著珠寶商不斷開發和完善新工藝。世家的工坊成功打造出融合凸圓型切割和隱密式鑲嵌工藝的驚艷絕倫之作。Vitrail隱密式鑲嵌技藝於2014年首次發布。
隱密式鑲嵌鈴蘭花項鏈 2014
阿爾米得涼亭胸針 2016
稜角分明的鑽石、藍寶石、尖晶石、綠玉髓、黃晶和碧璽頻頻與非對稱凸圓型切割寶石搭配,呈現強烈的碰撞之美。
世家的設計靈感源自各個領域,例如以海底世界為靈感創作的L"Atlantide系列(2007年)、承載大自然之美的Les Jardins系列(2008年)和融入社交舞會中舞蹈元素的Bals de Légende系列(2011年)。另外,一些作品的靈感基於對主題的深入挖掘,例如對想像力的深度發掘——以童話故事為靈感,於2014年創作出Peau d"?ne raconté par Van Cleef& Arpels系列;受傳奇故事啟發於2016年打造的L』Arche de Noé racontée par Van Cleef& Arpels系列——和對珍稀寶石之美的不斷探索(受此啟迪於2013年和2016年分別推出Pierres de Caractère – Variations系列和émeraude en majesté系列)。
隱密式鑲嵌鳳凰項鏈 2012
凌波仙子自動人偶裝置 2016
有些作品極具創意,可實現多種不同佩戴方式,而另外一些經典款式藉助全新的設計手法宛如新生。
2016年,世家將時計功能引入精心締造的珠寶夢幻的世界,呈現首款自動機械座鐘。耗費數年心血及約二十家不同工坊的緊密的通力協作,這款臻品得以最終問世。Automate Fée Ondine凌波仙子自動機械人偶以其非凡而又獨特的魅力,為本次展覽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LacquerButterflies漆繪蝴蝶系列
在新藝術運動時期,勒奈?拉里克(René Lalique)帶來了自由靈動的蝴蝶元素。蝴蝶幾乎是為珠寶行業提供最多設計靈感的昆蟲。早在20世紀20年代,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就打造出一系列蝴蝶主題的作品。這些作品凸顯蝴蝶翅膀的優雅與嬌柔。2008年,才華橫溢的日本國寶級漆藝大師箱瀨(Hakose San)先生為世家打造出一套限量版漆繪蝴蝶系列胸針。這套蝴蝶系列胸針採用不對稱的構圖手法,飾以傳統日本繪畫元素(菊花、蕨類、櫻花、竹子和松樹),同珍珠母貝圖形元素和金質珠飾鑲邊在方寸蝴蝶翅膀間和諧映襯。匠心打造的透明和非透明寶石薄片,使得蝴蝶圖案呈現出萬千姿態。
十大甄選作品
Roses化妝盒
1926年
黃K金、翡翠、琺琅、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鑽石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
VanCleef & Arpels - Patrick Gries
20世紀20年代,化妝盒是優雅淑女們不可或缺的隨身配飾,可收納化妝鏡、粉盒、口紅和舞會邀舞卡等各種日常用品。作為世家在裝飾藝術時期的經典之作,Roses化妝盒運用紫玉材質並鑲嵌鑽石、祖母綠、紅寶石和藍寶石。
項鏈
1929年
鉑金、祖母綠、鑽石原為埃及法伊莎公主(Her Royal Highness Princess Faiza of Egypt)收藏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藏品 VanCleef & Arpels - Patrick Gries
這款裝飾藝術風格的項圈誕生於1929年,鑲嵌十顆品質卓越的水滴狀祖母綠(總重165克拉)以及採用多種切割工藝和形態萬分的鑽石,極為亮眼奪目。1937年,該項圈成為埃及法伊莎公主殿下的珍藏,作為典型的「皇家珠寶」,這款奪目的項圈成為法伊莎公主當時出席特殊場合的首選配飾。
Peony胸針
1937年
黃K金、鉑金、鑽石、隱密式鑲嵌、隱密式鑲嵌紅寶石原為埃及法伊莎公主殿下所珍藏
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 Van Cleef & Arpels - Patrick Gries
Peony胸針是凝聚20世紀30年代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匠心藝術的大成之作。這款作品鑲嵌有長方型切割鑽石、圓形鑽石以及640顆運用隱密式鑲嵌工藝的方形緬甸紅寶石。隱密式鑲嵌工藝是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原創標誌性工藝,於1933年獲得專利。這件臻品最初的設計是一對雙花胸針,原為埃及法伊莎(Faiza)公主殿下所珍藏。
項鏈
1939年
鉑金、鑽石原為埃及納絲莉王后收藏
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 Van Cleef & Arpels
