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伊斯蘭文化瑰寶——手抄本《古蘭經》及典籍在平涼

中國伊斯蘭文化瑰寶——手抄本《古蘭經》及典籍在平涼

《古蘭經》下降在滿克,誦讀家在埃及,珍藏在伊斯坦布爾。眾所周知,抄本《古蘭經》由來已久,自《古蘭經》下降而產生。全世界穆斯林都將抄寫經典看作是最大宗教善行,我國穆斯林也不例外。在印刷版本未出現之前,主要靠手抄來傳播。

平涼是一個歷史悠久,伊斯蘭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智慧虔誠的先輩們上行下效,抄寫了各種版本、書法不同的經籍。因此,一些穆斯林手中保存了較為精美、大小不一、裝幀各異的珍本《古蘭經》和典籍。

如平涼水橋溝馬哈知阿訇保存了一部清光緒年的《古蘭經》,三十冊,每面五行,竹筆書寫,雙紅線框,飄逸洒脫,自然流暢。南塬馬師保存了清中期一部上下兩冊,三十卷,小楷書就,每面十五行,規整清晰、剛勁有力。

城郊王哈知家傳一部清代「滿答夜哈」,壓花牛皮面,書寫功力老道、蒼勁古樸、金彩繪飾、雄宏瑰麗、歷經風霜依然華美。以及抄本「嘎咀」「哈賽尼」「班牙尼」「糟烏」等等。

這些書寫精美、裝飾華麗的典籍,從側面反應出優秀的平涼歷代穆斯林對教門的熱愛、虔誠和對伊斯蘭文化的傳承與貢獻。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平涼著名書法家丁仁傑先生,以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精心書寫在生宣紙上的一部大楷本《古蘭經》,三十冊。由中國書協副秘書長劉正成為此經封皮題箋,該經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稱讚。這是作者用心血澆鑄的一部力作。其中一部作為高檔藝術展覽品,現陳列於寧夏博物館。

阿文書法家黃金廣阿訇,刻苦研習,精益求精,所抄寫的《古蘭經》,42×32厘米,繼承傳統又有所創新。集各種書法於一體,遒勁剛健、凝重圓潤、清秀洒脫、花繪裝飾。黑、紅字,藍、綠彩,相得益彰。燈籠形紅注頭,星羅棋布。新穎而不失古樸,三十多萬字,宛若一氣呵成,堪稱藝術珍品。

無獨有偶,哈知冶鴻謀老師,老當益壯、不遺餘力。以謄抄體,書寫了數部字體工整、飄逸洒脫、幾無敗筆、裝幀考究、古色古香。具有一定實用性和觀賞性的阿文《古蘭經》規格52X42厘米。為伊斯蘭文化的傳承付出了心血,樹立了榜樣。繼而禹德江多斯梯,虎全貴多斯梯,也以自己的能力抄寫《古蘭經》。

書法家海新安多斯梯,以馬堅先生的漢譯《古蘭經》為藍本,匠心獨具,虔心書寫了數部觀賞性極高的書法《古蘭經》,三十冊,小楷本,精裝、古樸。獲得一些書法家、同仁、知名人士的首肯、簽名,現已被蘭州大學博導、教授丁文廣先生收藏。

與此同時,著名書法家馬老耀南先生、丁培興、馬吉和、馬玉亮等,阿文書法、經字畫愛好者蘇曉輝、馬炳亮、馬貴元、楊文玉等,書畫家金秀禮、劉耀魁、李金明、蘇貴文等,還有詞、曲創作家馬湘平,榮獲2015年亞洲國際藝術節金獎。他們的書畫作品被國內外,台灣、香港及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國際人士喜愛和收藏。

平涼地處華夏腹地、絲綢重鎮、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民族團結、勤勞智慧。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政治家、軍事家、宗教家、實業家、科技高端人士等,層出不窮,就讀全國各高校深造的學子絡繹不絕。同時平涼又是經堂教育的傳播中心和集散地,既承載著歷史又肩負著未來。為全國各地培養了為數不少品學兼優的阿訇、教長及學者。他們繼承和發揚愛國愛教的傳統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努力奮鬥。

最早的歐斯曼定本《古蘭經》,庫法體手抄本,現收藏於中亞細亞的塔什干圖書館。目前,我國保存最早的手抄本《古蘭經》,收藏於青海循化街子工清真寺,據專家考證已有千年歷史,國家撥專款為此《古蘭經》修建了博物館。

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古蘭經》體積為2.1X0.9X0.6厘米,保存於寧夏博物館。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最精細且規模最大的《古蘭經》雕版(木刻板),始刻於公元1862年,現保存於雲南昆明南城清真寺,被中外專家視為珍貴宗教文化遺產,是中國穆斯林對世界伊斯蘭文化的重大貢獻。

作者簡介

穆生福阿訇,經名:穆罕默德.海里法.格曼倫丁,穆憲章八世孫,1968年生於平涼, 1988年畢業於伊斯蘭經學院,並先後投馬善堂、楊寶俊、蘇鳳鳴、馬繼元等著名阿訇門下求學。平涼拱北原繼任教長。對宗教教義、回族歷史等學科潛心研究。曾在《甘肅穆斯林》《回族研究》《開拓》等報刊雜誌發表文章,參與《平涼回族志》編攥,並著有《和卓穆憲章》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儲月齋 的精彩文章:

TAG:儲月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