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裡曾發現龍口最大古墓群 有故事!

這裡曾發現龍口最大古墓群 有故事!

?縣故城

位於龍口市新嘉街道古現一帶

範圍包括古現、南仲家

西三甲、東三甲

2013年4月發現龍口市最大古墓群

在西三甲村西

據史志記載,?縣始建於西漢初期,大致範圍東鄰黃縣,西抵萊州東境,南達招遠境內,北臨渤海。?縣歷史悠久,歷經東漢、魏、晉、十六國,南北朝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併入黃縣,前後存在七百餘年。

?縣之名源自古?國

根據是在今河南省光山縣境內

春秋時期有個?國

?國後來被楚國滅亡

齊國將?國亡君遺民

安排在今龍口市境內

仍保持?國國號

秦國滅齊實行郡縣制

於是去國號置縣名?,史稱?縣

?縣土地肥沃,農業發達

紡織業歷史悠久

當地人民發揮「厥篚檿絲」的優勢

創造出優質的紡織品

GIF

東萊的?布,聞名於時。《說文》謂:「 ?,布也,出東萊,從巾、弦聲。」段註:「《地理志》、《郡國志》東萊郡皆有?縣,蓋以布得名也。」西漢武帝時期,中央統一管理鹽鐵生產和買賣。全國共設鹽官三十八處,其中一處就設在?縣,說明?縣當時鹽業生產比較發達。

西晉末期

?縣縣令劉柏根起兵反晉

震動全國

史書和地方志都作了

比較詳盡的記載

《晉書·列傳》

《晉書·列傳》記載,西晉末年爆發的「八王之亂」,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導致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迅速激化,各族人民奮起反抗。光熙元年(公元306年)?縣令劉柏根以宗教作號召舉兵反晉,自稱?公。劉柏根率兵攻打臨淄和高密城,掖縣(今萊州市)人王彌率家僮響應,被委為長史。劉柏根戰死後,王彌統領義軍轉戰青、徐、兗、豫等州。起義軍一度攻下許昌,開府庫、取器銀,眾至數萬人。這支以 ?縣人為主體的起義軍隊在當時各路義軍中很有影響。

?縣自南北朝北齊時期併入黃縣以後

原來的縣城隨之被廢棄

由於歲月變遷和人為破壞

昔日的古城逐漸被夷為平地

故城範圍內歷代都有文物出土

新中國成立以後

在這裡先後發現了一批

磚瓦、陶器、銅兵器、五銖錢等遺物

這些出土文物為研究?縣的歷史

提供了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2013年?縣故址發現龍口最大古墓群

這是龍口市迄今發掘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墓葬群,分土坑豎穴墓、磚室墓兩種,其中土坑豎穴墓有些帶腰坑,有些帶壁龕;磚室墓均為帶一條墓道的「甲」子形墓,穹窿頂,菱形紋墓磚,部分墓磚帶有魚紋,分一室和兩室兩種。

從墓室和出土漢印、彩繪陶等文物判斷,墓葬主人有一定身份和地位。考古人員還在墓室提取人體骨骼,通過進行DNA和體質人類學鑒定,對於研究當時人體質特徵、種族關係、人口遷移等具有重要科研價值。

此次西三甲墓區考古發掘

是我市同一區域最大考古發掘

出土文物豐富

有陶罐、陶壺、陶盤、陶缽

陶鼎、陶豆以及銅劍、銅戈

銅矛、銅鏡、銅錢等文物400餘件

為研究戰國至魏晉時期

膠東地區墓葬習俗及城野布局

人口分布、社會生活等提供珍貴實物資料

其中,荒帷、陶鏟等文物

為近年來煙台市甚至山東省首次發現

具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GIF

煙台市博物館考古人員告訴作者,荒帷,也叫棺罩,是死者生前居室帷幄一類的模仿物。荒帷主體為絲織品,即罩於棺框上的素錦類織物,裝飾有圖文、金屬墜飾。是西周時期常見喪葬儀具。此次出土荒帷,雖然絲織品已腐朽,但墜飾全部保留下來。為近年來煙台地區首次發現,對研究當時喪葬習俗有重要意義。

■■■■■

考古專家說,陶鏟是古時人們仿照當時生產工具製造的用於隨葬明器,在山東省首次發現,與出土陶犁等文物,共同反映當時人們重視農業生產和「事死如事生」喪葬習俗。

圖片來源:網路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口派 的精彩文章:

TAG:龍口派 |