這款項圈原為埃及納絲莉(Nazli)王后珍藏,當時為參加女兒法絲婭(Fawzia)公主與伊朗王儲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Mohammed RezaPahlavi)於1939年3月16日舉行的大婚典禮而特別定製。這款珍品由673顆重達204.03克拉的長方型切割鑽石和圓形鑽石構成。鑽石如流水般順流而下並由兩條絲帶狀設計元素加以修飾,在項圈中心重約6克拉的璀璨鑽石處交匯。
Sequins胸針
1948年
鉑金、黃K金、鑽石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
VanCleef & Arpels - Patrick Gries
這件誕生於1948年的胸針最大的亮點在於融入了珠片(paillettes/sequins)設計元素。1936年,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首次將珠片元素應用於項鏈設計。閃亮的珠片巧妙組合,將胸針的線條美和形態美提升至新境界。
Zip項鏈
1951年
黃K金,鉑金,鑽石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
VanCleef & Arpels - Patrick Gries
Zip項鏈作為世家最負盛名的經典設計之一,創作靈感始於1938年。據傳,溫莎公爵夫人(Duchess of Windsor)曾建議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時任藝術總監芮妮?皮森特(Renée Puissant)以拉鏈為原型創作一款珠寶作品。1950年,凝聚世家工坊極大耐心與韌性的首款 Zip 拉鏈項鏈橫空出世。鑽石鑲嵌鉑金與白K金鑄就項鏈雅緻風韻,可調節設計則賦予項鏈兩種截然不同的佩戴方式:拉開時可作為華麗項鏈佩戴,而合攏後則可化作精美手鐲。
Sequined Dancer胸針
1953年
黃K金、鑽石、紅寶石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
VanCleef & Arpels - Patrick Gries
1940年,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在紐約打造了首批芭蕾舞伶胸針。1942年,位於巴黎的工作室向經典致敬,繼續創作芭蕾舞伶胸針。這枚誕生於1953年的胸針以黃K金珠片裝點舞者的華美芭蕾裙擺,並鑲嵌紅寶石,凸顯舞者的曼妙舞姿。
Mystère IV項鏈
1956年
黃K金、鉑金、鑽石由馬塞爾?達索(Marcel Dassault)為法國女飛行員傑奎琳?奧里奧爾(JacquelineAuriol)特別定製
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
VanCleef & Arpels - Patrick Gries
1956年,法國飛機製造商達索公司將這款項鏈送給法國第一位女性試飛員傑奎琳?奧里奧爾(Jacqueline Auriol)。這件臻品由黃K金打造,並鑲嵌鑽石。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以編織工藝為靈感源泉,創造出輕盈靈動的網格設計。鑽石由大至小排列,彷彿飛機在天際划出鑽石般璀璨的軌跡,再現了她駕駛Mystère IV飛機的傳奇航程。
Five Leaves胸針
1967年
鉑金,鑽石,紅寶石原為瑪麗亞?卡拉斯(Maira Callas)收藏
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 Van Cleef & Arpels - Patrick Gries
女高音歌唱家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是一位引領潮流的珠寶摯愛者。她是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品味超然的高級珠寶收藏家。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受瑪麗亞?卡拉絲之託,為她打造過諸多珠寶臻品,這枚著名的五葉草胸針就是其中之一。這枚鉑金胸針鑲嵌鑽石及六顆總重達15.77克拉的緬甸橢圓形紅寶石。
Dragon胸針
1969年
黃K金、珊瑚、祖母綠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
VanCleef & Arpels - Patrick Gries
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創立伊始便率先推出了à l』Orientale 珠寶系列,成為將東方文化融入西方設計的先驅之一。這枚創作於1969年的龍型胸針旨在致敬這一傳說中的東方神物,作品生動再現祥龍戲珠的這一傳神的玄幻景象。鱗片狀的狹長龍身由黃K金打造,凸圓型切割祖母綠裝飾雙眼,兩爪間的戲珠則由珊瑚雕刻而成,成為胸針的點睛之筆。
Jouin-Manku事務所及展覽布景
Jouin-Manku事務所
