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岩》作者羅廣斌死亡之謎

《紅岩》作者羅廣斌死亡之謎

原標題:《紅岩》作者羅廣斌死亡之謎


對於羅廣斌,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大都是十分熟悉的,因為他的名字和著名小說《紅岩》緊緊聯繫在一起。《紅岩》作者羅廣斌曾被國民黨關押重慶渣滓洞、白公館集中營400天,還可以綉紅旗,而在文革中,羅廣斌只被關押5天就跳樓自殺了。  


《紅岩》作者羅廣斌

羅廣斌出生在成都一個封建地主家庭。羅廣斌出世時,父親在川大法學院任訓導,畢業於法政學校的母親,在高等法院工作,父母均系國民黨員。大哥羅廣文是國民黨第七編練區司令,統率17萬大軍,負有國民黨西南防務重責。羅家聲勢顯赫,田產富庶,在洪雅縣每年收入過千石,成都收入約百石,另有房產三處。羅廣斌從小生活在非常優裕的環境中,被家人溺愛,未嘗過生活的愁苦滋味。


1940年,讀初中四期的羅廣斌與同學牟學蓮產生戀情,羅廣斌異常執著,這時他還不滿15歲。但家人知道他與家道中落的商人女兒的戀愛關係後,堅決反對。母親說:"我們家的子弟,不能作商人的女婿,就是我們不管別人也要說閑話,罵我們家教不嚴"。從1940年到1943年,羅廣斌在家裡度過了三年囚徒式的封閉生活,為追求自由與平等,他與家庭抗爭,甚至與父親打了一架。


在這期間,他遇到了西南聯大地下黨組織負責人馬識途。1944年,在馬識途的幫助下,他離開家鄉到西南聯大附中讀書,1945年,加入黨的外圍組織「民青社」,參加「一二•一」等學生運動,1948年,經江竹筠介紹,羅廣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8年4月,同為地下黨的劉國定、冉益智相繼被捕之後投誠國民黨,並將羅廣斌的身份和盤托出。於是,1948年9月10日,羅廣斌在成都家中被國民政府逮捕。

羅廣文 抗日名將,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後起義

獄中鬥爭


本來憑著家庭的關係,羅廣斌完全可以不坐牢房。羅廣斌的哥哥羅廣文最初的想法,是讓羅廣斌在獄中吃點苦頭轉變立場。但他沒想到的是,經過監獄裡的艱苦鍛煉,面對特務的嚴酷刑具,羅廣斌對共產主義信念和對黨組織更加忠誠堅定。


1949年初,獄內黨組織曾希望他利用家中的特殊背景出獄,讓獄外的黨組織了解獄中的鬥爭情況,但羅廣斌這次沒有服從黨組織的決定,他要和同志們留在獄中堅持鬥爭。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他用行動證明了作為一個革命者的偉大人格。


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重慶秘密監獄渣滓洞、白公館製造了駭人聽聞的"11.27"大屠殺。羅廣斌在那場屠殺中幸免於難。

電影《烈火中永生》

《紅岩》的誕生


建國後,羅廣斌歷任青年團重慶市委統戰部部長、重慶市民主青年聯盟副主席。後在重慶市文聯專門從事創作。


1958年10月,他收到中國青年出版社的約稿信,要出版他們關於獄中的回憶錄。1959年2月,羅廣斌、劉德彬和楊益言合作的《在烈火中永生》出版,在讀者中引起極大反響。


1958年11月,團中央常委、中國青年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朱語今來到重慶,他敏銳地感覺到「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館獄中鬥爭事迹是向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題材,於是便決定向當時在重慶市委工作的羅廣斌、楊益言約寫長篇小說。

寫《紅岩》這樣規模的長篇小說,不完全脫產,不全力以赴是寫不出來的。於是朱語今便向重慶市委提出建議,希望市委支持共青團的出版事業,給羅、楊提供一切寫作方便條件,能讓他們先脫產出來寫作。


重慶市委第一書記任白戈、書記李唐彬都很重視朱語今提出的寫長篇小說的建議,決定要把長篇小說《紅岩》的創作,當作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來考慮,並指定市委組織部長肖澤寬代表市委負責組織領導小說《紅岩》的創作。


由於得到市委的支持,因此提供了許多有利的條件。比如:准許羅、楊查看有關敵特檔案,提供在押的敵特分子。羅、楊終於在眾多的敵特檔案中,發現了一整套跨度長達15年之久的特務日記,使羅、楊對特務內部互相傾軋、尖銳矛盾、發展變化,以及各種人物的面貌、心理特點,有了更深刻更具體的了解。不僅進一步提升、豐富了羅、楊已掌握的素材,而且加深了羅、楊對敵特人員的感性認識和具體感受。這為羅、楊後來在小說中成功地塑造了幾個高層的軍統大特務的形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長篇小說《紅岩》