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與Jouin-Manku事務所的合作始於2006年芳登廣場的旗艦店改造項目。此後,雙方之間的情誼源遠流長,彌足珍貴。多年來,這家建築設計事務所已為世家在世界各地完成包括展覽在內的諸多項目。
創始人Patrick Jouin和Sanjit Manku為世家多場展覽提供了布景設計方案,其中包括: 2009年在東京森美術館(Mori Arts Center)舉辦的「美之魂」展覽(The Spirit ofBeauty)、 2011年在紐約庫珀——休伊特館國家設計博物館(CooperHewitt,National Design Museum)舉辦的「Set in Style」主題珠寶展、 2012年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辦的 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美之傳承」(Timeless Beauty)典藏臻品回顧展、2012-2013年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舉辦的「高級珠寶藝術展」(L"art de la HauteJoaillerie)以及2016年在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Art Science Museum)舉辦的「The Art and Science of Gems」典藏臻品回顧展。
Patrick Jouin和Sanjit Manku曾參與諸多有著非凡影響力的項目,在建築與設計領域展現獨具創意的設計實力。這些項目的共通之處在於融匯了設計師的個人創意與靈感,打造出通用的當代建築設計語言。
在他們的設計中,空間與布景得到升華,彰顯出超凡脫俗的優雅格調。那是一個探索高於建築本身的境界,強調時光凝住的片刻:彰顯出全新情境的轉瞬即逝。
Jouin-Manku事務所設計的夢幻布景
Patrick Jouin和Sanjit Manku聯袂為本次在今日美術館舉辦的「When Elegance Meets Art 雅藝之美」Van Cleef &Arpels 梵克雅寶典藏臻品回顧展構想出一個如夢如幻的展示布景。此回顧展於2012年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初次展出,現首次來華。精心設計的布景以水墨丹青中層巒疊嶂的中華大地為靈感,營造出夢幻般的空間體驗。神秘魅惑的展覽布景引領觀展者一探Van Cleef &Arpels 梵克雅寶的迷人世界。逾360件藝術臻品按照年代順序進行陳列。從1910-1930年的珠寶臻品開始,觀展者如同踏上一場充滿驚喜的時光之旅。
小型陳列廊內採用灰色與青瓷綠色裝飾,氛圍舒緩愉悅。繼續移步向前,便會沉浸於中型陳列廊的光影之美中。這個展廳內放置了造型各異的展櫃,展示了自1940年至2016年的作品。有別於傳統的牆櫃或立櫃陳列方式,布景設計師特別構思出透明的「懸掛線」展示方式,讓展櫃因此彷彿融於布景中,拉近了展品與觀者的視覺距離,強化了互動體驗。幾乎透明的展櫃彷彿沉浸於周圍環境,烘托出展出的珠寶臻品大氣典雅的魅力。參觀者跟隨著祖母綠、深紫羅蘭等多種色彩變幻,循序漸進,徜徉於與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息息相關的不同年代、風格以及創意之中。由此繼續向前,便可進入最為宏大的展廳,一探「梵克雅寶的詩意世界」。這個展廳擁有展館最高的挑空空間,懸於空中的垂絲如迷離的薄霧,將件件典藏臻品在影影綽綽間逐一展現。
展廳內,彩色棉質線簾隔斷為整個逾900平米的展覽空間增加了結構感與韻律感。在Jouin Manku事務所的夢幻演繹下,今日美術館煥發出全新光彩,寂靜如夢的沉浸式觀展體驗,展現出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藝術臻品的璀璨光華與精緻細節。
短片與新媒體工具
本次典藏臻品回顧展引入了一系列數字化與影音工具:
- 觀展者還可通過展廳內的觸控屏幕開啟一段虛擬工坊之旅。
- 多段短片極大地豐富了觀展者的視聽體驗,其中包括:介紹巴黎芳登廣場歷史的幻燈片;由Lo?g Prigent和Willy Papa共同完成的9部短片,短片展示了有著「黃金之手」(Mains d』Or)之稱的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工藝大師的精湛工藝;展示「梵克雅寶的詩意世界」中重要展品的短片以及有關Automate Fée Ondine凌波仙子自動機械人偶的視頻。
座談與兒童工坊
座談
除展覽外,參觀者還可以在今日美術館將舉辦的主題座談中盡情與藝術史、珠寶及寶石學領域的專家共同探尋神秘非凡的高級珠寶世界。座談的討論主題包羅萬象,包括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的美妙宇宙及其世家經典臻品。無論您是資深珠寶鑒賞家,亦或是珠寶領域的新人,都可以通過這一系列主題研討會加深對高級珠寶的了解,進一步領略高級珠寶之美的新維度。
兒童工坊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致力於引領大眾不斷學習和探求新知。基於這一理念,博物館為小參觀者們量身定製了各種創意兒童工坊活動。此次,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與今日美術館及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通力合作,首次以巡迴的形式開展由博物館教育部門特別設計的兒童工坊系列活動。
兩期不同內容的兒童工坊活動將於隔周的周六和周日舉辦,分別針對4至6歲及7至10歲的兒童,父母也可融入其中。在特別為小朋友安排的展覽參觀結束後,小藝術愛好者們可在接下來的1小時時間內,盡情發揮創意想像。4至6歲的小小參觀者可通過工坊活動,學習設計製作屬於自己的第一件花朵主題珠寶,而7至10歲的兒童則會學習製作源自於高級時裝的珠寶創作。
「黃金之手」演示
為了進一步豐富展覽,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將舉辦珠寶製作展示項目,令參觀者可以在展覽現場近距離領略有著「黃金之手」之稱的世家珠寶工藝大師的精湛工藝。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珠寶大師及寶石鑲嵌師將分別於4月18日至5月3日、6月20日至28日期間在中型陳列廊進行現場演示。屆時,他們將為參觀者展示製作高級珠寶作品的一系列嚴苛工序,其中包括黃K金構造工藝、寶石鑲嵌工藝及隱密式鑲嵌工藝。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位於巴黎中心的獨特地標
Les Arts Décoratifs也就是現在的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於150多年前由多位關注身邊事物品質與設計的收藏家、實業家以及工藝大師們共同創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坐落於里沃利街,曾經是盧浮宮的馬爾桑館,優雅伏於杜樂麗花園和皇家宮殿之間。一直以來,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為極具天賦的藝術家和工藝大師提供了國家級展示平台。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是世界上裝飾藝術藏品最多的博物館之一。館內臻品囊括中世紀以來的傢具、玻璃製品、陶瓷、珍稀貴金屬作品、珠寶、紡織品、時尚用品、平面設計與廣告,呈現出一幅獨特且精彩紛呈的歷史畫卷。「時期展館」是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諸多特色之一。展館中的臻品囊括了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的日常生活、時尚以及文化習俗,將一幅生動真實的歷史畫卷呈現在參觀者面前。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旗下包括多家博物館,尼辛?德?卡蒙多博物館便是其中之一。該博物館由一座奢華私人宅邸改建而成,館內收藏了大量法國十八世紀的裝飾藝術品。
除了多家博物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旗下還包括一所著名設計學院——卡蒙多學院(Ecole Camondo)、一家擁有16多萬冊裝飾藝術、平面設計、建築、藝術史、園林設計、服裝、時尚與紡織品藏書的圖書資料館以及一家手工藝工作室Ateliers duCarrousel。卡蒙多學院致力於室內建築師與設計師的培養,而手工藝工作室則旨在面向兒童、青少年以及成人開展藝術研討會與相關活動。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地址:巴黎里沃利街107號,郵編75001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珠寶廊
——全球最受矚目的珠寶收藏之一
在特別打造的展廳內,多達1200件永久珍藏系列珠寶臻品驚艷呈現,訴說自中世紀至今的珠寶發展史。戒指、項鏈、手鏈和胸針這些展品以年代順序依次陳列於不同展位。此外,這些珠寶佳作的工藝技術鑒定信息也一同展示在觀展者面前。
展廳由建築大師羅伯特?奧斯德里(Roberto Ostinelli)操刀設計,布局在裝飾藝術博物館主樓梯兩側。第一間展廳用於陳列典藏級臻品,而第二間則專門用來布展當代作品系列,兩間展廳通過橫跨博物館門廳上方的玻璃廊橋相連。