在《紅岩》正式出版前的關鍵時刻,市委決定了兩件事:一要作者依靠專家指點拜沙汀為師;二要他們到北京學習參觀。這兩個舉措,使羅、楊和《紅岩》最終走上成功之路。


可以說,在《紅岩》整個創造過程中,重慶市委對羅、楊的要求,一直是很嚴格的。在《紅岩》沒有定稿前,要求他們集中精力寫作,不定稿,不準拿出去發表,以免分散精力,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而在《紅岩》出版後,在社會各界的一片叫好聲中,又向羅、楊二人提了三點建議:「一、冷靜下來,傾聽意見,反覆思考,暫不表態。二、擺脫《紅岩》的具體內容,站在更高的角度,進一步認識當時的鬥爭,以此檢驗《紅岩》已經達到的和尚未達到的要求;三、在此基礎上,總結寫作中的經驗教訓,使自己思想上、藝術上提高一步,以便今後更好前進。」


由此可見,小說的寫作與重慶市委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具體負責組織的肖澤寬。當時肖澤寬年僅41歲,作為重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組織領導文學創作並非他的本職工作,但他盡心儘力,工作深入,方法得當,有效地領導了小說《紅岩》的創作。


羅廣斌之死


長篇小說《紅岩》在全國產生巨大的影響後,羅廣斌作為作者之一,又是國民黨特務大屠殺後的倖存者,這種經歷,自然而然使他成為那個時代青年們崇拜的英雄。但也正是因為他那段特殊的經歷,使他的日子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風光。


小說《紅岩》出版後,他的名氣雖然如日中天,但政治生活卻依然遭到諸多限制。羅廣斌當年在大屠殺之夜從獄中脫險的經歷,總是構成讓人不放心的歷史疑點。因此羅廣斌在「文革」之前心情是壓抑的。當文革發動起來之時,被壓抑了許久的他立即被那種「造反精神」所鼓動,於是,他成為重慶最早的造反派之一,這成為他悲劇人生的開始。


文革伊始羅廣斌等作家就向全市發表公開信成立戰鬥小組,參與造反奪取了市文聯領導權,在市級機關團體幹部中最早造反。"1966年8月底,市文聯職工郭青等發起成立造反派組織"紅衛兵戰鬥小組",當時羅立刻表示堅決支持並說:怕什麼,最多是坐監牢,掉腦袋,全家打成反革命!"


摒棄文革的極左思潮,我們從羅廣斌這席話中似乎又依稀看到了當年參加地下鬥爭時那個熱血青年的風采。只可惜,這次的獻身決心從開始就走錯了路,這是令我們為之無限惋惜的地方。文革中上海造反派"一月奪權"被中央肯定,各地紛紛聞風而動。重慶造反派內部在奪權問題上產生嚴重分歧。因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1967年1月31日,矛盾終於一觸即發:支持奪權的北航紅旗駐渝紅衛兵率先拋出了批判羅廣斌的文章《羅廣斌很像革命造反派內部的定時炸彈》、《我們為什麼要揪羅廣斌》,攻擊他的帽子一頂接一頂:「周揚黑線上的人物」「與黑幫分子沙汀、馬識途等關係十分密切」「重慶文藝界最大的鐵杆保皇分子」「山城頭號政治大扒手」。


1967年2月5日,建工學院紅衛兵將羅從家中綁架並抄家。2月10日,傳出羅廣斌在關押地墜樓自殺的消息。



據當年看守羅廣斌的人說,羅廣斌實在是不堪忍受連續幾十小時的精神折磨而跳窗而死。羅廣斌當時被關押於大坪馬家堡後勤工程學院,審訊者要他必須認真交代1949年"11·27"如何被特務放出監獄。從5日被綁架到9日深夜,連續幾十個小時不間斷輪番逼供,羅廣斌一支接一支吸煙,還將清涼油塗在煙上,神態異常疲憊痛苦不安。這樣徹夜不眠到了10日早上,羅廣斌端著洗臉盆被押到3樓廁所打水洗臉,趁人不備他爬上窗檯,高呼"毛主席萬歲!"後跳下,墜地後撞在台階石梯上,當場死亡。


「四人幫」垮台後,家屬和許多朋友對其死因均表示懷疑,並提出申訴。據馬識途回憶,每次他和羅廣斌的愛人胡蜀興在一起說話,都說到這事。她認為說丈夫自殺而死,實在沒有根據。


胡蜀興說,在羅廣斌死的前一天,有人送來一張羅廣斌親筆寫的條子。條子上說,他一切還好,要他的妻子帶錢和糧票去。由此可見,他是準備在被監禁中和造反派長期鬥爭下去,哪裡有一點自殺的跡象呢?憑羅廣斌的性格,他在自認必死的監獄裡,還總是那麼樂觀和活躍,現在不過是造反派抓了他,他憑什麼要自殺?


據胡蜀興說,羅廣斌死後,有人來通知她,說羅廣斌跳樓自殺,就要送火葬場,要她去看一下。她匆匆趕去,奇怪的是,只叫她在遠遠的地方看一下,不讓她走近,她看到羅廣斌的頭上有一個大裂口,慘不忍睹。她要求在沒有檢驗屍體,作出結論前,不能送火葬場火化。但是那些人根本不聽她的,也不許她跟去,便匆匆地送到火葬場去火化了。(作者王春華,有刪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時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國人(1949年—1978年)
北戴河何時被確定為中央領導避暑辦公之地?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