首先映入觀展者眼帘的展品是一系列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隨後觀展者可欣賞到十八世紀的珠寶臻品,接下來是由珠寶界泰斗級人物亨利?韋維爾(Henri Vever)捐贈的一套十九世紀法國珠寶套裝。這套珠寶風格獨特且應用多種靈感元素。另外,來自勒奈?拉里克(René Lalique)、喬治?弗奎特(Georges Fouquet)、呂西安?蓋拉德(Lucien Gaillard)和韋維爾世家(Vever Maison)的優秀作品深刻演繹了「新藝術運動」對珠寶設計風格的影響。而雷蒙?坦布利耶(Raymond Templier)、讓?德普雷(Jean Després)、讓?富凱(Jean Fouquet)等設計師操刀打造的一系列作品以及芳登廣場(P l a c eVend?me)著名的珠寶世家寶詩龍(Boucheron)和卡地亞(Cartier)展示的作品再現了「裝飾藝術」珠寶設計風格和20世紀30年代的設計潮流。除此之外,一系列中國、日本和印度珠寶作品陳列在展廳中央位置。
在廊橋另一端的環形展台展示了一系列約創作於1940年的匠心之作。其中一些作品由琳娜?沃特蘭(Line Vautrin)和阿爾伯特?杜瑞夫(Albert Duraz)等法國設計師精心打造,也有由知名藝術家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亨利?勞倫斯(Henri Laurens)和讓?呂爾薩(Jean Lur?at)等設計師創作的藝術珠寶臻品。來自托倫(Torun)、琴?帝
凡(Jean Dinh Van)、康斯坦薩(Costanza)、亨利?加爾加(Henri Gargat)、埃托?索特薩斯(Ettore Sottsass)和斯堪的納維亞藝術家的簡約風創意作品則生動呈現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珠寶設計潮流。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包括吉勒斯?喬內曼(Gilles Jonemann)在內的一些珠寶設計師在青年法國設計師領域掀起一股「獨立」精神風潮並沿襲至今。這股思潮的影響通過這裡陳列的設計作品展現得淋漓盡致。環形展台盡頭陳列的是一系列由著名歐洲設計師突破傳統珠寶設計束縛打造出來的驚艷創新之作。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等珠寶世家也展示了頗具代表性的珠寶佳作,其中包括1954年推出的Zip項鏈以及2004年推出的Hawaii戒指。此外,一些獨立的珠寶設計師也展出了他們的作品。除依照年代先後順序展示的珠寶作品外,在古董珠寶展區對面布置了一面陳列牆,牆面上的一個個陳列櫃為觀展者探索了解珠寶製作工藝提供了新的途徑。探索之旅以珠寶運用的多種多樣的材質為起點,在這裡,觀展者可以看到用於珠寶製作的珍稀石材和寶石以及貴金屬珠寶所採用的金、銀等一系列材質,鋼、鑄鐵和鎳銀等替代性材質以及珊瑚、象牙、珍珠母貝、茸角甚至於毛髮和魚鱗等有機材質。此外,塑料材質和裝飾亮片為珠寶增添了多樣魅力。最後一個展區用於為觀展者呈現珠寶設計和製作所涉及的各個環節以及豐富的珠寶類型學知識。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珠寶廊由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特別支持。
今日美術館介紹
創建於2002年的今日美術館一直秉持著「立足今天,展望未來」的進取理念。作為中國第一家民營非企業公益性美術館,今日美術館是一個展示當代藝術的國際化平台,可承辦教育研討會以及相關藝術項目和藝術活動。
今日美術館致力於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提升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影響力,開展與國際間的文化藝術交流,通過展覽、活動等多種形式建立共同發展的機制,不遺餘力地推進國內外藝術家、藝術機構的良性互動。自創辦之日起,今日美術館挑戰並重塑美術博物館的傳統定義。除了不斷優化組織架構、展覽空間、研究項目及教育活動,今日美術館還嘗試創辦出版公司、搭建網上數字化展覽平台,在全新領域開疆拓土。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展覽策展人:
évelyne Possémé
總策展人
新藝術與裝飾藝術部門
-今日美術館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
蘋果社區4號樓
「When Elegance Meets Art 雅藝之美」
Van Cleef &Arpels梵克雅寶典藏臻品回顧展
2018年4月21日-8月5日
10:00-18:00
周一閉館
「
藝術,一切皆有可能
Art,everything is possible
」
今日薦讀
轉載須知
無二維碼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人民藝術·生活美學]—


※杜月笙的字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有顆童心,運氣都不會差,一生都會精彩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